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宝黛爱情悲剧是“红学”爱好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却并非仅是黛玉的情商不高所致。其爱情悲剧带有封建时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宝黛爱情在《红楼梦》之始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局。从社会上看,两个叛逆必然遭到封建势力的镇压;从权势上看,宝、黛、钗三,宝钩于各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从舆论上看,“金玉良缘”几乎成为两府上下的共识;从血缘关系上看,宝黛的亲缘关系显然弱于宝薛的亲缘关系;从恋爱方式和个人条件上看,黛玉虽重情,但表达隐瞒、曲折和性格上的某些缺失,明显使宝黛情爱之途充满了层层障碍。尽管林林总总,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还是由于社会和环境的压迫。至于其它原因,只不过是社会、环境的曲折反映罢了。  相似文献   

3.
宝黛爱情悲剧是"红学"爱好者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成因,却并非仅是黛玉的情商不高所致.其爱情悲剧带有封建时代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5,(70):28-29
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是一场悲剧,毋庸置疑。只是前人对宝黛悲剧的理解往往局限于两个有情人未能终成眷属,假使宝黛的"木石前盟"最终战胜"金玉良缘",两个有情人走到了一起,他们是否真的能找到属于他们的幸福?在封建婚姻道德观念和封建礼教的压迫下,他们真的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天空?在薛宝钗和林黛玉的选择中,哪一个更能适应当时社会?再者,根据现代生物遗传学原理,宝黛的后代能否得到质量保证?所有这些问题的澄清与再思考有助于我们在新的时代和背景下重新理解宝黛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5.
6.
王鹏飞 《考试周刊》2012,(53):22-23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它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题,通过贾、薛、史、王四大贵族家庭的兴衰史,通过细致和描写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封建社会复杂的矛盾斗争,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本质。《红楼梦》反映出来的爱情悲剧,既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又是作者人生中某些悲剧的缩影,还是对封建社会腐朽没落统治的血泪控诉。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以宝黛钗的爱情婚姻为重要线索 ,摆脱了才子佳人小说大团圆的俗套 ,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贾宝玉、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展现给读者的是贾宝玉那没有婚姻的爱情和没有爱情的婚姻 ,深刻揭露了封建家族的黑暗和腐败 ,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制度 ,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悲剧的独特性,首先是由其男女主人公性情的独特性决定的,其次是追求平等、自由之民主思想萌芽的社会悲剧使然。宝黛爱情悲剧是必然的,一方面是追求个性自由的民主主义思想萌芽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反映,展示了那个时代对封建礼教的控诉和对新理想的追求。宝黛爱情悲剧是让人警醒的众生浮沉之梦。  相似文献   

9.
唐晓琴 《文教资料》2010,(12):10-11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一直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红楼梦》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悲剧性。在所表现的各种各样的悲剧中,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宝黛的爱情悲剧。宝黛的爱情悲剧是由封建的婚姻观所造成的,封建婚姻观否定了黛玉,同时也就从本质上否定了宝玉,从而否定了宝玉和黛玉的爱情。本文将从封建婚姻观的角度出发,对宝黛的爱情悲剧进行一些探索,在封建传统婚姻观念下,宝黛之间超越现实世俗的爱情必然为社会现实所不容,必然遭到封建家长的残酷扼杀,必然会有悲剧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牟宗三的《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是王国维《红楼梦评论》发表后20世纪30年代极少数对《红楼梦》悲剧问题再次进行研究的文章,一定程度上回应和发展了王国维的观点。牟宗三就《红楼梦》悲剧演成的问题提出"思想矛盾之冲突"和"人生命运之无常"两个维度的原因,并以黛玉之死和宝玉出家两幕悲剧为例进行说明。牟宗三从悲剧内涵方面对《红楼梦》悲剧的发展与深化,不仅做到了对《红楼梦》悲剧问题的本土化,更发展了中国早期的悲剧理论。  相似文献   

11.
贾宝玉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人本主义”新人的萌芽,林黛玉是飘逸着东方文化芬芳的“潇湘妃子,”而薛宝钗则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贵族淑女。曹雪芹通过对《红楼梦》中宝、黛、钗这三个主要人物爱情婚姻悲剧的描写,寄托了他对“人本主义”人生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郭浩 《丹东师专学报》2008,10(1):114-119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是很会讨贾母欢心的,贾母似乎也很喜欢薛宝钗。但是当换一个角度再来审视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二人相与甚欢的材料时,却有许多证据都表明薛宝钗其实并没有真正得到贾母的喜欢,贾母也一直在对薛宝钗进行着排挤甚至打压,她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如小说表面上描写的那样和谐美好。弄清楚这层关系,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去揣摩《红楼梦》中微妙的人物关系,更好地去体会作者“字字看来皆是血”的良苦用心。  相似文献   

13.
摘要:对困扰宝钗形象分析的几个问题,作了全新的解释:“待选才人”.宝钗多才多艺之幼学渊源;“改嫁雨村”.是泼向“晶莹雪”的最不堪的污水;“翠亭扑蝶”,宝钗并非一味知书识礼女夫子,而是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柳絮词”,翻得好气力和宝钗寡居心态的传神写照。对宝钗向上爬与嫁祸黛玉等“贬薛论”进行了反驳。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被称为"悲剧中的悲剧",既是悲剧,死亡便是必不可少的描写,而在众多死亡中,最令人痛心的莫过于黛玉之死。黛玉之死,既是因其生长于贾府这一衰落的大家族,也是由其自身性格导致的。  相似文献   

15.
晴雯的悲剧,是人生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下层的小人物,是如何用生命来和那个不公正的时代和社会进行坚决地抗争,以至成了那个社会的最无辜的牺牲者。晴雯的“怒”,既充满着对不公命运的恨,更熔铸着她对生活的爱。  相似文献   

16.
林黛玉新论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轴心人物,其他人物则是她的某种"影像"。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表现在:貌美第一、才高无二和寓意深广三个大的方面。形象寓意是她的"形象美"的重点,概括起来包括五个方面:知恩,报恩;钟情,尚情,唯情;情愁,乡愁,生命意识;求真,显真,归真,颂真;山水崇拜,天道归合。《红楼梦》是林黛玉一个人的故事,《红楼梦》的全部或最高意蕴可以从林黛玉身上得到最高也是最终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薛宝叙是与贾宝玉、林黛玉鼎足而三的重要人物,也是红学研究中争议最多的复杂人物.宝叙品格端方,容貌丰美,宽以待人,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学识;她"鲜艳妩媚"而"不觉奢华","才、学、识俱佳"而高唱"女子无才便是德",有"金玉良缘"而"总远着宝玉",这些矛盾性格在宝叙身上表现得极为突出而真实;宝叙鲜活的形象与她的身姿一样丰满而迷人.  相似文献   

18.
林黛玉不具备复杂的合目的性的自由美,使她不能成为贾宝玉的妻子,尽管贾宝玉深爱着她。同时宝玉的多情与试探,使她在宿命的笼罩中终于心力交瘁,香消玉殒:薛家的谋划、裘人与王夫人的促成、元春的抉择使得宝钗在悲剧地接受了自己的命运的同时也使宝黛的爱情陷入了悲剧:而王熙凤与贾母在这桩被掩盖了真相的悲剧里无辜地承受了百年骂名。  相似文献   

19.
红学家周汝昌认为,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不是女主角,没有诗才,也不漂亮等。周汝昌的这种观点有违曹雪芹的本意,也与《红楼梦》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