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域文化有利于丰富校园文化精神内涵、创新校园文化载体、促进人才培养,对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以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借助地域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应找准契合点,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把握着力点,创新校园文化载体;打造闪光点,形成校园文化品牌,最终实现地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2.
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是高等院校实现办学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地处“关天经济区”的地方高校立足关陇文化进行校本课程建设,是重视学生个体成长、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是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也是传承、创新关陇文化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3.
地域文化和地方高校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两个子系统,分别以不同形式发挥着文化育人的功能。地域文化和地方高校文化建设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下面临新的挑战,二者的相互交融,良性互动将为各自的创新、发展,形成特色,增强竞争力创造新的动力。地方高校文化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学术文化,活动文化等方面受到地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地域文化依托地方院校的人才、科研实力和大学文化的引领、服务和辐射功能得以传承、创新和弘扬。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校本课程已经渐渐地成为学校课程的特色与品牌。看一个学校有没有它的"牌",主要是看它有没有独一无二的特色、质量水准和文化内涵。而地域文化作为地方特色的一种文化形态,它是学校文化的大背景,也是校本课程开发资源的源泉和学校课程的实施途径。开发融入地域文化的校本课程,更加有利于吸取地域文化的营养与拓展视野,同时校本课程也能促进地域文化的更新,实现相辅相成,为地域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宝贵资源。本文从南黄海文化的内涵及资源开发途径等角度对南黄海地区"海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是当前文化建设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分析两种文化相融合的必要性入手,较详细地阐述了两种文化的关系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黑龙江高校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融合的五条路径,即,增强地域和高校的融合意识,为文化融合提供思想基础;扩大科研范围,为文化融合提供物质载体;开展校企合作,服务社会,为文化融合提供实践经验;创新媒介、方式方法,为文化融合提供科技支持;健全和制定各项政策,为促进文化融合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7.
课程是一种观念形态的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是多元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它适应青少年多元价值追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本质上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包括观念形态层、制度层和物化层三个层次.它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思想指导、制度保证和物质保障。要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建设好校园文化,就必须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突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注重创新,突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化、特色化;加强校园活动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加强和谐人际关系建设,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开放性.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  相似文献   

8.
课程是一种文化的建构,它不仅传承文化,而且建构、提炼着文化。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在活动中学习,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究和问题研讨,从而在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情感态度方面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9.
郑新胜 《闽江学院学报》2012,33(6):123-126,130
地域文化是地方高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资源。寻找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素质教育的结合点,对于加强素质教育,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空间,实现文化育人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11.
论地域文化资源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以黄山学院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和关注地域文化资源并与之深入融合.发挥其在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黄山学院作为坐落在古徽州的新建本科院校,要重视从徽文化中汲取丰富营养。作为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古村落所体现的文化意蕴和文化功能对黄山学院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很重要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浙江省慈溪市附海镇中心小学找准办学突破口,依托丰厚的地域文化,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在校本“五色课程”创设与实施过程中,学校从创设融会环境、创建融通结构、创新融合课堂三方面开展实践,并探索课程评价模式,增强了课程的结构效应、内涵效应、特色效应与辐射效应,不断提升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并实现以“课程”撬动学校办学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当前广东独立学院公共艺术教育与校园文化的部分建设问题,分析公共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两者在育人目标、育人媒介、育人措施、育人效果等方面存在共同性,通过构建协同育人原则、机制、教学模式等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在公共艺术教育中凸现校园文化精神实质,探索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协同育人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开发利用地域文化推进高校课程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地方特色为内容的校本课程的开发,既是高校课程建设的一种模式,也是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的一种手段。因此充分挖掘地域文化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不仅是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大学传播文化、创造文化和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创建特色品牌学科,促进全面立体的地域文化研究,形成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5.
高校需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与育人模式,重视从传统专业知识讲解转向为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课程思政作为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重视运用多种方式讲解课程内容,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和优秀思想观念传播的重要载体。旨在探究高校书法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内容挖掘、保障机制和教学策略,为高校教育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社会责任感与行为意识。  相似文献   

16.
将鲜活生动的地方文化元素融入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建设别具特色的人文素质校本课程,是新形势下更新人文素质教育理念、创新人文素质教育方法的有益尝试.运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当前地方文化元素融入人文素质课程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赣州地方文化融入当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并对地方特色人文素质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提出了若干具体建议:教学定位上,重在塑造人文精神,而非传播人文知识;教学内容上,应合理安排内容体系,并精心选取生动资料;教学方法上,既要注重采用多媒体手段,又不可忽视传统课堂魅力.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表现形式,然后阐述了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的内在机理,最后提出了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育人路径,包括以先进文化育人、遵循文化育人规律、培育时代新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发挥高校文化服务于地方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以政府主导规划和组织引领方式,建立陕西高校文化与地域文化的协同创新架构。立足陕西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彰显陕西地域文化特色,聚焦国家级大项目驱动辐射效应,解决陕西文化发展"追赶超越"力争上游的体制瓶颈和机制障碍。把陕西打造成为中华历史传统文化源流标识地、世界自然地理人文典型生态带,中国红色革命历史文化战略转折地和丝路文化与"一带一路"文化引领区,整体提升陕西文化品质和社会形象,实现新时代陕西经济社会的全面腾飞。  相似文献   

19.
20.
高校将地域文化融入育人过程,有利于高校办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体现了高等教育服务地方的责任和使命,也有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高校应高举育人旗帜,采取有效措施,探索有效途径,使地域文化真正融入育人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