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结果的“不配合”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做实验,教师们都渴望达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结果并非都能如愿。多数教师的处理方法是让实验“迁就”理论结论。教师为了坚持不犯科学知识性的错误,会想尽办法,使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一致,会尽量地把实验归结为意外或误差等,有的甚至会造假。殊不知,这却犯了更为严重的错误——科学精神的遗失甚至歪曲。  相似文献   

2.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结果的“不配合”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多数教师的处理方法是让实验“迁就”理论结论。通过实验,教师们都渴望达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结果并非都能如愿。教师为了坚持不犯科学知识性的错误,会想尽办法,使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相一致,会尽量地把实验归结为意外或误差等,有的甚至出现了造假现象。虽然有的教师坚持了不犯科学性知识错误,但却犯了另一类更为严重的科学性错误——科学精神的遗失甚至歪曲。面对这种情况,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应该做此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结果的"不配合"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多数教师的处理方法是让实验"迁就"理论结论。通过实验,教师们都渴望达到预期的实验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结果并非都能如愿。教师为了坚持不犯科学知识性的错误,会想尽办法,  相似文献   

4.
孙大君 《物理教师》2003,24(2):26-28
在物理教学中 ,藉助于演示实验所展示的生动而具体的实验现象 ,对于建立物理概念、导出物理规律 ,帮助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学习和领悟蕴涵于其中的科学思想方法都是至关重要的 ,但也不排除这样的情况 ,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 ,并未能达到教师所预期的效果 ,而是出现了观察、分析活动误入歧途或中途受阻的僵局 ,我们把这种“有心栽花花不发”的情况称作演示实验的“失谐现象” .本文试图通过对“失谐现象”形成机制的探讨 ,来寻求有效防范“失谐现象”产生的措施 .1 实验现象的似是而非演示实验 ,通常是通过教师的表演操作来展…  相似文献   

5.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验结果的"不配合"是教师经常遇到的问题.多数教师的处理方法是让实验"迁就"理论结论.通过实验,教师们都渴望获得预期的实验现象,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实验结果并非都能如愿.  相似文献   

6.
大提琴学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大提琴学习中的不良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影响大提琴学习向纵深发展。“高原现象”常出现在学生掌握演奏技能的中、高级阶段。教师要时刻注意学生在训练中出现的演奏方法变型,经常检查学生对基本方法掌握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只有在训练过程中及时纠正其不良现象,才能使大提琴学习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自然实验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料不到的“异象”实验现象,使教师措手不及,因为这些“异象”现象与你预料的情况相反。“普九”“普实”后.各学校深化了小学自然实验教学,随着学生实验的经常化、习惯化,出现的问题也就逐渐多起来,再加上自然教师本身学科知识的不熟练,给学生的解释也就出现了一些误导。  相似文献   

8.
在“波的干涉”实验教学中,学生难以观察水波的干涉现象。教师通过改进实验,提高实验可视化,达到预期效果。用两个实验,对声波的干涉进行可视化探究,呈现清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使学生获得感性经验,构建认知模型,突破教学重点以及难点。  相似文献   

9.
徐长远 《考试周刊》2012,(88):177-177
实验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实验操作往往会由于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使实验不能成功进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对于这些情况,科学教师应该有正确处理实验环节的本领,使失败的操作产生正面的效应.发挥成功实验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使学生观察到更多的现象,获得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存在着重物轻人、评价标准单一、无个性教育、机械重复、超负荷、滥罚、角色缺失、定性伤害等“蛮教”现象。这些现象从管理者角度、教师角度、学生角度、过程角度、结果角度、影响角度看都有不同的表现。“蛮教”行为对学生、教师、学校、社会都有着巨大的危害。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教育改革来消除“蛮教”行为。  相似文献   

11.
科学教学中的“滑过”现象是指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使许多具备探索价值的内容不经意间“滑过”,致使学生亲身体验、感悟的机会无形中“流失”。滑过现象的发生不都是偶然现象,是教学观念与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的必然反映。为此.关注并反思这一现象的成因,对科学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电磁感应现象中的“楞次定律”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在教学中为了加强学生对楞次定律中描述到的“阻碍”二字的理解,往往会从导体和磁体间相对运动的角度去分析(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相对运动),同时,辅以实验去说明。  相似文献   

13.
一堂公开课下来,如果课上得并不理想,执教者会感叹:“唉,学生没有配合好。”如果课上得颇为精彩,听课者则会赞赏:“啊,学生配合得真好。”那么,一堂课上得好不好,是否只是要求学生怎么做?我以为应更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劳动的对象是人,是学生。教师确定教学目的、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检验教学效果,都是  相似文献   

14.
“植物吐水现象”的探究性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新教材(实验修订本),第一册在讲到植物对水分散失时,曾提到植物的“吐水”现象。该部分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都采用讲授法。学生也以阅读课本和听讲来获得知识。但在新课程标准“倡导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下,该部分知识是教材中很好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按照课本介绍的方法操作,既不易观察到预期现象,又浪费实验材料和时间。另外,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课本对某些实验现象和步骤的描述有失偏颇。为此,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实验。现将探索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所做各项实验均重复3次以上):  相似文献   

16.
自感现象演示教具是用于“通电自感现象”和“断电自感现象”演示实验的。这个实验历来都有很多自制教具,原因是要寻找一种效果好的方案不太容易。  相似文献   

17.
“高原现象”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在不同老师身上的表现也不一样,但他们的基本特征是相似的。我们应引导教师作好成长规划,不断积蓄力量,调动教师成长的内驱力,让具有“高原现象”的教师尽快走出“高原期”,克服“高原反应”.使教师对工作永远保持青春活力,奋斗不息,与时俱进,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  相似文献   

18.
翟敏 《甘肃教育》2000,(2):32-32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经常会发生两个孩子为争抢一张小椅子、一本图书、一张卡片而互不相让,直至大声啼哭的现象。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尚处在“自我中心”的心理发展阶段,谦让还不能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发生这种情况,常见的处理办法都是以“大”让“小”,原因之一是教师不可能目睹所有纠纷的全过程,只能听当事双方申辩和陈述,而幼儿的申辩和陈述又往往与事实有出入;原因之二是幼儿的纠纷在成人眼里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相似文献   

19.
教师职称评定是对教师业务水平的一种认定。也就是说,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教学成果的大小是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但是,在中学教师职称评定中往往会出现偏科现象,即在一定条件下,语、数、外等“主课”教师职称评定较容易,而史、地、美、劳等“副课”教师却较困难。  相似文献   

20.
侯新蕾 《教师博览》2022,(15):59-61
在教学中,课堂场域不仅是僵化的物理、物质边界,还是一种形态、心理、关系等的构型。在课堂场域中,会出现一种“冷场”现象。“冷场”现象具体表现为卡壳、冷清和拒绝等。深入研究“冷场”现象,我们会发现课堂教学师生交流不畅、情绪的影响和“线性”灌输是根本成因。善于提问、善于对话、善于调整是转变课堂“冷场”现象的基本策略。实践中,教师要将课堂“冷场”现象看作一种契机,引导学生深入感知、积极思考和想象,助推学生对数学的深度学习,助推课堂“暖场”现象的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