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菲是后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后期她介入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政治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拓展了<霸权与社会主义策略走向一种激进的民主政治>中关于"政治先于社会"的命题,强调冲突与对抗是现代政治的本质特征.后马克思主义认为多元主义激进民主,既是晚期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策略,又是超越政治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争的政治纲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非常关注"协商民主"的理论并对其持较为普遍的乐观态度。但是,我们在确认某一理论对现实是否有益之前,首先要思考它是否合理。为此,对墨菲的竞争性多元主义的民主模式的介绍应该能引起国内学术界对协商民主理论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关注。墨菲以施米特的政治理论为基础,对罗尔斯等人倡导的协商民主理论作了辩驳。与协商民主理论不同,墨菲论证了民主政治的冲突性内涵以及激情对公民的民主政治精神培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理论性质上来说,以拉克劳和墨菲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是在解构和建构并重的思想原则之下,力图超越“经典马克思主义”和“正统马克思主义”,由此来回应现实社会政治的变化形势,从而描绘出一幅激进民主政治的解放蓝图.这种“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作为,就在于重新解释政治和重新构建政治.应该看到的是,他们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所进行的“哥白尼式的革命”是以一种激进政治认识论作为思想基础的.如果没有后结构主义和各种后现代主义思想方法论的综合,没有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和多元主义的认识论支撑,他们的激进政治哲学是无从建立起来的.  相似文献   

4.
墨菲试图调和自由主义与民主,构建一种激进的多元民主政治理论。在宏观层面,这一理论体现为多元的社会共同体争夺话语霸权的过程;在微观层面,作为社会主体的多元共同体具有很多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墨菲既区分了个体身份与公民身份、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又将这些分离链接起来,这一逻辑与她将自由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的逻辑相似。民主倾向于一种等值性逻辑,自由主义倾向于一种差异性逻辑,而墨菲认为,现代民主无法完全抛弃自由主义,自由与平等之间的张力恰恰构成了一种新的民主政治方式。墨菲的这一独特理论构建在具有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因其多元化思路的不确定性而难以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5.
农民政治认同与抗争性利益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代中国农民的绝大多数抗争性利益表达行为属于"服从的抵抗",包含了较高程度的政治认同,其主要特征是:抗争性利益表达行为具有高度的工具性,抗争行为所表达的利益要求非常具体,利益表达过程中抗争对象的层次比较低,表达利益要求的抗争手段一般是合法的、非暴力的.这种抗争性利益表达方式对于推动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创新、促进政府与农民之间的政治沟通、维护乡村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积极功能.农民抗争性利益表达的服从倾向根源于民主和民生基础上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6.
在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背景下,拉克劳和墨菲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主义话语,建构了他们自己的话语理论,认为语言和行为只是话语总体的内在组成部分;话语是一套关系体系;话语是一种认同,而且是动态中的认同。这种话语理论只是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品质,而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上的激进多元的民主策略也只是一种空想。  相似文献   

7.
在后现代主义和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的背景下,拉克劳和墨菲解构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主义话语,建构了他们自己的话语理论,认为语言和行为只是话语总体的内在组成部分;话语是一套关系体系;话语是一种认同,而且是动态中的认同。这种话语理论只是体现了一种与时俱进的品质,而建立在此理论基础上的激进多元的民主策略也只是一种空想。  相似文献   

8.
拉克劳与墨菲的霸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霸权是拉克劳与墨菲规划后现代历史阶段激进民主政治的基础概念.通过批判本质主义,他们将葛兰西的霸权概念改造为话语游戏意义上的多元决定与链接关系,这是空间多元性中的置换关系,以便促进对抗的激进化.只有在这样的霸权链接关系中,才能保证参与各种斗争的主体的自由、平等与自主性,实现社会主义的激进民主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前,解决族际政治整合问题的路径有两种,一种是秉承公民化、同质化的公民国族主义取向,另一种是采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多元文化主义取向。事实上,我国的族际政治整合应当汲取两者之长,在国族认同建构和公民身份建构的基础上,求同存异,调整"族际主义"取向整合思路,实现族际政治整合"区域主义"与"位差主义"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现代政治霸权(领导权)的运作是拉克劳和墨菲、齐泽克等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一问题主要围绕着政治霸权形成过程中的特殊性和普遍性问题而展开.拉克劳的政治霸权逻辑是建立在“空能指”概念的基础上.空能指、漂浮的能指和异质性概念是拉克劳建构政治霸权逻辑的核心概念.正是基于异质性概念,拉克劳将其政治霸权的逻辑定位于经验性和先验性的混合.然而,后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位代表人物齐泽克则不赞同拉克劳的霸权逻辑建构,并将之视为后现代主义的一个变种,其本质上是在不触动现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情形下所展开的政治霸权的运作,因此它也面临着难以克服的困境,即漠视现代经济在霸权逻辑建构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导致了拉克劳的霸权逻辑是某种先验逻辑与现实政治相混合的准康德主义.拉克劳与齐泽克围绕着政治霸权所展开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争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后马克思主义和现代政治哲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