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打赢脱贫攻坚战、减少农村贫困人口是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之一。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别从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三个层面分析非学历教育对农村家庭减贫的效果,并使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SM)控制非学历教育自选择导致的内生性。研究表明:非学历教育对家庭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均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即使在控制内生性之后,非学历教育的减贫效果仍与前文结果保持一致。异质性分析表明,非学历教育对文盲/半文盲群体的贫困发生率有显著负向影响,并且显著降低了文盲/半文盲和低学历群体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另外,还发现非学历教育的减贫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即对男性群体的影响明显大于女性群体。因此,提高非学历教育水平能有效减轻家庭贫困程度,如何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非学历教育水平并有效发挥这一人力资本的减贫作用,是政策当局需要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对相对贫困界定的基础上,利用2013 ~ 2014年吴起调研数据,分析了相对贫困与非贫困农户资源禀赋的差异,结果显示二者在家庭非农劳动时间比例、社会资本、初始资源禀赋及土地结构等方面具有明显区别;Logistic回归表明:(1)初始资源禀赋的差异对相对贫困具有重大影响;(2)家庭整劳动力数量及家庭劳动时间较小是农户相对贫困产生的重要原因;(3)社会资本投入可以显著改善相对贫困状况;(4)林业资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户相对贫困状况.最后,文章提出注重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相对贫困群体的比较优势,调节市场对财富的初始分配,以及,实施倾斜性财富再分配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2018年CFPS数据,测算我国31个省份的家庭单维贫困发生率,采取A-F多维贫困测度方法对我国贫困家庭教育阻隔相对贫困进行实证分析,运用多维贫困维度分解方法估算经济、教育、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认同等维度对相对贫困家庭的贡献率,并利用OLS模型考察贫困维度个数取值不同下各维度对相对贫困家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单个指标间的贫困发生率差距较大,经济维度不再是相对贫困家庭面临的最大问题;从多维贫困指数分解看,成人教育对多维贫困指数的贡献率最大;不同临界值下多维贫困家庭呈现出共同的特征,即教育对多维贫困的影响效应位列第一.基于上述结果,相对贫困治理时代应该向教育维度加大倾斜力度.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职业教育对于相对贫困农户增加人力资本、提升内生发展动力具有重要意义。对L省四个经济欠发达县的23家相对贫困农户(原建档立卡贫困户或低保户)进行深度访谈,发现该群体农户存在普遍对中职选择意愿极低,即便被迫选择了中职,对学校的整体认同度也不高的问题。深度挖掘相对贫困农户中职选择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两个方面的针对性建议,即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对相对贫困农户的吸引力、转变相对贫困农户较为落后的职业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5.
采用2018年CFPS微观数据和OLS模型实证分析家庭教育支出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应与影响机制,并且采用工具变量回归模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家庭教育支出能显著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但对于不同类型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相对于子女为义务教育阶段学龄成员的家庭,子女为高中/中专/技校/职高及其以上学习阶段的家庭,其教育支出降低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更为明显。家庭教育支出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从支出规模来看,中、西部地区农户家庭教育支出降低贫困脆弱性的效果显著,而东部地区不显著。从支出结构来看,西部地区家庭校内教育支出和校外教育支出都有利于显著降低贫困脆弱性,中部地区降低贫困脆弱性的效应主要来自校内教育支出。机制分析发现,人力资本积累、家庭成员自我效能感提升、劳动力就业转移都是农户家庭教育支出影响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大众化理论引入我国高等教育界已有时日,但以大众化视角时自学考试非学历教育的认识还较为缺乏,此次调查正是基于对四川省非学历教育的发展进行问卷和分析,试图描述出非学历证书考试存在的现状和问题,为非学历教育的发展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使用收入导向型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方法识别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构建二元Logistic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教育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多维相对贫困程度越深,教育维度受到剥夺的概率也越大;教育减贫效应显著,越是贫困的群体,教育的减贫效应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减贫效应越大;金融资本、物质资本、自然资本在教育减贫中发挥中介作用,在极端贫困状态下,社会资本取代自然资本的地位,发挥中介作用;教育的减贫效应随着居民年龄的提升,边际效应递减;相比于东部和中部,教育对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减贫的影响更大.进入"后扶贫时代",在充分发挥教育对缓解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作用的基础上,应将教育资源向相对贫困的个体、家庭和地区倾斜.  相似文献   

8.
深度贫困地区是决定脱贫攻坚进展和成效的关键区域,而防止非贫困户陷入贫困和已脱贫户返贫是深度贫困地区未来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多维贫困和脆弱性概念基础上,针对深度贫困地区农户状况,提出农户多维贫困脆弱性的概念,并指出多维贫困脆弱性和多维贫困的区别在于风险的存在。在农户风险分类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深度贫困地区农户受到协同性风险和异质性风险的影响,协同性风险包括自然风险、经济风险和环境风险,异质性风险包括健康风险和生命周期风险。为减小农户风险影响、降低深度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脆弱性,需要构建由农户、社区、政府和社会团体多主体参与,以非正式机制和政府提供的保障机制为主体、以基于市场的保险机制为补充的风险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阶段存在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而教育对于阻断相对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具有重要效用。面对相对贫困代际传递中父代教育观念陈旧、参与职业技能培训意识薄弱以及农村教师运用新型教育手段的能力不够等现象,需转变父代对子代教育投资的观念,加大教育资本投入力度;强化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优化职业技能培训模式;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创新农村教育手段,以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相对贫困的三个维度,即收入不平等、人的发展不均衡、人的脆弱性三个维度,全面解析了包容性增长的问题。基于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提出了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三个关键因素。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具体路径选择是:第一,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实行初次分配改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国民待遇逐步趋同;第三,用人本发展观取代物本发展观,切实关注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绝对贫困的基本消除,公共治理的重点之一就是减少区域性的相对贫困,这本质上是通过农村公共投资去增进空间福利的问题。利用2002-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杜宾模型(SDM)进行回归后发现:农村公共投资对人类发展指数(HDI)的影响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反距离平方矩阵与引力模型矩阵作为替代空间权重矩阵的稳健性检验支持农村公共投资对HDI具有空间溢出效应的结论。研究说明,当前以地方为主体的农村公共投资结构不利于区域福利的增进,需要提高中央在农村公共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同时,地方政府的农村投资行为要进一步规范,逐步从地方财政转为公共财政。  相似文献   

12.
相对贫困视阈下,要更加注重农民持续增收并着力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尽管实践表明农村电商在我国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学界对农村电商是否有利于农民增收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争议较大。基于“动态特征—增收途径—增收效应—增收结果”的完整逻辑链条构建农村电商助农增收长效机制的理论框架,进而利用全国288个地级市相关统计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多重中介效应分析并验证农村电商对农民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农村电商能够直接提升农民收入,同时间接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农村电商主要通过路径A“农村电商→交易效率→创新赋能效应→城乡收入差距”及路径B“农村电商→生产组织效率→经济增长效应→城乡收入差距”两条中介路径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为此,提出从政府调节、经济增长、边界拓展、人才培养与赋能等维度构建农村电商助农增收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瑜  叶雨欣 《中学教育》2019,16(2):10-17
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可以归纳出四种不同的贫困内涵,并以此形成四种不同的教育扶贫政策逻辑,即注重弱势补偿原则的教育物质扶贫、遵循公正平等观念的教育权利扶贫、突显均衡共享理念的教育资源扶贫、强调个体发展本位的教育能力扶贫。以四个贫困内涵为起点对部分典型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进行政策价值与逻辑的探讨,或有助于促进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建构与完善。  相似文献   

14.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而分析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影响,对回答好按期实现脱贫目标这一命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贫困脆弱性方法能够对贫困人口脱贫与非贫困人口返贫共同进行描述,克服了传统研究方法中只关注当期收入(消费)贫困问题的缺点;另一方面,研究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家庭的影响能够帮助扶贫工作更好地借助农村人口的内生动力,提高扶贫的效率。为了控制劳动力禀赋差异导致的误判,研究中利用了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倍差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贫困线标准下(1美元、1.25美元和2美元),劳动力外出都能显著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该结论对于暂时性贫困人群、慢性贫困人群和全体样本都成立,具有稳健性。为了更好地帮助农村家庭持久脱贫,充分利用农村人口脱贫的内生动力,党和政府应该将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流动作为扶贫规划的重要内容,积极为农村劳动力提高人力资本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为外出务工劳动力提供适宜的社会保障服务,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繁荣。  相似文献   

15.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社会的精英知识分子,在融入乡村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中具有实现在场式专业发展、提升扶贫质效的价值。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应具有与乡村社会文化、与乡村学校学生以及与乡村社会资源的社会融入意蕴。基于乡村教师参与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时存在主体性困境、环境性困境以及制度性困境的日常事实,具体的融入路径有:以乡土情怀培养激发乡村教师的内源性责任感;促进乡村教师观照扶贫对象的职业教育恰切选择;融通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价值取向;改善社会支持体系以提升乡村教师的乡村社会融入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This qualitative study is an attempt to describe how administrators,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 in a select group of teac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EIs) in the capital of the Philippines collectively view globalization. Specifically, concepts of a globalized teacher education, impact of globaliza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 and problems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were the delineated factors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23 respondents comprising 13 university teachers, 6 deans and 4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were asked to participate in an audio-taped interview and written responses. Data yielded by the interview were transcribed and categorized based on saliency, meaning and homogeneity. Clearly, this study has disclosed efforts initiated at both pre-service and in-service education levels in response to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ization consistent with the collective view of the various sectors. This research segment is part of a research project submitted to 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Policy Research Initiative/KEDI (AP-EPRI/KEDI) and funded by the World Bank/GDN.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正处于从中低收入走向中高收入的转型期,是欠发达经济体成为较发达或发达经济体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阶段,社会经济结构都将发生巨大变化,机遇与挑战并存,处理得好,则实现工业化、现代化,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处理得不好,则可能掉进"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要想成功实现经济转型、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动力也在农村。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这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城镇化质量,才能解决高素质产业技术工人短缺问题,这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基础;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才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这是社会稳定与公平的保证;而这一切的核心都落在农村劳动力素质上。投资农村人力资本、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这是当前中国社会转型的首要任务。根据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发展农村教育关键在于做好"三教统筹",推进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农村中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农村教育的"贫困",并指出其"贫困"的根源之所在,进而试图找到农村教育"脱贫"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