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现代体育健身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和健身的意识也越来越高.为了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从事健身锻炼,人们除应有强烈的"健身意识"外,还必须树立全新的"现代体育健身观".本研究对其中的现代健康观、科学健身现、终身体育现、现代长寿观、现代体育参与观、现代体育消费观和现代体育养生观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丁敏捷 《体育世界》2012,(12):105-106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那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既学生的观察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实施能力等。  相似文献   

4.
人文体育观渐入--现代体育"异化"的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曹卫 《体育学刊》2003,10(4):1-3
采用献资料和逻辑分析方法,通过对人理念的讨论和理解,认为在“生物体育观”指导下体育实践有其局限性。主要观点:体育是人产物,应“以人为本”。“人体育观”体现了时代发展对“人”的呼唤和人不断认识自我的强烈意识。在进一步认识体育和对现代体育“异化”的批判中,都需要有一种人理念来统领其发展方向,这就是人体育观的渐入。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堂教学的五个重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 ,我们认为搞好体育课堂教学应抓好以下五个重点。1 上课的目的、任务要明确。应根据课的内容把所要达到的目的要求进行确定 ,把明确而又具体的目的任务 ,报告给学生以激发其学习动机为“动”打好基础。经过师生努力 ,教学任务方能完成 ,教学效果才能良好。2 教法科学、手段有效是上好课的保障。可采用诱导练习教法 ,即把教材内容及相关练习编成“系列练习” ,如跳远课 ,在准备活动后接着就是相应的跳的“系列练习” ;原地单双脚跳———行进间单双脚跳———立定多级跳(三级跳)———助跑踏跳(腾空步练习)———短…  相似文献   

6.
吴键 《体育教学》2006,(4):53-54
一、自尊的概念及其表现 心理学研究认为,自尊是指个体在社会比较过程中所获得的有关自我价值的积极的评价与体验。在现实生活中,自尊表现为个人对自己能力和重要程度的肯定态度,相信自己能够成功,有重要的社会价值。自尊在情绪情感上表现为一种愉快的、能够胜任学习或工作任务的、值得受人尊敬的自信与满意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7.
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   总被引:67,自引:0,他引:67  
曹卫 《体育科学》2004,24(3):67-6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讨论了体育的人文性和体育教育向“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转变的总体趋势。“以人为本”将会成为新世纪体育教育的主旋律,成为体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方向。体育教育必须融入“以人为本”的基本发展理念。这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要构建“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就要实现从“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实现“生物体育观”向“人文体育观”的转变;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科学精神,,的有机整合;实现体育教育对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20世纪是教育改革的世纪,21世纪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时期。世界各国的教育教学改革蓬勃发展,国内外产生了许多有价值的体育教育思想,这些思想对现代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纵观这些现代体育教育思想,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以来,教育部较为重视现代体育教育质量,为此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现代体育教育观念,这是人们对现代体育教育观念的重新认识,对学生未来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已成为我国现代体育教育改革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教学设计是体育教师对一堂课教学过程的全部构思和设想,是组织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中各项教学目标的达成,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何制订切实有效的课时计划一直为广大体育教师所思考。面对当前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四问”。  相似文献   

11.
《体育师友》2021,(3):1-3
BOPPPS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解成导入、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小结六个环节,强调学生的参与式学习,重视评价。以上海市七年级少年连环拳(6-1)课的教学计划为例,对基于BOPPPS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课堂的教学设计进行尝试探索,为体育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体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体育教学理论、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面临着冲击。在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之际,体育科学将广泛地吸收各学科的知识。在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下,体育教学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也将有很快地发展。所以对现代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研究,探索现代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使之与现代教育同步,与时代的步伐一致.对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总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增强学生体质具有特别的重要意义 ,而且也是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应注意抓好以下问题 :1 注重课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各种身体练习 ,是人体由安静状态向兴奋状态逐渐过渡的一个过程。它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正确的学习动机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使学生迅速进入运动状态 ,充分发挥机体的机能作用 ,并获得基本部分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心理品质。准备活动的好…  相似文献   

14.
<正>长期以来,体育教师艰难地行走于教学设计与教案的现实困惑之间,参与过写不写教案的论争,观望过诸多教学设计评比的繁荣,之所以人们乐此不疲地争论、观望,在于困扰人们思维的教学设计命题既属理论又属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为依据,对现代教育技术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现代教育技术将影响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手段,会促使体育教师作用和角色的转变,体育教师应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  相似文献   

16.
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对教学效果评估构成教学过程的三个主要环节。其中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教学评估的依据。教学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的核心工作是体育教学 ,教师备课效果又是体育课堂教学的直接反应。本文试图通过体育教师备课形式 ,阐述健康体育教育对学生产生的效应与提高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结合案例设计,对五育融合导向的体育课堂教学的内涵、策略与误区规避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五育融合导向的体育课堂教学内涵为:以体育课堂教学为载体,融合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于其中,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活动。(2)五育融合导向的体育课堂教学策略为:优化体育教学目标范式设计,创设渗透式教学目标;强化不同学科教学内容整合,形成嫁接式教学内容;创新体育教学模式联合使用,开展开放式教学实施;发挥体育教学评价基本理论功能,开展结合式教学评价。(3)五育融合导向的体育课堂教学需要规避的误区为:体育课堂教学是五育融合的重要而非唯一载体;五育融合根据教情学情取舍而非刻意全部融合;体育课程的性质具有综合性特征但非综合课程;教学要素所涉内容无先后之分但应有主次之别。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培养21世纪的新型建设人才,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新的改革。积极推进和实行全面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新世纪挑战,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体育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所以,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与探讨也正在不断地提升。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模式正受到新的冲击,这也正要求我们改革体育课堂教学,探讨新的教学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长在 《体育师友》2011,34(5):17-19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设计是以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的课堂教学行动方案,它包括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内容资源的整合、教学策略的创设、设计成果及实施过程的评价等五个基本步骤。基于新课程理念的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设计,要重视学习者的分析,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做到全面、明确具体和切实可行,并善于进行内容资源的整合和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教学策略的创设,注重发挥评价的反馈调节功能,以便形成最优化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