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广播节目听评属新闻阅评的范畴。广播是单通道、有声语言传播媒体,它与报纸、电视新闻阅评有着相同和独特之处。本就广播节目听评艺术作一初浅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从空间上来看,"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互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线最终得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  相似文献   

3.
张俊 《视听》2018,(6):116-116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广播节目听评工作需建立一套科学、客观、严谨的听评体系,并不断调整自身结构,持续发展和完善,实现对广播节目质量的监管,促进节目质量的提升,推动广播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5.
余京津 《中国广播》2009,(11):36-40
广播频率的导听系统可以有效引导听众收听频率节目,它将市场营销理念引入频率节目的整体编排,将节目内容与节目预告、商业广告进行有机整合,是广播电台进行节目与栏目推广、宣传频率形象与品牌的手段。建立导听系统的根本目的是实现频率收听率和广告收入的双赢。为此,广播频率需要对节目编排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阎安 《中国广播》2012,(11):33-36
听评工作是广播电台受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的媒介环境中,广播受众呈现出分众化、主体化、社群化的态势,传统的听评工作面临调整,亟待创新。要建立科学的听评体系,把听评意见和收听率反馈数据结合起来,把专家意见和群众意见结合起来,把策划听评活动和开展常态听评结合起来,防范可能出现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网络广播,这个词对于当代人并不陌生,它带给我们资讯、服务等的便捷就不用一一列举。网络也以其高效的速度浸透到各行各业,同时也给各个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也不例外地加入其中。海外媒体早在1995年就开始了网络广播的尝试。之后,大多数的国际广播公司都与网络媒体实现了合作。1997年,国内的传统媒体也实现了与网络媒体的合作。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北京经济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珠江电台等也都各自推出了自己的网络广播。  相似文献   

8.
9.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广播、手机广播日渐为人们熟悉和使用。荔枝FM自诞生起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吸引了大批广播爱好者创办自己的专属电台。然而随着草根主播的增多,这类广播节目也暴露出一些内容不足、商业化水平低等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一些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10.
黄灿 《现代传播》2019,(11):107-112
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媒体相关领域的专家以三种范式的话语:阐释、拓展和转换介入媒体传播效果的评估,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媒体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在此过程中,专家的介入机制或许是媒介知识分子建构理想身份的有效途径,因为它一方面保持了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介入真实的社会实践和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1.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和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生活,各行各业中都会有一大群兴趣爱好相同的人组成一个个单元或群体来共同探讨自己喜欢的话题并在一起活动。这些也带给广播发展新的理念,不少电台开始设立“听友会”。“听友会”对广播的发展,特别是对听众的经营,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进入21世纪,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内容相融合而产生的数字内容产业在世界各地高速成长,广播电台也纷纷开始采用网络音频搜索系统,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广播与网络的融合成为必然,本文以网络时代下的广播媒体为研究对象,回顾了网络广播的发展,分析了网络广播的传播特点,指出了目前制约其发展的局限因素,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4.
论浅听时代如何保持听众的收听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燕 《中国广播》2014,(11):54-56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接收信息的习惯,受众不知不觉间进入到了浅阅读时代,具体到广播领域就是浅听时代,人们不再专注、完整地收听一期节目,而是在碎片化收听的状态下拥有了更多参与、分享内容的意愿和更为强烈的互动需求。广播人需要研究听众的心理状态和收听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听众的收听黏性,让广播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5.
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特德·怀特、埃德里安·默本、史蒂夫·杨格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发出“为耳朵而写”的呼吁。他们指出:“广播记者在准备稿子时就必须始终考虑到耳朵。”广播新闻要为“听”而写,必须注意做到“上口”和“入耳”,说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才能为大众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信息时代,直播年代,很多正在发生的事件,可以在网络新媒体上即时浏览,可以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上即时收看,也可以在电台上即时收听,就像一张巨大的信息网。由此,新闻战就愈演愈烈,第一时间播报"最新闻",也成为各种媒体对新闻至高无上的时效追求。  相似文献   

17.
杨旭 《新闻世界》2011,(5):68-69
网络广播已成为时下广播发展的趋势,它是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的产物,也是广播在网络时代的新探索。本文从网络广播的定义及分类、特点、发展中的问题和瓶颈、未来的方向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网络广播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全国由70年代末的90家电台,一跃发展到1200余家。陕西人民广播电台凭借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不懈的努力,在竞争中生存,在创新中发展,探索出一条广播发展的新路。现在已有九套节目,覆盖二千一百多万人口,拥有一千多万稳定的收听群体。经过几年的不断改革和调整,广播节目已初步形成了听众对象化、服务系列化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网络、博客、手机等新的传播工具逐渐变换在广播媒体的周围,新的传播手段以及技术方法都为广播媒体这个平台的资源整理以及结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最新一次的媒体融合以及变革的过程当中,怎样通过新的媒体技术手段来提升广播节目的互动效果,逐渐变成广播从业者最为重视的工作。本篇文章主要对我国某广播公司将新媒体与广播节目结合起来的方式方法做了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冉涛 《中国广播》2014,(11):48-50
网络评论的风起云涌,对传统媒体编辑点评的写作方法和模式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分析了广播编辑面对热点新闻带来的网络评论大潮时,如何把准脉搏和方向,避免哗众取宠、无病呻吟的点评,多做引导民意和社会舆论的锦上添花式的点评,从而实现媒体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