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信息技术在促进社会公平和均衡发展方面的潜力已经得到普遍认可甚至推崇,但与此同时,关于信息技术是否可能导致新的不公与不均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论。传统意义上的“数字鸿沟”指的是人们在信息技术使用机会上存在的差异,通常以个人电脑和互联网普及率作为重要测算指标,聚焦“物理接入”层面。“新数字鸿沟”更多关注因计算机或上网技能差异而导致的“技能鸿沟”,以及因网络使用带宽、时长及使用方式差异而导致的“使用鸿沟”。虽然我国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已有政策和实践从整体上看还是更多着眼于“物理接入”层面。从“新数字鸿沟”的视角看,按照解决传统“数字鸿沟”问题的惯用路径,仅仅关注“物理接入”已不足以缩小数字差距和促进教育公平,对“技能鸿沟”和“使用鸿沟”的关注应该成为决策者、研究者、学校甚至企业未来制定政策和开展实践的新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梳理国内外数字教科书演进的基本历程及其样态演变,探究教育攸关者与数字教科书的角色博弈,对当前教育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展望数字教科书的未来路向、呼应时代的“人性彰显”根本价值诉求,是数字教科书研究应有之义。基于中国教育实践智慧创造性转化的逻辑诉求,数字教科书发展的未来路向将以教科书、教学以及教材等核心概念重构为出发点,基于“开放·发展”理解旨趣重构数字教科书,基于“学习者本位”价值旨趣构建“技术与教育双向融合”教学生态,基于“未来课程”实践旨趣创新教材观。  相似文献   

3.
2020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了一份题为《未来学校: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定义新的教育模式》的报告。文章尝试通过对此报告的解读,来探讨“数字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模式如何转型”的问题:首先,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推动学校教育模式转型的背景;接着,文章重点解读了报告提出的“一个理念”、“两个回应”和“多元主体”,指出未来学校的发展旨在弥合经济发展需求与教育发展的矛盾,关注学校教育的学习内容设计与学习经验培养,加强多元主体协同,以推动学校转型;然后,文章对当下行动与理念之间存在鸿沟这一现实进行了反思,提出从人才培养、意识与行动转变、理念强化三个角度进行改革;最后,文章提出了数字经济时代学校教育模式改革的方向,以期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学校模式转型提供策略参考与方向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作出“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战略部署,为民族教育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民族教育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国家重点帮扶的对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民族教育信息化投入,已经基本填平了“数字鸿沟”,初步具备了数字化转型的基础和条件,但又面临“新数字鸿沟”的严峻挑战,原有的“跟随”“模仿”较为发达地区的教育发展模式难以持续。未来,民族教育有望借助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构建“人机共育”教育,破除阻碍发展的“四大障碍”,开辟民族教育新未来。  相似文献   

5.
数字鸿沟是基础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基础教育信息化视野中“数字鸿沟”的概念、特征以及成因的解读,探讨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数字鸿沟的因素,澄清“数字鸿沟”的概念,分析其发展阶段和成因,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雪 《华章》2012,(20)
信息是一种资源和财富,即使在信息传播逐渐个性化的“全媒体”时代,数字鸿沟依然存在,其原因不仅有宏观方面的政治经济原因,也包括技术及信息使用者自身的微观原因,因此化解数字鸿沟,需要从以上原因着手,采取多方面措施缓解数字鸿沟的恶化,实现信息公平.  相似文献   

7.
面对世界教育数字化浪潮的席卷,如何在两个大局、两个百年以及建设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彰显中国特色、反映中国理念、适合中国需要成为时代命题。在新发展阶段下,教育数字化战略应秉持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科技、人才、教育强国目标的关键支撑和融入世界教育潮流,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经验有效保证的科学定位,应坚持教育数字化战略的系统全局观、开放共享观、守正创新观、协调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应守持以生态转型擘画共“享”胜景,以底层共“建”夯实数字底座,以数字共“治”畅享教育未来,以互融共“通”谱写数字教育交流新篇章的中国进路。  相似文献   

8.
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个体社会生活提供便捷,拉动消费。与此同时,也使得农村老年群体深陷网络消费数字鸿沟之中,表现为“数字接入沟”“数字能力沟”和“数字产出沟”三大数字鸿沟;导致这一困境的影响因素有:社会支持系统匮乏、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个人信息素养较低、网络消费心理障碍、代际扶持力度不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应加强老年人数字消费教育,通过强化社会公众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络消费课程、开展消费教育讲座、呼吁代际反哺等教育举措消除数字鸿沟,提升农村老年群体的智能消费素养。  相似文献   

9.
2022年爱尔兰颁布《至2027年的学校数字化战略》,开启了新阶段的学校数字化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新战略旨在支持学校数字化系统设计,培养学生数字能力,以应对未来数字化世界的挑战。该战略具有教育第一,技术第二;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多方政策协同实施;多个阶段精准审查等特征。借鉴爱尔兰经验,我国未来学校数字化发展要避免“数字越位”,提高教育质量;防范“数字鸿沟”,保证教育公平;注重“数字发展”,完善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10.
教师教育被誉为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优良师资的重任。进入新世纪,中国百年的师范教育面临着发展的重重困境与挑战,我们要在面对现实问题的基础上,深刻思考我国教师教育未来发展的路径。本文从我国传统师范教育体系的现实困境出发,着眼于教师教育转型的时代诉求,对我国未来教师教育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技术视角审视教育公平是数字时代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命题。5G的兴起带来了数字时代教育公平的新机遇,5G通过催生教育理念革新、引发教育实践重构和改善教育外部保障,助推教育公平并提升教育质量。同时,底层数字基础设施缺乏整合,迎接5G的数字素养准备不足,新技术可能引发马太效应,数字技术未有效融入学习过程是5G赋能教育公平面临的新挑战。建议依托“新基建”建设高性能数字基础设施,多元并举提升社会整体数字素养,强化数字应用着力缩小新数字鸿沟,以人为本创设智慧化学习空间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2.
人口老龄化及“互联网+”时代智能家居行业的快速发展,老年人“数字鸿沟”“情感鸿沟”问题日益凸显。社会上的老年教育课程偏向于文化娱乐、健康养生、旅游养老等方面。老年人迫切需要掌握智能家居产品的运用;直观、短小、实用的学习内容有助于激发老年人学习兴趣;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有利于老年人持续学习。智慧助老空中课堂选择部分生活中常见的智能家居产品及一些常用手机APP制作短视频,并选用在线课程、微信公众号及手机APP等平台展示视频。通过参与空中课堂的学习、居家实践、反复观看视频精练三步递进学习法,及空中课堂的学习互动,可以有效地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使老年生活更具幸福感,实现“智慧助老”。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时代高校教师的数字素养不仅包含认知、收集和获取数字信息的能力,而且包括数据分析、交流、沟通和评价的能力,在解决数字问题中保障数字安全的能力。高校教师提升数字素养有利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和变化,以数字变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面临“数字信息茧房”“数字意识形态风险”和“数字鸿沟”的现实挑战。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有赖于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战略,推进数字技术与数字素养融合发展;优化数字资源配置,推进数字信息与数字素养协同发展;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推进数字治理与数字素养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试论师范性与教育专业学术的统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师范教育实践中始终困扰师范教育的问题,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矛盾。为什么这一矛盾的解决有如此之大的困难呢?本文作者认为,非教育专业对于“师范性”的轻视,固然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但这至少也与教育专业自己学术观上的偏差有关。师范教育中“学术性”与“...  相似文献   

15.
推动师范教育“中国特色”建设,是树立师范教育实践自信、形成师范教育学术自觉和坚定师范教育走“中国特色”之路的基础性工作。具体而言,要立足历史、现实、未来三个角度加以推进:站位历史角度,要梳理师范教育发展的逻辑、总结师范教育的经验并凝练成为师范教育的发展智慧、明晰师范教育发展的路径;站位现实角度,要从师范教育理论体系建构、实践模式创新等维度,系统厘清“中国特色”内涵与结构;站位未来发展角度,要进一步明晰师范教育实践的特征、规律和发展趋势,系统推进师范教育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教师教育)构建。  相似文献   

16.
浅论数字鸿沟的产生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鸿沟指信息获取的不平等.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数字鸿沟问题所造成的差距将越来越大.数字鸿沟不再仅仅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一个社会问题.教育信息化是消除数字鸿沟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城乡存在着巨大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存在阻碍着“三农”问题的解决:导致出现政治权力的不平等;缺乏致富奔小康的信息手段;进一步拉大文明差距;不利于农村城镇化进程。政府首先应承担起消弥农村数字鸿沟的重任,同时要抓住数字机遇,推进教育信息化,以跨越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8.
消减农村人口数字鸿沟,已成为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议题。从文化决定论来看,农村人口数字鸿沟的产生是文化资本因素作用的结果。基于最新的CGSS2017数据,以农村人口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文化资本对农村人口数字鸿沟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人口数字鸿沟现象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之间表现尤为凸显,而文化资本对数字鸿沟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差异。其中,认知型数字鸿沟与制度化文化资本息息相关,主要是受教育文化程度差异所致;而应用型和技能型数字鸿沟的出现,更多的是由于具体化文化资本和制度化文化资本薄弱导致的结果。由此,可从农村“新基建”发展、农村特殊人群信息获取渠道建设和农村人口的教育文化素质方面入手,切实增强农村人口文化资本,有效弥合农村人口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19.
为跟进新时代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新征程的步伐,教育部明确提出"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育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深入,信息化环境发生了新的转向,由信息化衍生而来的数字鸿沟的内涵也发生了新的转变.如何平衡数字赋能与数字鸿沟,这是教育信息化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从新数字鸿沟的角度探讨新时代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与核心要素;其次,阐述弥合新数字鸿沟与提升教师信息素养之间的内在逻辑;最后,以三种鸿沟为主线,提出六条相关策略,以期全面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弥合新数字鸿沟,推动教育信息化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数字技术在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很多弱势群体在获取数字资源和掌握数字技术过程中,被排斥在数字环境之外,引发了数字时代的数字鸿沟问题。土著人作为澳大利亚的少数族裔群体,他们中大多数人在数字接入、可负担力和数字能力三个维度存在严重的数字鸿沟。澳大利亚以数字包容为理念,将提高土著人数字技能作为弥合其数字鸿沟的重要抓手,旨在解决因数字鸿沟导致的土著人教育不公平、数字经济参与深度不够、被数字排斥等现实问题。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澳大利亚构建了连贯土著人生命周期的数字技能教育体系,即注重学校课程教育,提高土著中小学生的数字素养;发挥职业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土著数字技术技能人才;以社区为主导,为土著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需要的基础性数字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