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给予了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充沛动力.这些政策从"为国育才"的政治逻辑、"创新驱动"的经济逻辑和"全面发展"的价值逻辑三个维度,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定位、推进方式和价值旨归等战略规划进入改革转型期.为适应这种转型发展,我国需要从教育治理的角度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系列政策的有效实践:在转变政府职能中推进政策实践的多主体关照;在强化多元互动中构建产学研用共同体;在聚焦治理核心中深化高等教育关键领域改革;在夯实法治保障中寻求推进变革的制度支撑.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德育思想的科学内涵在于意识形态上政治正确的方向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坐标、立德树人的逻辑目标、铸魂育人的人学气质四个维度;其践行方法从文艺育德、家风建设、生活化德育、网络道德实践、多主体的德育协同等五个方面体现;其历史价值在于极大地拓展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的道德诉求、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教育理论、为德育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客体、环境、要素体系等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基于“两个结合”的理论逻辑,提升吸引力、时代性与实效性的历史逻辑和以内容为核心、以价值为导向的现实逻辑,提出数字化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构包括在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中特别注重提升主体数字素养;不断优化体系内容,建立思想政治工作数字平台;数字技术嵌入思想政治工作各个环节,实现技术势能的充分释放;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各要素加强人机协同实现数字治理。  相似文献   

4.
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总体上对落实立德树人具有决定作用。聚焦到基础教育领域,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需要将立德树人的工作融入区域推进教育治理体系改革发展的进程,要以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制度体系建设作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工作主线,把握多元治理格局、弹性法治思维、行政行为转变三大行动逻辑,建立教育治理体系中治理目标、治理主体、治理环节、治理结果四大要素的运作机制,推动教育治理方式的变革以及高质量育人成果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基础问题之一。治理视域下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优化意味着要将治理理论、治理思维、治理方法、治理手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和环节之中。这对于提升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科学化发展以及完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从凝聚思想政治教育多元主体育人合力、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协同运行机制、统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外资源等方面对治理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优化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加强校企合作多元治理是深化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路径。由于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职业教育多元治理的架构和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校企合作陷入碎片化、表面化、短期化等倾向,其深层原因在于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的行动逻辑差异。对此,建议加快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由"划桨"到"掌舵",强化服务保障能力;树立共治理念,加强各主体的价值融合,为职业教育多元共治打牢思想基础;构建互惠共赢的利益保障机制,提高各方主体参与校企合作多元共治的积极性;合理配置内部治理权,建立科学的校企合作多元共治结构。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引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其内在逻辑理路遵循以落实立德树人为育人目标、以激发思想政治教育动力为内在功能、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为现实观照。针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通过设立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部门、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提升队伍素质、整合校内外育人资源、优化过程管理、搭建多元平台等途径来实现多主体、多要素同频共振、相向而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8.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是理论根基,历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教育思想是理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于教育和教师的思想是理论基因.从历史逻辑来看,我国教师教育的百年发展经历了在中央苏区、边区与解放区创建人民师范教育;建立独立设置的社会主义师范教育体系;构建开放多元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四个阶段.从实践逻辑看,我国教师教育在体系建设、推进公平、培养模式创新和学科建设等方面体现出了实践创新.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主要是,坚持党领导教师教育事业的核心地位,坚守党的师范教育为人民的初心与使命,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加强教师教育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9.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和国家为达成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而提出的改革纲领,为新时代各领域的改革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作为服务于国家巨系统的子系统,是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主阵地,也必须与时俱进,顺应时代转型,开展符合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配套改革,提升其有效性。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必须坚守自身的价值取向、治理取向和实践取向,借鉴治理理念,运用治理方式,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为指导,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监控,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创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效能。  相似文献   

10.
应然的教育状态跨越至实然的教学状态是一种内生性的教育发展表征。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生性的核心指标、教学模式衔接内部结构性错位、多元治理结构中多元主体治理复位等三个层次的内生性诉求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中高职衔接中政府、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企业等各利益主体的辩证关系。并以各主体利益博弈和融合域为逻辑基点,确立了构建中高职衔接多元治理的路径框架,包括做好政策、制度的制定和教育资源分配;加强内在衔接要素的对接、构建衔接实施平台;鼓励企业实施主体介入、多层次参与衔接项目;以教学模式衔接为内核,规范各要素结构性标准的制定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西悲剧善恶观念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古典悲剧多属于世俗伦理模式,在对善的执著追求和对恶的坚决拒斥中实现善恶分明的意图。古希腊悲剧和以莎士比亚为代表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悲剧,虽然也讲求善恶分明的原则,但她们所包孕的内容几乎没有中国古典悲剧那样强烈的伦理色彩。西方现代悲剧更是大异其趣,否弃颠覆了传统的真、善、美观念,致使善恶界限趋向模糊,却对更高层面上的真、善、美执著的追求。中西悲剧善恶观念的差异,昭示了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荒原》和《情人》是20世纪享誉文坛的著作,二者虽然在体裁上有所区别,但在主题、雌化处理、身体叙述等方面都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3.
刘强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5):16-19,25
传体具有以故事、史实发明经义的性质。传体著作内容上解释经文所涉及的历史本事,可视为“内传”,而“外传”体则主要是非历史本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柔性化与"学分银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学分银行”体系性质、组织体系及其主要职能出发,根据运行应遵循的原则,在建立相应的机制体系和主要工作流程等方面来认识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柔性化。  相似文献   

15.
谢生保  谢静 《家教指南》2006,4(2):40-48
本文利用敦煌文献资料对水陆法会的渊源和形成,以及唐五代时期敦煌地区水陆法会的状况作了论述.认为:水陆法会起源于梁武帝所倡导的无遮大会和创制的《慈悲道场忏法》.因北周隋代,世涉战乱,逐步衰落.中晚唐时,密宗得到了发展,无遮大会与密宗轨仪相结合的水陆法会,再度兴起,并非宋代始有水陆法会.宋代完备的水陆法会仪文,是在唐五代水陆法会仪文基础上修订编撰的.  相似文献   

16.
李文军 《家教指南》2006,(4):109-114
本文通过对庆阳北石窟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受窟前二级阶地阻挡和岩层斜层理向山倾影响,排泄不畅的地下基岩裂隙水,是北石窟寺洞窟岩体潮湿、渗水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窟内空气湿度大,形成凝结水的原因之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地下水治理措施,并对北石窟寺地下水治理工程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令γ(G)表示一个图G的控制数,G×H表示图G和图H的笛卡尔乘积.现已有很多控制数的研究文章,参考已有控制数知识及笛卡尔乘积图Cm×Cn,Pm×Pn的控制数的相关结论,利用γ(Cm×Cn)≤γ(Pm×Cn)≤γ(Pm×Pn)这一不等式给出路与圈的笛卡尔乘积图Cm×Pn(m=2,3,4),Pm×Cn(m=2,3,4)的控制数.  相似文献   

18.
城市信息系统是专业化的地理信息系统,是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提供信息和信息服务的空间型地理信息系统。在分析了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城市信息系统的概念提出了见解,探讨了城市信息系统开发、应用的现状,并对城市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进行了展望,同时探讨了与之相关的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重心的定义与质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给出了严格的重心定义,并讨论了重心与质心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全球化是现在的社会各界谈论最多的词汇,但更多的还是从经济上论述的,从经济以外来探讨全球化的内涵与实质的并不是那么多,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学习模式的转变与教师的培养等问题,在教育界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研究。对这一问题的关注与否以及程度如何更会影响一个国家或社会的和谐发展甚至整个人类的前途和未来。因此,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关注非经济方面,尤其是新的学习模式和教师教育的转向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