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由于受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影响,英语在中国的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具有了中国特色,从而导致“中国英语”客观存在。“中国英语”在丰富英语语言词汇方面、在中国与国外进行贸易交往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可以成功中国化,在中国现当代思想文化界枝繁叶茂,除了它适应了改造中国社会的现实需要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的一些主要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基因兼容性,并因而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气质.马克思主义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气质,主要表现为二者在革命精神、社会理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相通与相融.在调动一切积极文化因素构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以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当下,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相通、相融应该成为当前文化研究和文化发展的主导方面.  相似文献   

3.
浪漫主义的词汇概念源于西方,但其内涵的精神中国自古有之。中国的浪漫主义根植于传统,推陈出新所带来的革命浪漫主义迎合了时代的需求,在音乐艺术创作方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风尚,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主流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4.
万东升 《考试周刊》2007,(27):125-126
慈善事业在中国历史悠久,它在维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在中国由于长期以来交通条件落后,严重制约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到了近代,随着近代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在中国慈善事业中的运用,中国的慈善事业开始突破地域性限制,而具有效率性、网络性和国际性、信息化的特点。新式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慈善事业中的运用促进了中国慈善事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用一句话作概括,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包括经济基础的内容,也包括上层建筑的内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的任务,既有经济方面的,也有民主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我们的总任务总目标落实在民主政治方面;就是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或称高度民主。  相似文献   

6.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在中国流行歌坛涌现了一批“西北风”歌曲作品,它们在社会音乐生活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中国当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西北风”歌曲在节奏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体现在重音位置改变、节奏生活语言化和节奏自由宽广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探讨了职业能力取向的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应具有的特点,分析了当前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缺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职业能力取向的高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阐扬,具有五个鲜明特点,即:现实性,具有承上启下、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里程的重要意义;统一性,实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在旗帜方面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整体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结合在一起,形成三者互为依托的有机联系;科学性,在逻辑方面具有严格的内涵限制性和外延开放性;实践性,根植于我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开创,并服务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际.  相似文献   

9.
新加坡的道德建设被誉为是世界上道德建设成功的典范,新加坡把小学道德教育的成功与否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培养高素质公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与新加坡在历史文化方面具有相似之处,研究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极具现实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梳理了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方面的文献,认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不仅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更是在实践方面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并在总结经验、凝练创新的基点上创设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指出我国研究生教育处在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型期,坚持以中国特色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指导研究生教育实践,切实推进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创新和改革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胡适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所提倡并发扬的白话文学开创了我国文学的新纪要。从小习读古文的胡适,对中国的古典诗词并非一味的拒抗,在他的白话诗中,我们也可以得到一些传统文化的余韵。但另一方面,有着丰富西洋文化的胡适也同样受着海外文化的影响,对中国的诗词又作了巨大的创新尝试。文章主要从胡适早期白话诗所受的传统影响和他在西方诗歌的形式的感悟下对古典诗歌所作的创新展开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胡适白话诗出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史浩的王府教官身份对其应制诗的创作有重要影响。首先,品学老成、政治可靠是王府教授选拔的两个重要标准,史浩的老成催生了他精粹练达、雍容和平的应制诗风,高宗的亲擢则令其所作多有感戴之语;其次,教授内容上的重德轻艺的特点使得作诗不被提倡,故史浩应制诗的数量较少,且少声色之娱的描写,语言也不涉华丽奇险而略显质朴雅淡;最后,与教授方式上的寓诫于读相一致,史浩的应制诗也能委婉箴讽。在出任建王府直讲期间,其所作应制诗中,抒情言志有所加强,对建王与皇孙皆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苏轼"以议论为诗"与其"以才学为诗"以文字为诗"一同构成了苏诗议论化的特色,进而体现了宋人尚理趣的主体创作风格。苏诗如此,词亦不例外,这就是苏轼"以文为词"的突出表现——于词中议论说理,触处即发,咏史言志。词中议论是在形象思维之抒情机体上纳入的深层理性意蕴,具体到苏词而言,则在议论位置、引发议论的背景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独具特色,从而构成了"以文为词"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苏轼词中议论对于以文为词具有深刻的文体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镰仓时代大量宋诗传入日本,当中就有不少苏轼之作.而日本五山时期又是苏轼诗词流行的繁盛期,僧人们纷纷学习起了东坡诗作,受其影响,他们创作的诗文中与苏轼相关的痕迹也随处可见.僧人们或通过提及苏轼之名,或引用其诗词来表达自身的喜爱、敬佩之情,这在一定层面上也反映了苏诗给这个时期的汉诗文所带来的影响.文章着重介绍日本五山文学中与苏轼相关的诗句,分析五山僧对苏诗的受容情况,浅谈苏轼五山文学中的形象及其受欢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论起苏词,多以“豪放”赞之。苏轼天性豁达、侠骨峥峥,创作中,刻意要“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形成其词豪放、旷达风格。但苏词中还有一批叙写儿女私情、离愁剐恨之作,婉约柔美,纤丽清新,剐有一番风情。通过对苏轼具体词作的分析,可以看出苏词特有的艺术风格应是:纤丽与雄壮齐飞,婉约共豪放一色。  相似文献   

16.
在苏轼现存的诗作中,有不少是描述生产劳动、农民生活状况以及农村乡风民俗的篇章。苏轼把对农民的热爱都倾注于自己的诗篇里,描述他们的辛勤劳作和丰收喜悦,同时也指出他们的不幸与痛苦,这些都体现了苏轼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苏轼的归隐思想在其诗作中亦多有反映。  相似文献   

17.
苏轼超高绝逸的过人才华、旷达豪迈的磊落气质使他的词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面貌,汪洋恣肆,清劲雄放。因而也得到了两种极端的评价,"落笔绝尘"的赞赏与"句读不葺之诗"的不满。词源于诗歌,随乐而制,故其节奏和音韵上都有严格要求。作为各体均通的文学巨擘,苏轼的词居然不协音律,而成了"句读不葺之诗",实在匪夷所思。词的音律无外乎是押韵和平仄,故我们从这两方面入手,对苏词进行全面的考察,用事实和数字证明,苏词并非不协音律者,即便是为数不多的不协律之词都有其特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苏轼诗集中有一类写给子侄们的诗歌,这些诗歌集中体现了苏轼的教子思想:一方面重视家学传统,敦促子侄学艺的进步;而另一方面又流露出读书无用的矛盾思想。  相似文献   

19.
死亡是史铁生作品的主题之一。从身处残疾求死到思索死亡再到超越死亡的生命体验,“死亡意识”贯穿在他创作的始终。21世纪开始,史铁生也创作了少量诗歌,此时的他,已经过艰难的探寻找到了活着的理由与方式,对死亡持有达观的态度。他的诗歌用一种超然、轻的态度看待死亡,审视死亡与永生的关系,给死亡带来了美学和彼岸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苏轼对“平淡”风格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他对陶渊明诗歌“枯淡”美的批评上。“枯淡”风格的形成是一个“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过程,体现在陶渊明的诗歌中就是“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美学效果。从“枯淡”风格出发,苏轼发现了柳宗元、韦应物诗风与陶渊明“同源”,并作出了“柳在韦上”的判断。苏轼还创作了大量的“和陶诗”,这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