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反观当下的语文教学,教师对大单元主题情境任务的确定把握尚不准确,很难在单篇教学中进行分级任务设计。同时,教师为了完成主题大单元的任务,而对于单篇文本的教学形同雾里看花,导致单篇文本教学效益不高。基于这样的观察,立足单元视角下单篇文本任务群设计的意义、表征及策略进行了整体思考与实践,为单篇文本任务群教学打开一扇窗。  相似文献   

2.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是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在进行大单元视域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情境创设时,教师要根据语文新课标的精神,理解它的内涵和价值,遵循突出儿童性与想象性、审美性与情感性、开放性与关联性等原则。在面对具体的教学单元时,教师要基于教材文本,根据单元主题提取大概念,创设大单元学习情境;基于文本语境,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单篇文本学习情境。这样,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成为积极的阅读分享者和有创意的表达者。  相似文献   

3.
孙艳 《读写月报》2022,(12):44-47
<正>[教学理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概念,以18个“学习任务群”支撑起高中语文学习,但随之产生的问题是任务过重和单篇课文的教学任务不清晰,风靡当下的大单元学习体系庞大复杂,容易忽视单篇课文,但“任何一篇课文都有不可忽视的个体功能”[1],统编教材只在单元导语、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中提及相关学习目标,由此,单篇课文教学需要在这三者中提炼教学要点。微专题是专题学习的小微化,它具有短、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以来,“语文学习任务群”这一新的名词出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常常陷入一些误区:要么认为语文学习任务群就得是群文阅读,要么认为在单篇文本教学时把原来的课堂提问直接换成了若干个学习任务就是学习任务群。其实,语文学习任务群强调的是“任务”的群,而不是“文本”的群。本文对单篇文本学习任务群教学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单篇文本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设计策略,以期为教师走出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误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单篇文本落实任务群的教学价值,教师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要立足对单元教学大概念的深度理解、形成有效迁移、形成素养的目标。明确任务群的目的性、指向性、可操作性,还要注意任务群之间的逻辑自洽、驱动力自洽,最终达成学生素养的养成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一个既新鲜又难把握的概念,它是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的主要方式,可以是大的单元教学(一组文本),也可以是小的单篇教学(单篇文本)。当前,一线教师努力在整本书阅读和大单元教学中实践,但由于教材编写在前,课标颁布在后,体现课标理念很考验教师教材重构的能力,所以更多教师还是在单篇文本中运用学习任务群。那么,单篇文本如何根植单元整组教学的立足点,把这个“单”的价值发挥出来,体现“组”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7.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安排可有三种方式:一是聚焦教材设定的核心任务,参照教材课文的编排结构,分板块实施教学。二是根据教材编排与设计上的新特点——任务性、情境性与整合性,打乱原编排体系,对教材作二次开发,重新编排。三是对于单篇课文,教师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仅仅关注单篇文本施行教学任务,不能简单地把这一课作为一个文本来处理,而应紧扣本单元的核心素养与学习任务群,联系其他课文与“单元学习任务”进行整合学习,通过任务专题组织教学。不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处理好整体与分项的关系,都要注意单元与单篇的联系,积极组织单元整合教学与专题整合教学,以期落实核心素养与学习任务群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简要回顾单篇教学、单元教学和大单元教学发展历程,审视了单篇教学和单元教学出现的实践偏差及其历史原因。然后从学习任务群特质出发,探寻学习任务群与语文教材单元对接的基本路径,明确了操作性的学科大概念和结构化的学习任务在对接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最后从学科实践透视运用学习任务群开展单篇教学、单元教学背后隐含的运行机制、实践逻辑和学科观念,追问了今后需要深入探究的议题。  相似文献   

9.
<正>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在课标理念指引下,教师对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组织非常重视,但对单篇课文的学习任务群设计很容易忽视。单篇课文是单元任务完成的载体,它既是单元任务的分解,又是单元任务转化为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路径。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单篇课文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组织,促进单元学习任务群的落实,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大单元、大任务、大情境的教学理念,倡导在单元视域下践行任务群教学,试图突破传统单篇课文教学的限制,打破原有的教学模式。但是,任务群理念和单元整体架构思想对于一线教师的操作具有较大难度,需要在单篇课文的教学中先行尝试,教师可以从教学目标、情境创设、学生需求和评价对接等不同的角度展开。  相似文献   

11.
<正>大单元教学是整合了目标、情境、内容、任务、方法、资源等的一体化教学。统筹大单元教学应该坚持四个原则:1.基于宏观和微观互补;2.基于因体而教;3.基于单篇与群文兼容;4.基于学理逻辑的整合。大单元教学的宏观视角要求:其一,呼应学习任务群的要求;其二,呼应单元学习任务;其三,注重单元文本间相互支撑、相互补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从“单元整体教学”角度设计“单元任务群”,是语文课程教学的重点走向。但受每节课教学时间固定的局限,“单元大任务”必然要落实到每一篇课文、每一课时中。整体把握篇章,明确单元目标;用心解读教材,发现表达特色;紧扣表达特色,创设实践任务,便是靶向素养培养、基于单元整体、立足文本解读,设计“单篇小任务”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大单元教学成果日渐丰富。同以往的教学相比,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大单元教学实践具有哪些特征呢?崔允漷教授认为:“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大单元教学中的“单元”,是指依据学习任务群要求、语文教材编排特点和学生语文学习需求确立的学习单元,可以通过单篇、多篇或专题等多种样式落实语文学习任务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围绕统编初中语文教材散文阅读教学,从单元、主题、单篇三个方面探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施路径,揭示践行学习任务群理念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学习任务群视域下,单篇课文教学要发生四个转变:文本地位,转变为特定学习主题统摄下的大单元的组成部分;文本作用,转变为为解决问题提供知识和方法的载体;教学重心,转变为以满足学生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为教学重心;学生学习,转变为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设计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部分提出的要求。设计单篇课文的学习任务群应充分观照单元整体目标,注重对学生思维发展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并体现开放性、关联性和综合性的原则。教师要依据教学需要,基于单篇课文设计不同类型的语文学习任务群,以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以往单篇线性的单元教学,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文本解读与单元教学设计,更能凸显鲜明的学习主题,让学生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实践过程,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能。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文本解读,旨在科学合理重构学习内容,确定单元的学习主题。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文本解读:一是俯瞰式文本解读,二是回应式文本解读。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开发或借助相应的教学设计模型(工具),科学合理地建构单元学习流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领学生开展任务驱动的单元主题式学习,形成学习成果,并看见自己的学习表现与素养提升。  相似文献   

18.
吴敏  杨潇 《今日教育》2024,(3):56-5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是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在使用现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进行教学时,要落实新课标精神,教师需要基于任务群的理念,重新审视和解读教材,对教学活动进行重构。然而,学习任务群作为新课标第一层级的核心概念,具体的每一节课主要还是基于单篇课文的学习,那么如何组织学习任务群,在课堂中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下面以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雾在哪里》为例,谈谈任务群理念下单篇文本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文选型教材的特点、教师长期单篇教学的惯性以及素养不足,一律以群文教学取代单篇教学不切实际,单篇教学或者单篇和群文混合教学在实践中仍是一种重要样态。任务群视域中的单篇教学仍然要有大单元的设计理念,了然单元整体目标,整合以单篇为主体的微专题学习内容,科学设计学习任务,以凸显语文课程的实践性以及“学”的主体地位,催化学生实现真正的成长。  相似文献   

20.
单篇文本、单元、跨单元是常见的教学组元形式,教师设计学习任务时需建构任务的进阶性关联,以实现素养目标与学业水平的渐次提升。如在单篇文本学习中,可借助“三层级阅读教学理论”建立同一课时前后任务、不同课时之间的进阶关系;在单元学习中,可借助知识结构化、学科大概念建构不同文本的逻辑关联;在跨单元学习中,可通过关联建构、螺旋推进等方式凸显前后单元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