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职业教育研究》2005,(2):51-51
“我国高等教育要将工作重心由前一阶段重视规模发展,转向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正在此间举行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高等教育重心转移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2.
依附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诠释拉丁美洲国家不发达原因的理论总称。随着"依附"外延的扩大,依附理论被引入到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增强了对文化殖民的警觉意识、扩大了研究对象和范围等。但它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如将依附理论简单套用、将少数研究依附问题泛化、将借鉴等同于依附、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误认为是依附发展等。因而审视依附理论的发展,厘清依附理论在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中的应用及其产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教育研究存在的症结性问题,是对国外理论的移植性依附与时国内改革现实的简单性盲从.这种"依附"性的理论研究逐步形成了学者所言的教育研究范式的"自我殖民化".而高等教育研究中的"盲从"现象则集中表现在:宏观层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观念依然束缚着我们的头脑;中观层面,僵化教条的教学模式依然在低水平上运行;微观层面,沿袭于赫尔巴特的"四阶段"课堂教学形式依然充斥着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因而,需要我们以"无立场"的思想理路去"穿越"流俗.真实的"无立场"思维要求我们以类似现象学的方式,"朝向事情本身",即我们在以各种现成的理论观点(别人的,别国的)解释事件的同时,更要以在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形成的新的观点和策略进一步促进问题的转化和深化,也才是我们所言的一种思想方式.从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发展需要出发,自觉而主动地研究中国地域化之间的问题表征与根源差异,进而寻求"问题本身"的解决战略与策略,这才是研究者需要确立的"本土生长"矫正策略.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重心的确立和转移,与国家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经历了院系调整,规模扩充,停滞,恢复重建,体制改革,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协调发展的转移。通过对历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文本分析发现,每一次高等教育改革与重心的变迁,国家政府都起着导航作用。  相似文献   

5.
重新考虑我国的高等教育研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高等教育在今天已经是一个庞大而且相当繁荣的研究领域,但许多人也在这种繁荣中感觉到一些问题,大致是高等教育研究追逐一个个“热点”,理论化水平不高,结论缺乏普遍性。要改变这种状况,多认为是建立一门更加完善和成熟的高等教育学,对高等教育研究进行全局把握和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当然,不同人由于着眼的角度不同,对高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研究的理解不同,对这中间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也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我国真正开展高等教育研究是最近20年的事情,考虑这个问题,不妨从考察人们推进高等教育研究,建立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初…  相似文献   

6.
从中西方哲学发展各自的特征出发,研究了中西方高等教育观念的差异及其对高等教育研究方法的影响,分析了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教育法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近年来,伴随各国教育法制化进程的加快,教育法学的研究内容亦更加广泛,研究重心则逐渐转向对现实教育领域法律问题的研究,以及更加关注以权利义务为核心的教育法基础理论的研究等。国际教育法学研究重心的转移一方面受教育学、法学等基础学科的推动与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各国教育法学形成的历史传统与特点有关。借鉴国际教育法学研究重心转移的相关经验与成果,对于我国教育法学研究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的学术重心始终因为时空变迁和研究者的兴趣变化而不断转移,中国人类学理应将中国社会文化作为研究的重点和核心,从中国学术传统中提升基于中国学术渊源的研究范畴,从追寻西方人类学转向建构属于中国本土的研究范式,深层次地实现中西人类学的汇流,切实地实现"人生五安",为各民族生存质量的提高和精神世界的充实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运用区域重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利用辽宁省14个地级市2000—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三产业生产总值,计算出辽宁省各年第三产业重心、经济重心坐标及移动距离,分析出重心移动方向,定量地表示第三产业、经济区域差异的动态变化,从而对第三产业分布和经济分布的演变关系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第三产业重心和经济重心位于辽宁省几何中心的东南面,第三产业分布和经济发展呈现不均衡性;第三产业重心、经济重心迁移方向基本一致,总体有缓慢向西南方向迁移的趋势,第三产业重心迁移的幅度大于经济重心,第三产业和经济的不协调性有所增长;第三产业重心、经济重心在经纬度上均呈现较高的正相关性,经济重心偏移与第三产业重心偏移的相互影响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青海教育》2005,(6):56-56
在近日举行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委员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上,教育部部长周济提出高等教育重心转移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相对于一般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的特点是什么?一是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输出端,关联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高等教育研究涉及领域广泛;二是由于高等教育研究会涉及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因而研究中更需要多学科的视野;三是由于高等教育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和研究视角的多样性,可能高等教育研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念存在期望值过高、目标不明确、就业取向功利化等偏差。从社会、学校和学生等角度,提出加强学生创业教育、整合教育资源等策略,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就业教育走向规范化、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职业化是高职教育的特点,但对职业化的过分强调会走入工具化的误区,致使高职教育沦为产业化的工具。在工具化思想倾向影响下,高职教育存在片面强调职业化、单向度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忽视对学生的成人教育等问题,不利于培养健全的职业人。高职教育应不忘“立德树人”这一“初心”,牢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使命”,坚持德业并举,践行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矫正工具化思想倾向,培育集高超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于一身的健全的职业人。  相似文献   

14.
高等继续教育的错位与纠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继续教育是满足终身教育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目前我国高等继续教育在价值取向和办学模式等诸多方面均存在着许多偏差和误区,继续教育的特点尚未充分凸显出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高等继续教育赖以存在和运行的环境发生了空前的变化,缘此,高等继续教育应及时做出适应性乃至超前性的调整和应答,它既不能陷入学历教育的“泥潭”,也要避免“普教化”的误区,而是要勇敢地担负起大学后继续教育的“深加工”、“精加工”的历史使命和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浅论当前大学教育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当前大学教育工作的基础规范。然而近年来,教育管理部门的不当就业政策,一些高校出现的教育商业化风潮,“高、大、全”心态和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部分教师表现的知行不一和“应羞”心态等,都在客观上阻碍了全面、深入、创造性地推进大学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6.
艺术学科升格为门类,为高等艺术教育功能的加速运行创造了条件。但长期以来,工具理性阻碍了高等艺术教育的发展,使之在教育理念、课程设置、核心价值、师资建设及外部环境等几方面都严重偏离了方向。高等艺术教育的功能因此受到削弱,人才结构及人才质量等矛盾趋于尖锐。高等艺术教育首先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需求的,这是我们定位高等艺术教育的基础,也是优化高等艺术教育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正确思路。实现以人的发展为导向的高等艺术教育,优化高等艺术教育的结构,需要在培养目标、课程、师资及外部环境建设等方面做出积极的矫治。  相似文献   

17.
广泛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个别化、医学化、形式化等方面的偏差,远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树立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把适应性咨询与发展性咨询、团体辅导相结合,构建新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分数功能的异化与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分数经常被误用和滥用,并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伤害。然而,学校教育又不可能从根本上消灭分数。其实,分数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关键在于如何合理、有效地使用分数。合理使用分数的基本标准在于:能帮助教师诊断和改进教学;能激励和强化学生的学习;切实体现和反映学校教育的总体目标;评价的手段、方法应与评价的内容、对象相适应。依此标准,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分时,教师应突出和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分;充分考虑学生的努力与进步程度;采用灵活、弹性的评分;注重自我评分;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评分;采用多元化的评分方法与手段等。  相似文献   

19.
在业余研究者日益被专业研究者取代的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高等教育研究要坚守学术立场和履行学术责任,使高等教育成为真正的学科;需要通过影响教育政策的走向和提升政策合理性以及为高校自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等方式来提升其公共服务的影响力;需要通过实施适切性教育来为学生提供最有价值的知识,从而更好地表达高等教育研究的立场与责任。  相似文献   

20.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在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发挥着核心和基础性的作用。治理能够促进发展,谁拥有高等教育的良好治理,谁就能够赢得人才、赢得未来、赢得世界。高等教育的良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决定国家和民族的兴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