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网络伦理教育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政府要有所作为,做好网络伦理教育的顶层设计;社会要积极作为,关注中小学生的网络伦理教育;学校要主动作为,正确引导、加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网络伦理教育;课程教学目标要明确体现网络伦理教育的内容;课程教材要丰富网络伦理教育的内容;课程教师的网络伦理素养要加强。  相似文献   

3.
4.
信息时代的到来,正在改变或即将颠覆传统的人伦关系,带来传统主客体关系的演变,并可能进一步加深技术化生存的困境。信息技术在重塑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重构社会关系、生活方式、国家治理体系的同时,进一步影响我们现存的法律、传统的道德甚至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具有挑战性的道德治理难题:算法歧视妨碍社会公正、网络霸权挑战网络主权、技术异化威胁人类文明。为此,信息技术问题的道德治理,要以“关心人的本身”实现人的主体性回归,以价值敏感性设计保障科技向善,以前瞻性道德责任构建信息时代的责任伦理,进而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整体性、长远性和应用性发展创设公认的、共同的、全面的道德构架。  相似文献   

5.
网络道德伦理教育的迟滞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伦理教育是教育中的一座“天平”,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制约着教育目的的实现。在网络环境下,道德伦理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在现实中,网络道德伦理教育迟滞渐呈激烈化的态势。如何改变这种状况,是非常值得深思和探究的。应从网络道德伦理教育迟滞产生的根本原因着眼,加以认真分析,为加强网络道德伦理教育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教育技术已发展到信息化阶段,传统的教育模式受到了挑战。教育技术的发展可能给教育带来一些问题:教育机会的不均等,网络沉溺和数码焦虑使学生的现实交往能力下降,信息污染和网络色情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现代教育技术对师生关系的负面影响等。  相似文献   

7.
史颖 《教育》2010,(1):56-57
学校作为学生生活、学习和人格成长的重要环境,是学生德育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应该将信息技术伦理教育和传统道德教育整合起来,才是发展德育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从伦理学与道德哲学出发,讨论教育道德论与工具/装备道德论,进而导出教育装备伦理道德的基本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心理伦理教育现状的分析,探求高中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信息伦理教育的有效策略,以期推动高中生信息伦理道德的培养,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从阐明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价值定位入手,探讨了批判继承转换儒家伦理的方法论原则,认为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大工业孕生的现代进步的伦理道德思想作为本体意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存在作为本体基础;坚持以时代精神作为“参照系”。以实践需要为基点,与革命传统相结合,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等作为原则。着重论述了儒家伦理在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体系构建中的应用,包括在建立社会道德的信仰系统、社会公正机制和高度向心的社会伦理关系和社会道德运行的操作系统与程序中如何应用儒家伦理的精华。  相似文献   

11.
苏兴盛 《甘肃教育》2020,(4):176-176
新课改提出要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工具和教学方式,推进学科的整合,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和学科教育思想的改革,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产生巨大的推进力量。以信息技术为教学工具,可以直观展现课程中的抽象内容,创建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想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信息化不断深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有效工具。近年来,中学生由于信息伦理教育的缺失而引发行为失范,甚至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已经引起教育界的重视。信息伦理教育成为一线的信息技术教师亟待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后半叶,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许多新的道德难题,传统伦理学,一直是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占统治地位,已不能满足解决实践中重大道德问题的要求,应用伦理学开始显现。1982年美国伦理学家里查德.T.诺兰等四位学者著《伦理学中的现实问题》、1997年中日学者实践伦理讨论会的论文集《应用伦理学的发轫》都是研讨这个问题的。目前,应用伦理主要涉及的范畴有社会伦理、经济伦理、科技伦理、生态伦理、政治伦理、婚姻家庭伦理、宗教伦理等。在社会伦理中包括法治伦理、管理伦理、职业伦理、组织(团体)伦理等。据我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教育对初中生学习和发展意义重大,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是信息技术教育的使命,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初中信息教育应用实践,并在应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晓玲  赵锡奎 《时代教育》2009,(11):15-15,21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将是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加强中小学生的信息教育普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题从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的特征入手,分析了信息资源在教育中的运用,以及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对如何有效的利用丰富的各种信息技术资源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已成为影响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量,其教育应用价值在获得认可的同时,也引起了伦理隐忧.教育伦理范畴视角下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伦理的内涵,即教育教学过程中"人"与"人工智能"间的道德关系.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旨趣在于"助",而助什么和如何助是研究的两个关键问题.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原则应从教育主体维度展开,其中教育管理者需遵循权力规约原则,具体表现为数据收集的尊重原则、数据处理的理解原则和数据利用的边界原则;教师需遵循和谐共生原则,具体表现为人本原则、适度原则和关怀原则;学习者需遵循形塑自我原则,具体表现为良善原则、诚信原则和节制原则.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伦理实践过程应遵循从个体的伦理认知、伦理行为到社会的伦理制度,再到个体认知和行为伦理的轨迹,即由个体走向社会,又由社会反作用于个体的螺旋循环过程.但人工智能伦理研究的两种研究范畴——技术伦理和教育伦理杂糅交错,不利于伦理实践的开展,希冀跨学科学者能够专注于教育伦理范畴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们通常将“伦理”与“道德”、“伦理关系”与“道德关系”作为等同的范畴来理解和使用,本文则从六个方面指出它们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关系;同时以西方哲学传统为线索,讨论了“道德”与“认识”的关系。文章最后指出,道德认识论以作为道德认识客体的伦理和伦理关系如何转化、过渡为作为道德认识结果的道德和道德关系及其与认识的相互关系为反思内容。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20,(2):113-114
作为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式,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不仅关系到学生的能动性,同时也在较大程度上关系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对初中思想品德来说自然也不例外,如何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就成为广大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需要遵循的原则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措施与建议,旨在希望通过本文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道德成长是教师教育不能丢弃的伦理维度。教师教育中的技能主义、专业主义遗弃了教师职业的道德根性与教育的道德指向性。道德成长进入教师教育具有理论上的内在可能性与实践运行的可行性。它是教师确证生命价值、提升教育品质、成就人生幸福的德性基础和基本担保。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职教育成规模发展的今天,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本文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阐述信息技术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论证信息技术在确定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达到标准、能力培养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