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的中考作文命题中,用“最”“也”“又”“更”“其实”“原来”等副词的情形渐多。例如:“最美丽的”(河南课改区),“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江苏连云港),““也美丽”(浙江嘉兴市),“幸福原来”(河南),“也是一种享受”(山西),“这也是课堂”(江苏徐州课改区)。考生往往对题目中的人称和动词很注意,匆忙中很容易忽略这些副词的限制作用,从而造成审题出现偏差。那么,怎样才能在中考时对副词慎而审之呢?比较法。例如,2006年中考作文题目中用副词“最”的有:山东滨州市半命题作文““我的最爱”,江苏扬州市命题作文“忽略的,有时是最重…  相似文献   

2.
2002年武汉市、扬州市分别以“新时代的中学生形象”“我们这代人”为中考作文的话题,鲜明地体现出要求考生投入生活、着眼当代、紧贴现实的命题导向。面对考题,考生怎样快速写出使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佳作呢?2002年中考满分作文为我们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子”、“牵牛要牵牛鼻子”。这老百姓挂在嘴边的话,细细想来,可真有道理。做任何事,都要抓住关键,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写作文也是如此。不能像某些乞丐那样腰间挂铜锣,走到哪儿,响到哪儿,吃到哪儿。不管做什么,没有目标,那是办不好的。如果一名航海家,没有航向,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呢?说实在的,今年中考特别强调作文审题。阅卷时,我就发现某些考生在作文时出现审题不清的毛病。如何审题,才算是不跑题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江苏省扬州市2006年中考作文试题是:“在生活中,一些细小的东西常常被忽略。比如:一声叮咛…  相似文献   

4.
2005年是推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二年也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课标()》(“”)精神得以广泛宣传和落实的第二年课标提倡的生活化选材情感。“”、化体验个性化表达的精神正在对、中考作文命题改革产生着重要影响按照既有利于贯彻课标精神又有利于中。“”,考选拔人才的原则广大中考命题者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中考命题因而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下面就为同学们谈谈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的新趋势。一、题型:“一退二进三稳定”所谓一退是指单纯以话题作文命题的“”,考区有所减少2003年中考话题作文占全国各。地中考作文总题量的65…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舞台风云变幻,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思想观念与时俱进,这些都为中考作文的选材立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2002年武汉市、扬州市分别以“新时代的中学生形象”、“我们这代人”为中考作文的话题,鲜明地体现出要求考生投入生活、着眼当代、紧贴现实的命题导向。当代性与创新性往往紧密相连。面对考题,考生怎样快速构思,写出应和时代脉搏律动,使特殊读者(阅卷老师)眼睛为之一亮的佳作呢?2002年中考满分作文为我们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纵观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不难发现,今年的作文题开放度更大,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试题也是“百花齐放”,有命题、半命题作文,有话题作文也有材料作文。其中,多选样式成为今年中考作文题的“宠儿”,成为今年中考作文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请看:山东青岛市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1)一次不平常的经历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争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校名和人名。(2)以“珍爱”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校名和…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学生写出满意的中考作文?功夫在平时,教师要在乎如何教作文,学生要在乎如何写作文,教师要用心呵护学生作文中一点一滴的成长。中考命题的正确导向,为我们作文教学指明了方向,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忍不住想说:作文教学需要用  相似文献   

8.
《少年文摘》2012,(1):92-93
2011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满分作文题目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不期而至的风雨。它有时让人忍不住欢笑,有时又让人忍不住哭泣。有时让人忍不住叫好,有时又让人忍不住愤怒。有时让人忍不住好奇,有时又让人忍不住感慨万分……"忍不住"是常有的现象,它能表现出一个人的真感受、真想法、真性情。请以"忍不住"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要求:(1)在"忍不住"后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文字,将题目补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感情真挚,不得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相似文献   

9.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有关“记叙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的文体表述调整,为写作教学和中考作文命题指明了方向.中考作文命题文体表述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教学文体代替具体文体,必然使新课标追求的培养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成为一句空话.中考作文命题记叙文概念被窄化,推崇叙事抒情散文,忽视其他写作形式及应用文考查,缺失文学性写作,直接影响着中考作文命题对初中作文教学的导向作用.中考作文命题要全面考查新课标规定的具体文体,细化文体考查,创新考查形式,真正培养学生“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淡化文体”类作文试题已在中考中崭露头角.“淡化文体”类作文也称“文体不限”式作文,它是指一个命题不至于写成一种  相似文献   

11.
生:老师,我发现2000年中考语文试卷中出现了不少的“话题作文”,如山西、武汉、福建、内蒙古,江苏南通、镇江、徐州等。那么,请问什么是“话题作文”呢?师:好的。我们先来研究一下目前中考作文的命题方式。总的来说有三种命题方式:命题作文、给材料作文和你所说的“话题作文”。如2000年天津的“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北京海淀区的“我想让__更  相似文献   

12.
纵观恢复高考以来的全国卷作文试题,大致经历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几个阶段。在此指挥棒下,中考作文也经历了相应的几个阶段。无论是高考作文还是中考作文,大致可分为“限定文体”和“文体不限”两大类型。近年来的考试作文题大多“文体不限”,有少数作文题增加了“除诗歌外”的补充限制。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五大板块中作文教学是最大的一块,也是中考命题三大部分中分值最重的一部分。中考作文分值达50分,占整个卷面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败决定整个中考的成败。广大学生都“怕”作文,就是有些平时作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考场特定的氛围中,也难以写出有创意的文章。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中考作文辅导实践谈谈应试作文的要诀。  相似文献   

14.
2000年4月,针对中、高考的作文命题,教育部专门作了指导性的建议:中考、高考的作文命题不作文体要求,不设审题障碍。在此背景下,近年的高考和各地的中考作文命题有了重大改观:都以一种自由、宽泛的命题形式出现。如,今年安徽省中考作文要求围绕“掌声”这个话题,自选角度和文  相似文献   

15.
从1998年以来,江西省中考作文取消了对文体的限制。1998年与2000年均注明“除诗歌外,文体不限”;1999年,根据材料按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议论文;2001年标明“文体不限”。中考作文命题由文体的“限制”到“文体不限”,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发挥,受到了老师和考生的热烈欢迎。但是,有的考生在写作“文体不限”的作文时却反而无所适从。就拿2001年我省中考作文来说,要求考生围绕“尊重”这个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有相当一部分考生的作文确实有点不伦不类:前面看起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中考作文,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1.作文的基本类型没有变。作文题目仍然是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四大类型。2.继续坚持淡化文体的要求。3.作文内容要求仍要学生重视观察生活,关注自我,尽量书写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变化主要表现在:1.“话题作文”备受青睐,成为中考作文命题的首选题型。2.“选题作文”和“小作文”愈来愈少。3.“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虽有一席之地,但基本呈下降趋势,且与“话题作文”的界限愈来愈模糊,换句话说,一些“命题作文”或“半命题作文”稍作改变,都可看作“话题作文”的变体。例如:…  相似文献   

17.
从众多的读者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这样一个信息:许多同学真正发愁的其实是“中考作文应该怎样写”的问题。因为长久以来,众多的中考作文辅导书都是简单地将优秀的中考作文范例加以罗列,然后告诉我们:只要这样写,中考作文就能得高分!平时就很发愁写作文的同学不禁要问“:这样”究竟是哪样啊?是啊,面对这样的疑问,我们不得不对自己的工作作出深刻反思“。中考作文辅导”不应该是像蜻蜓点水般的只涉及皮毛,而是需要有重点、有针对性,对具有普遍性的中等水平的作文进行深入指导。我们不能奢望所有看过我们杂志的同学都能够在中考中拿到作文的高分…  相似文献   

18.
一.从一道作文命题说起 1991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是《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有的考生写自己学写作文过程中的一件事,有的考生则写自己学别人写的作文中的一件事(如学钓鱼)。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原来作文题本身就是一个有歧义的短语,上述的不同理解正是因为对作文题语法结构层次的不同分析而产生的: a.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 b.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这两种理解都合逻辑,合情理,也合乎语法规则,因此,尽管有的考生写了看来与“学作文”风马牛不相及的“学钓鱼”,也不能判为“脱题”,因为该考生看过一篇《钓鱼》  相似文献   

19.
一、中考作文命题趋势展望纵观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 ,我们不难发现 ,有以下几种趋势 :1 命题更贴近生活 作文考查 ,要求以正确的思想为核心 ,以社会生活为内容 ,是显而易见的。而中考作文命题 ,尤其要体现“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这一原则 ,因为从语文教学改革的角度考虑 ,“小语文”变成“大语文”、“第一课堂”变成“第二课堂”是基本趋势 ,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是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再者 ,初中考生大都涉世未深 ,见识不广 ,生活范围相对狭窄 ,对那些缺乏认识、感受的大题目自然无从下笔 ,即使写了也是凭空编造 ,词…  相似文献   

20.
湖南省益阳市中考命题人刘萼华老师在一次大型讲座中这样说:翻开中考作文试题,我们发现,诸如“要写出真情实感”“表达你的真情实感”等句子近两年不断出现在各地中考作文的“要求”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