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的灵魂和旗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价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十分宝贵的思想资源.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为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文化资源;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为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提供丰厚滋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能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文化沃土.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论断,建构了“马克思主义行”新的解释框架。通过阐释二者关于自然观、民本观、理想社会和辩证法思想的内在契合性,进一步肯定二者相结合是历史势必和文化势然。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智慧结晶结合在一起,有助于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有助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并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和创新中华文化赋予了全新的思想积淀与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问题。“两个结合”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文化理论的重大发展。集中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功能、范围、历史必然性及其深远影响,论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史上的贡献,阐释它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创新,这一新的"相结合"更加突出中国特色的历史文化根基,更加彰显党性和民族性、人民性的有机统一,鲜明标识"基本"与"优秀"的结合,深刻蕴含适应、鉴别、激活的含义,明确指示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根本目的.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  相似文献   

5.
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如何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大课题。“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理论探索的重要历史经验,也是新时代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使命。二者结合的理论逻辑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具有世界性的科学理论,易于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生根成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和而不同,以一种崇尚理性和智慧的道德伦理文化接纳、吸收马克思主义,并在历史观、自然观、人性观和实践观上具有深度契合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通过赋新义、改形式、增内容、展外延和正规范的方式,在持续的理论创新实践中推动和实现二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论述凝结了党百年来的实践经验,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符合当今时代的需要,具有严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目前,我国尚处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以人民为中心,面向世界,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现光彩,提升人民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磅礴伟力。  相似文献   

7.
“两个结合”是我们党在百年历史交汇点首次明确提出的具有重大原创性价值的新命题,是党的二十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根本途径的新定位。其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命题,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化内涵。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探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逻辑,对于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两个结合”命题的理论要义和话语逻辑,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逻辑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秉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基本方针;以中国实际为基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总书记传承创新发展中华文化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思想深邃、启迪世人,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际话语权,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0.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在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中得出的经验总结,也是新征程上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然要求。两者之所以能够相结合,是因为两者之间在基本特征、思想观念、价值理念、社会理想等层面契合融通。着眼百年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救国、立国、富国、强国的不同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推进两者相结合。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坚守思想旗帜、站稳人民立场、统筹方法策略,是中国共产党深入推进两者相结合的基本经验。深刻总结和运用这些宝贵经验,对我们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并且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民族文化相结合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西方先进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内容有很多相通之处,找到两者结合的契合点,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与时俱进,创新思想理论,提升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以德治国”的实质,阐明了以德治国的思想基础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强调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以德治国”方略实施的当代价值及在实施这一方略过程中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可以成功中国化,在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界枝繁叶茂,除了它适应了改造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主要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基因兼容性,并因而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质.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质,主要表现为二者在革命精神、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通与相融.在调动一切积极文化因素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以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当下,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相融应该成为当前文化研究和文化发展的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师,应该本着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去教授语文,一定要体察这份责任,不要让自己的价值在心中缺失,要明白自己心灵的终极需求是什么。胸怀和格局不一样,教育结果自然也不一样。语文教师就要树立起大语文教学观,不能为了教而去教,要和其它科目、其它艺术形式结合起来,不能局限地去教语文。这样才能享受自己的课堂,才能让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激励自己不断求索,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国学精髓丰满自己的人格情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欣然接受马克思主义并将其理论付诸实践,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指导性之外,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具有许多相似相通之处。这些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唯物主义、辩证法、和谐思想、“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表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局出发,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表述。展示和分析这些表述,对于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加深和扩展对“结合”之意义的认识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7.
通过李大钊民彝史观、毛泽东实践观和冯契智慧说到广义的认识论, 这一思想历程探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的结合.在这个过程中,由关注自然本身到关注人,突出了人性、人格、个性自由等人的存在问题,运用实践唯物主义辩证法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实现中国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诸多相同之处也为其结合提供了现实基础,而毛泽东思想正是这两种文化结合的典范。同时,两种文化的结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寓传统文化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既是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对外交流的需要,但目前文献中缺少这方面的研究。通过语言的相似性、传说的相似性、教育的相似性可以实现寓传统文化教育于英语阅读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