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增进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在要求,是党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时代使命,是新时代网络空间意识形态斗争的实践要求。增进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需要增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力、新闻舆论传播引导力、内容形式创新力、核心价值引领力、道德引导教化力、法律规范力、社会综合治理力及其合力,构建网络空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机制。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不仅深刻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而且创生了多元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集聚演化、多元传播的新场域,网络空间也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高地。加强网络话语权建设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的必然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动作为、积极有为的应然之举。实践中,一方面要重视网络话语权的战略价值,建构全媒体传播矩阵,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的政治引领力;另一方面要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规律,尊重大学生的话语主体权利,准确把握大学生话语表达特征和接受偏好,引导其理性规范表达,彰显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主导和价值凝聚作用。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83):156-157
网络空间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网络空间的意识形态安全越来越受到重视。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对于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建设有着极大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心理发展的特点、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削弱,以及受到网络空间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念存在较大问题,需要我们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主导力和凝聚力,通过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网络安全观,提高网络空间的防御能力,清朗网络空间等,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观念。  相似文献   

4.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实践的重要环节,在网络空间中呈现出数字化与虚拟性相统一、开放性与平等性相统一、丰富性与多元性相统一、主体性与交互性相统一的特征。面对话语失序、“圈层化”加剧等现实困境,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应当聚焦传播主体培育、传播内容需求和传播受众需求,拓宽创新路径,优化教育环境,更好地把握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5.
当前,随着多元文化传播,意识形态领域的多元性影响社会主流思潮对社会群体价值观的引领,特别是青年学生受网络意识形态的影响更大。增强网络空间社会意识形态凝聚力有助于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塑造文化共同体,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思政教育要加强学生对意识形态的认识,理清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逻辑生成关系,认清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明确网络空间社会意识形态的引领价值,促进青年学生在行动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增强民族精神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6.
网络空间中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性工作。尽管当前这项工作在传播广度和话语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受国际霸权主义的网络侵略和技术垄断、国内网络中的消极社会思潮以及人才队伍和话语体系等因素的制约,我国网络空间中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面临严峻挑战。迎接挑战、化解风险,构建有国际影响力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体系并牢牢掌握国内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必须坚持网络主权原则,加大网络技术创新力度,正确看待、处理和引领国内舆论,并且在自身队伍建设和话语体系构建上不断寻找发力点,共同推进我国网络空间中的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7.
社会思潮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领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需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应当深化对意识形态建设基本规律的认识,注重提高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不断增强引领社会思潮的主导能力、建设能力、批判能力、协同能力,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洪永 《贵州教育》2023,(2):25-26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和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出要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青少年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未来,把网络素养教育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实现一体化建设,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更是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9.
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安全,不能局限于意识形态自身的调整和对社会成员的教化,还应在社会现实中构筑有利于意识形态安全的基础。当前,必须强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经济保障,完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制度支持,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核心,从而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肯定的利益关系、所描绘的社会状态、所倡导的价值理念等转化为可以感知的“社会存在”,提升社会现实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契合度,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实现和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高校传播的百年历程,大致上经历了从“介绍”到“实行”、从“普及”到“探索”、从“守正”到“创新”的三大跨越.高校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提升全民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网络空间成为各种思想观念交锋角逐的前沿阵地和主要场域。网络空间在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因为其自身的"去中心化、虚拟化、多元化"等特征使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陷入现实困境。从化解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困境的视角去考量,积极寻求纾解路径,具体为:提升网络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力、增强信息供给力与构建传播的话语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建设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青山绿水”,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本文以“后真相”时代作为切入点,剖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严峻挑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包括开拓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根据地、提升高校网络舆情的掌控能力、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空间、培养高素质网络舆论引导队伍、创新以对话为基础的舆论引导模式等。这些措施有利于发挥高校网络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对于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诸多智慧。围绕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把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放在首要地位、提升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综合治理成效,形成了一个关于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为了谁”“以何为要”“如何开展”的完整逻辑体系,构成了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4.
以文化自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取得的成果。文化自信对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必然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文化自信的基本和深沉属性、持久属性、民族基础和认同属性、稳定和相对独立属性,赋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层、持久、广泛、稳定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和社会转型的交汇,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凝聚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人民主体的广泛性、价值取向的先进性、内容体系的科学性、现实基础的实践性为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提供了可然性基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实现重在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社会意识中的引领和整合作用,重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政治共识和社会认同基础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着眼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巩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增强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具有思想体系的科学性、价值立场的人民性、理论品格的开创性等基本特征。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需要充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不断加强理论武装,夯实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思想基础;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体系,提供意识形态建设的学理支撑;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  相似文献   

17.
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引领力是指高校辅导员所具有的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的引领能力,具有继承性、价值性和功能性。当前,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引领力还较为薄弱,主要表现为辅导员日常工作中意识形态的虚化、弱化,进行引领的主体能动性不够,客观上还存在能力欠缺。提升高校辅导员意识形态引领力的有效路径应从认同、阐释、传播、影响、感召五个方面展开,以达到切实提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成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全球格局的深刻调整,当前我国人民的社会日常生活正发生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观念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在日常生活领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严峻挑战,充分认识日常生活领域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探究日常生活视域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建的理论、利益和实践逻辑,科学把握历史与逻辑、利益与价值、形式与内容相统一的构建原则,有利于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  相似文献   

19.
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有利于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育人效果,有利于强化校园意识形态工作。高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还面临校园网络与文化融合不深、网络安全问题频发、网络多元文化冲击主流思想、网络文化建设内涵和特色不足等问题和挑战。文章提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注重网络文化多元化发展、建设智能化网络文化平台、打造专业化网络文化队伍、铸造特色网络精品文化等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意识形态内涵丰富,检视其流变轨迹,从意识形态与政治统治的功能耦合视角,可探析意识形态价值性本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具有重要的政治功能,是政治安全的现实需要与历史必然,是培育青年群体政治认同的有力举措,是引领高校网络社会思潮的重要保证.随着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日益激烈,高校必须理顺意识形态工作角色,通过发挥网络思想教育主阵地作用、强化核心价值引领的主体功能、彰显对网络异质话语的批判本性、发挥网络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等,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