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省联合:省级卫视的战略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省级卫星电视的战略.必须牢记三个不容回避的事实。第一,它有四类竞争对手:央视各频道,其他省级卫视.落地区域的省.市电视台地面频道以及境外卫视;第二.它是省级电视台的龙头频道;第三.作为全省唯一上星的频道.它承担宣传本省的重任。  相似文献   

2.
品牌:省级卫星电视的立台之本——以湖南卫视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汉云  刘星 《新闻界》2006,(1):79-80
随着省级台的陆续上星,省级卫视表面一派繁荣,实则危机四伏。一方面,竞争对手增强增多。2003年,竞争对手中的老大——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专业化的频道改革,导致全国卫星频道重新洗牌。此外,省级卫视还要面对城市电视台、同级卫视的竞争,其潜在对手还包括境外卫星电视;另一方面,省  相似文献   

3.
据央视市场研究公司媒介总监袁方介绍,目前各地正在或者即将实施电视落地权拍卖制度,这将抬高省级卫星频道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大城市落地的门槛,部分省级卫视因不愿或交纳不起落地费将无法和观众见面。  相似文献   

4.
张艳 《新闻世界》2010,(8):293-294
面对央视的强势突破,境外媒体如巨鳄般的虎视眈眈,IPTV的围追堵截,各地省级卫视争相塑身变脸,精准定位建设品牌。进入2010年,省级卫视品牌之争逐渐升级,由节目之争过渡到频道之争,隐见品牌之争端倪。省级卫视要寻找差异、创立品牌,在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需化解来自现实、平台、人才方面的阻力,建立平衡三方面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随着央视在国内媒体市场的不断扩张、境外媒体的进入及城市电视台连横战略的实施,省级卫祝生存空间日趋狭窄,在群雄逐鹿的竞争中日渐式微.走向边缘化。面对这种状况,省级卫视如何突围,完成开拓全国市场的使命.真正实现“卫视”的价值呢?笔者认为.凸现特色是省级卫视边缘化突围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1989年西藏电视台在省级电视台中率先上星播出节目,1994年浙江卫视上星播出,此时的天空中还显得有些冷清与和平,可以天马行空,不愁不能落地,不愁没有观众。然而此后短短几年,各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到1999年海南电视台最后一个上星播出节目,中国大陆31个省级电视台全部实现了上星播出。风云突变,硝烟四起,空中大战越演越烈。新锐卫视攻城掠地,笑傲江湖。有些老牌卫视在新锐卫视的追杀和地方电视台的阻击下,当年跑马圈来的领地却渐渐被蚕食。有的更是可悲,被淹没在几十套节目中,成为观众的拇指不愿触及的数字。  相似文献   

7.
杨汉云  刘星 《新闻界》2005,(6):49-50
随着省级台的陆续上星,省级卫视表面一派繁荣,实则危机四伏:一方面,竞争对手增强增多。2003年,竞争对手中的老大——中央电视台进行了专业化的频道改革,导致全国卫星频道重新洗牌.此外,省级卫视还要面对城市电视台、同级卫视的竞争,其潜在对手还包括境外卫星电视;另一方面,省级卫视由于自身资源的限制和所担负的宣传使命,“立台之本”的新闻已成弱项,相互之间的“克隆”又导致“同质化”倾向严重,竞争力下降。“省级卫视自1997年以来,市场份额逐年下降,2001年为14.76%,中央台为31.15%。单个省级卫视在全国市场竞争力极弱,与央视一套相比,可以忽略不记。在2002年全国市场收视份额前15名卫星频道中,央视就有6套占据了前六位。”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07,(1):18-18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上海东方卫视通过中国电视长城平台(欧洲台),已在法国落地播出,今后将逐步向英国、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等华人较多的国家推进。这是上海东方卫视继在日本、澳大利亚、澳门、北美拓展之后的又一个海外落地地区,成为中国辐射海外最广的省级卫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省级卫视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广西卫视虽身处西南边陲,却异军突起,逐渐被业界和学界所关注。以广西卫视的成功经验,去投射当下中国电视生存和发展的大背景,对于促进其他省级卫视进一步的开拓创新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吴静 《报刊之友》2014,(9):38-42
省级卫视既有全国性又有区域性,是中国电视业的重要力量,在其品牌发展的进程中经历着四个主要阶段,五大强势卫视在此阶段中持续稳定的积累品牌资产,使其从2010年起持续三年成为省级卫视品牌竞争格局相对稳定的位置。2010年,处于第二阵营的河南卫视正式将品牌定位为文化,成为首个明确品牌定位为“文化”的省级卫视从而占据了省级卫视品牌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位置。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梳理评述省级卫视品牌发展历程、五大强势卫视品牌发展历程、河南卫视品牌发展历程,为河南卫视品牌发展路径、品牌资产积累提供全面的文献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1.
随着媒体竞争的白热化,媒体节目形式也在不断创新。省级卫视的差异化是卫视品牌发展的需要,实行省级卫视的差异化策略是大势所趋。本文以省级卫视为分析对象,探讨了省级卫视差异化策略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差异化。  相似文献   

12.
洪威 《新闻传播》2006,(2):16-17
自省级电视台上星、全国覆盖以来,中国电视的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省级卫视在相互竞争和与央视的竞争中逐渐发展起来,虽然央视仍旧仰仗资源和人才的优势领先在前,但这种领先地位却不断受到以湖南卫视为代表的省级卫视集团的挑战。与此相对应,业界以前所忽视的省级卫视可视性观念也逐渐浮出水面,既然央视可以用十余个专业频道来满足受众不同的需求,省级卫视为什么不可以走出小而全、杂而弱的套路,塑造自身鲜明的角色定位,在火热的传媒市场分一杯羹呢?于是乎,卫视的可视性与报纸的可读性、电台的可听性一样,成了卫视管理者口中热门的名词。  相似文献   

13.
省级卫视品牌定位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四个部分 :一、什么是频道定位 ;二、省级卫视定位要素分析 ;三、省级卫视内容取向定位———娱乐性vs新闻性 ;四、省级卫视竞争范畴定位———全国性vs区域性 ;五、省级卫视节目定位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盈 《东南传播》2011,(11):26-28
贵州卫视是这几年省级卫视中脱颖而出的新星,尽管受到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和东部省级卫对于市场份额的挤压,它还是以创新的思路和不凡的勇气实现了对逆境的成功突围。贵州卫视在转型突破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四点经验,为西部其他的省级卫视经营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作为电视媒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省级卫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力。如何以科学的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是所有省级卫视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湖南卫视无论节目数量还是节目质量,在各省级卫视中都较为突出。本文将以湖南卫视为例,研究省级卫视的运营管理现状,为省级卫视的改革创新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2005:中国电视媒体竞争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世纪90年代随着省级电视台纷纷上星,“央视为主、一家独大”的原有电视单极格局被打破,逐渐形成央视、省级卫视、省级非卫视频道、城市台和境外电视媒体五足鼎立、多元发展的新格局。本文试图用大量的统计数据来探讨2005年在多元的中国电视竞争格局中各级电视媒体之间的博弈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以供电视媒体工作者和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宁耕 《新闻知识》2003,(5):25-26
现在省级电视台都有两个以上的频道,通常的做法是把省级卫视频道办成综合频道,把其余的频道变成都市频道、生活频道、影视频道等专业频道。是否所有的省级卫视频道都要办成综合频道呢?其实不然。把省级卫视频道办成一个专业频道也不失为省级卫视频道的一条发展对策。因为省级卫视频道的节目信号能覆盖全国,这不再仅仅是  相似文献   

18.
代玉山 《当代传播》2013,(3):63-64,90
近年来我国省级卫视的发展势头强劲,并在市场化改革探索中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模式,以青海卫视等为代表的省级卫视为了扩大影响力,提高收视率以改善经营,率先在国内实行跨省域整合。省级卫视之间的跨省域整合为我国省级卫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和新的经营模式。本文以部分省级卫视之间的跨省域合作为例,分析目前整合模式并总结其在跨省域整合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以期为我国省级卫视经营合作以及实现省级卫视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江西卫视品牌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如今的省级卫视已处于"下压"(中央电视台)和"上挤"(城市电视台)所形成的夹缝地带,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省级卫视因经济的滞后,还面临着发达地区同级电视台的挑战。而一个地处革命老区,经济并不发达地区的省级电视媒体——江西卫视却能突出重围,迅速成长为一个极具有活力和生命力的强势品牌频道,其中的经验值得业界思索。本文试以江西卫视为个案,探讨其品牌突围之路,希冀对其他省级卫视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目前省级卫视的生存发展可以说是举步维艰,上有龙头“老大”央视,下有众多“弟兄”(市县台);前有“虎”(各省卫星频道),后有“狼”(在大陆落地的境外传媒),可谓是内挤外压。央视拥有巨大的资金支持、强大的政策扶持、一流的设备保证、雄厚的人才队伍、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些都是省级电视传媒无法比拼的;而与市县级电视台相比,省级电视传媒又缺乏强烈的本土化意识和得天独厚的接近性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