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具有实践性、情境性、默会性、综合性等特征,它的习得是一个在体验、反思与感悟中而逐渐化生的过程。然而,传统的教师职前实践教学存在普适性理论学习与情境性实践需求疏离、典型化简单化‘示范-模仿’与复杂性教学需要疏离、技能碎片化培养与综合素养需要疏离等问题。为此,需要分析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体验性、融合性、整体性诉求,并探索教师职前培养的共同体模式。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力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对英语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学习主要集中在职前。目前职前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建构不完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也要求职前英语教师全面认识英语教学的复杂性、专业性,加强专业知识建构,为英语教学做好准备。文章结合调查研究,分析了职前英语教师专业知识建构现状及影响教师专业知识建构的原因,并就职前英语教师如何进行专业知识建构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实践取向的教师知识观,强调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为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心的职前教师教育打下了理论基础;职前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要培养胜任基础教育工作的初级实践者,这为加强实践教学提出了现实要求;教师教育存在的理论和实践脱节的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强化实践教学,达成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来破解。为此,职前教师教育改革应突出以实践教学为重心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知识领域,对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科知识是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首要条件。学科教学知识是教师自主地将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通过一定方式转化而建构的。教师的角色意识是实现这一转化的重要影响因素。职前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应该以核心教学知识为基本任务。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实践路径主要有:以学科教学论为关键课程发展学科教学知识,通过教学见习获得学科教学知识,通过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实习建构学科教学知识。  相似文献   

5.
从对话的本真意义出发建构教师职前实践教学共同体,要求对共同体成员身份、领导方式、结构形式进行重新勾勒。教师职前实践教学共同体的对话价值表征体现为对话性关系、理解、融合的实现,而最终价值效用的发挥依赖于成员普遍认同的对话愿景的创生、以对话为载体的共同体交往机制的创建和对话与实践相融合的交往社区的创设。  相似文献   

6.
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切入,依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分析职前教师教育的实践性,针对当前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知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职前教师教育视频案例教学的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7.
教育学学习是实现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而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实现的关键就在于教育学知识向学科教学实践的转化。鉴于此,可以构建一个基于理论学习的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包含如下几个彼此衔接的环节:理论学习—学科转化—模拟教学—课堂点评—反思与改进。  相似文献   

8.
教学实践能力是衡量职前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作为准教师的师范生应在教育实践场景中逐步养成教学实践能力。语文教师要能正确处理文本、作者、学生及教师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构建教学能力。为此,在职前培养中,准教师可借助对话形式促进教学知能的有机融合。具体而言,准教师可从以下四方面展开对话:与作者对话,在长备课中把握教材;与学生对话,在角色转换中预设教学;与他者对话,在教学审视中形成反思;与自我对话,在规范与个性中寻求自我认知。  相似文献   

9.
实践取向: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的重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践取向的教师知识观强调教师实践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师教育观上主张在实践场景下,创设学习共同体,帮助未来教师形成和发展实践性知识。本研究基于实践性知识的性质、内容、来源及获得途径,以小学教师职前教育为例,重建职前教师教育模式——"理论-实践交融"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交融。在理论-实践共同体中,未来教师的理论学习与"主题见习"结合,真实情景下的学习而理论总是"在场"。  相似文献   

10.
国晓华 《文教资料》2009,(22):165-167
本文从教学后记的重要性,职前教师写教学后记的存在的主要问题,怎样写教学后记三个方面论述了教学后记是提升职前教师教学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的议题.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其教育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教育实践能力的强弱,决定了职前教师能否尽快适应教师职业的要求,《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提出实践取向的理念为职前教师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分析职前教师知识和实践能力的结构,从教师教育课程的改革、教育实践能力的训练和监控、职前教师培养队伍的加强和展现平台的提供等方面来探讨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期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实践性知识的内涵及其特征表明,职前教师实践类课程主要植根于中小学实践基地资源开发。只有从教师岗位技能形成入手,在课程资源开发、实施机制和方法上全面创新,才能从根本上创新实践类课程,突破验证性实习模式的局限。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是职前教师教育达成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但从当前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现状,可以采取厘清培养目标、端正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形式、强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改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强化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评价等策略,优化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以保证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职前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受益者是基础教育领域,提升途径主要依托高师院校。对照发达国家的改革经验,我国应尽快改革职前教师实践教学培养策略,抓住我国师范专业认证的"牛鼻子",探索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与职前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关系,更新教师教育类课程,完善教育实习模式,加强职能部门在基础教育与高师院校的协调能力,共同保障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达成。  相似文献   

15.
师范生从获得入职资格成为一名正式教师到成为合格的胜任型教师需要经历几年的过渡期。受职前教师教育阶段实践性知识不足的拖累,新手教师备受煎熬。为了在愈演愈烈的教师职位竞争中取得优势,师范院校需要转变培养观念和模式,加强实践环节,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水平,缩短过渡期。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学学习是实现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而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实现的关键就在于教育学知识向学科教学实践的转化。鉴于此,可以构建一个基于理论学习的职前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模式,这一模式包含如下几个彼此衔接的环节:理论学习—学科转化—模拟教学—课堂点评—反思与改进。  相似文献   

17.
提高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需要反思我们的实践教学观念。受到一种感性的经验性实践观的支配,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能力难以有效提高。打破理论与实践脱离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引进全程连续实践教学理念,组建职前教师教育教学团队,加强教学团队合作指导,是提高职前教师实践能力的一条新思路。它使理论与实践从简单合并走向全面融合,教育实践过程从经验性技能训练走向反思性实践,使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8.
从教师职前实践教学的历史来看,作为其目标的"教师实践素养"并不是一个科学的事实范畴,而是一个有发展、有变化的的教育价值范畴。它从最初的"不需要理论的艺术",发展到师范学校创立以后的"理论指导下的技能"。大约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英等国的教师职前实践教学试图以培养师范生的"实践智慧"作为教师职前实践教学新的目标。这种变革可以从亚里斯多德的理论中找到合法性,但主要基于教师实践素养的知识基础、技能基础和文化基础的三重变革。  相似文献   

19.
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经历了"萌芽发轫""坎坷发展""创新繁荣"三个阶段,教育实践观从理论上位观转向教育生态发展观,即科学理论理性主导下的教师教育实践逐渐向实践理论耦合实践取向下的教师教育实践变迁,基于这种转变,职前教师教育实践目标与内容、组织与教学途径等应发生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20.
职前教师教育阶段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起点,是未来教师专业知识与专门技能形成的初始阶段,职前教育阶段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习得将影响其个人的终身专业发展.为此,职前教师教育应从思想观念和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的途径两个方面加强对师范生实践性知识习得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