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潘杨讼》(又名《审潘洪》、《清官册》、《霞谷县》、《升官图》),是一出影响很大的戏,京剧、豫剧、川剧、湘剧、汉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愗剧均有此剧目。颜慧云同志在《<潘杨讼>考论》(载《河南师大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五期,以下简称《考论》)一文中,引证了不少史料,采用以史证剧的方法,对此剧加以考证、论述,读后受益非浅。正如颜慧云同志所指出,剧中潘洪与宋太宗的裙带关系是虚构的,寇准审潘一事也是“没有历史根据”的,同关键人物赵德芳有关的情节也全属杜撰。但是,《考论》对此剧下的基本结论却是:“《潘杨讼》通过舞台艺术形式,再现历史真实,褒忠贬奸,不仅使人扬  相似文献   

2.
湖北作家刘保昌的历史小说《楚武王》再现了楚武王与内外敌对势力进行不懈斗争,不断增强楚国实力的历史进程。作家在强烈的历史情怀促动下,似乎是在叙说历史,但在实际的叙述过程中,他又超越了历史,把人放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大的人学观:即超越民族情感的大爱,对美好爱情的讴歌和对真实人性的还原,是一部难得的当代历史小说佳作。  相似文献   

3.
曹操其人,在我国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 一千多年的封建正统论者,往曹操脸上抹了白灰。在《三国演义》中和旧剧舞台上出现的那个被唾骂、被揶揄的“白脸奸臣”的反面形象,不是真实的曹操。 文革中,一小撮惯于盗用古人亡灵的阴谋家,给曹操戴上纸糊的高帽,装扮成“反潮流”的先锋、进步政治家和“打击反动倒退势力”的“法家”英雄好汉,利用历史的幽灵,为当代野心家组成的夺权派鸣锣喝道。这样的形象当然也不是真实的曹操。  相似文献   

4.
成为名师,是每位教师的理想。如何才能成为名师呢?《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倡导与名师展开思想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在理性的剖析和心灵的意会中,去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收获教育智慧。尤其是在走入新课程之际,广大教师无不企盼借鉴名师的成功经验,获取教育智慧,以适应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丛书已出版22本,每本书收录一位名师,包括“人物小传”、“教育思想概述”、“课堂操作实录”、“专家评述”四个部分,真实再现了这些名师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实践和成长经历。对有心的教师来说,《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丛…  相似文献   

5.
“人学理论与历史”是北京市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中的重要项目,是人学学科建设的重点工程。它的最终成果是三本书:《人学原理》、《西方人学观念史》和《中国人学思想史》。人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过去是没有的,它的出现缘于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在讨论过程里,人们逐渐意识到人学学科建设的必要。从那以后,出版了多种专著,如《人学原理》、《西方人学思想史》、《中国人学思想史》、《世界人学思想史》等,论文就更多了,但是把人学原理和人学思想史结合起来作整体研究,上述著作则是人学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为什么要这…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2005年隆重推出了历史人文巨作《故宫》,让记录世界的老话题“真实再现”的运用问题又一次浮现水面。而近些年中央电视台幻实类电视节目广泛运用了“真实再现”手法。文章对纪录片《故宫》的“真实再现”手法的运用,提出了几点质疑,论述在《故宫》纪录片中频繁使用这种手法,会给纪录片带来损害。  相似文献   

7.
朱献贞 《现代语文》2005,(11):40-41
就像所有的历史现象一样,鲁迅及其思想在被广泛地诉说和祛蔽的同时,或因历史的或因现实的缘故人们也在有意或无意地制造着新的遮蔽,即使是一些虔诚的鲁迅研究者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有人穿越重重的历史积尘,不断地重新走近鲁迅,寻找历史的真实,打捞鲁迅的真思想和真精神。李新宇先生就是一位这样的人,《鲁迅的选择》(李新宇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以下简称《选择》)就是他探寻打捞鲁迅思想精神的文字呈示,也是他自己思想立场和学术方法的一次精彩展现。《选择》一书由“现代知识分子话语”、“人学思想”、“启蒙之路”和“鲁迅与他的论…  相似文献   

8.
一、“我自欲写”在古代剧论家中,金圣叹是明确提出写自我、强调以剧作家主体意识为中心的第一人。他在金批《西廂》第一章《惊艳》首则批语中即指出: 今夫提笔所写者古人,而提笔写古人之人为谁乎?有应之者曰:我也。圣叹曰:然,我也。接着他分析说,“古人实未曾有其事”,“亦实未曾有其人”;即或灾有其事、其人,古人也不能隔“十百千年之后”“因以告我”;我亦不能逾“十百千年之前”“问诸古人”。因此: 今日提笔而曲曲所写,盖皆我自欲写,而于古人无舆。不仅“所写”与古人无关,“所受”则更与古人无涉,因为离世十百千年的古人“又安所复论受之与不受战”。所以,剧作的始点和终点都在于剧作者自我:  相似文献   

9.
谈咏史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诗歌史上的咏史诗是用诗体──诗、词、曲等,以古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而抒怀、述见、言志的诗。它不是如古希腊荷马的伊利亚特、奥德赛那样的史诗。咏史诗是文艺作品,不是历史作品。清代诗论家吴乔在其《围炉诗话》中说:“古人咏史但叙事而不出己意,则史也,非诗也;出己意、发议论而斧凿诤诤,又落宋人之病”;“用意隐然,最为得体”。这样,他揭出了思想性、艺术性统一的对咏史诗的要求。下面我们列举几组相同题材的咏史诗加以比较鉴赏。一咏秦始皇(1)《焚书坑》[唐]章碣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  相似文献   

10.
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创作了十九个剧本,除《甘愿做炮灰》这一个现代剧和两个以神话传说为题材的剧本外,其余的都是历史剧。创作历史剧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曾这样明白地说出自已的意图:“我要借古人的骸骨,另行吹嘘些生命进去”。这使人们自然地想起革命导师马克思的宏论: “使死人复生,是为了赞美新的斗争”。也正如明代思想家李贽所说过的那样:元剧都是“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已之块垒”。由此我们可以说,  相似文献   

11.
电影《沦落人》包含着非常明确的悲剧元素。“现实的人”在生活中的境遇,包含人作为人所要面对的“存在、本质和发展”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是探讨《沦落人》悲剧美学的重要路径。《沦落人》中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等方面的矛盾冲突,所体现的是一种“中国式悲剧观念”。影片在冲突与矛盾的叙述过程中,通过优美的形式表现出了生活的崇高。  相似文献   

12.
林晓健 《语文知识》2000,(10):39-40
借代除常见的特征代本体、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外,在古诗文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借代:一)以汉代唐。古人为文,重以古讽今;而唐代文人,为躲避文网,常采用以汉代唐之法,来影射唐代统治者。如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此处“汉皇”实指唐明皇。诗中之所以选中汉朝而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历史题材的话剧创作虽然数量不多,其中影响较大的总共不过三四十部,这与现代题材的话剧,甚至同是历史题材的戏曲相比,显然大为逊色。但是,它们的质量却比较高,其中绝大部分经受了时间的考验,至今仍有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像郭沫若的《蔡文姬》、《武则天》,田汉的《关汉卿》、《文成公主》,曹禺的《胆剑篇》(合作)、《王昭君》,老舍的《义和团》,丁西林的《孟丽君》,马少波的《岳云》,陈白尘的《大风歌》以及《甲午海战》、《秦王李世民》、《唐太宗与魏征》、《懿贵妃》、《鉴真东渡》、《吴王金戈越王剑》、《郑和下西洋》、《班禅东行》、《文天祥与忽必烈》、《孙武》、《李白》等等,都堪称当代历史剧的精品。这些剧作,有的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历史,有的热情地歌颂了古人勤劳勇敢、正直清廉、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德,有的则通过艺术手段总结历史上成败、盛衰的经验给今人以启示、借鉴与熏陶,因而不仅在国内深受欢迎,而且在国际上也享有盛誉。  相似文献   

14.
一、《蔡文姬》中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属于艺术范畴的历史剧,则是历史生活的形象反映和历史人物的艺术再现。它要求以真实的史实为基础,把历史上实有的人物和事件作为剧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然后在史实的基础上和历史剧许可的范围内,进行有限度的夸张、想象和虚构,构成完整的情节,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蔡文姬》也正是这样。郭老说:“我写《蔡文姬》,一部份是根据历史上的材料,一部份是我编造的。有些人物是虚构的,有些事情的过程也是想当然的。”①在《蔡文姬》的创作过程中,作者运  相似文献   

15.
<正>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①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总是以卓绝的艺术形式,充满革命的激情,深刻地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人民的思想、感情、意志和愿望.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政治的和艺术的轰动效应.受到社会和人民的独钟.在他“献给现实的蟠桃”中,最为鲜亮和厚重的是他的史剧创作.郭老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杰出代表.他是以积极浪漫主义的诗歌创作登上文坛的.诗人式的浪漫主义、主情性地表现自我贯穿在他的全部文学创作之中.他说;“广义地来说吧.我写的好些剧本或小说或论述,倒有些确实是诗的.”②他还认为剧是诗的分化.是诗的一个分支.所以他总是以诗写戏,戏也便成了诗.他把早期几个剧本称为“诗剧”并收入诗集,人们把他前期写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和中期以《屈原》为代表的六部历史剧也往在当作诗歌来读,都说明了他始终是以浪漫主义诗人的激情和手法来营造他的历史剧金字塔的.郭老在1946年的一次关于历史剧的讲演中,借《诗经》的赋比兴,把历史剧分为三类.一是准确地再现历史的事实(赋),二是以以历史比喻今天的事实(比),三是依据对历史的兴趣.按照自己的理想、个人的感情进行再创作(兴),并说:“我的《孔雀胆》与《屈原》二剧,就  相似文献   

16.
《首义英雄》再现了以吴兆麟为首的一群平凡勇士的生活、斗争图景。小说以真实的人物、事件为基础,生动的细节描写为形式,使历史人物和小说作者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实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从而根本有别于为追求刺激和娱乐而任意虚构的所谓历史题材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7.
张琴 《语文知识》2010,(3):24-27
王安忆的近作《启蒙时代》是当代长篇小说“文革叙事”的一个独特范本。它以“成长叙事”切入对“文革”历史的想像与重构,通过书写“文革”背景下一代少年成长中的身体启蒙、生活启蒙和思想启蒙,进而对“革命”的异化、非理性作出了诗意的反思,张扬了一种回归理性与真实生活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8.
元明清三代的《文心雕龙》序跋文。对《文心雕龙》的思想、理论价值、历史地位等问题进行了角度不同、程度各异的探讨,从中可以理出一条中国古代《文心雕龙》接受的简要历史线索:以元至正本为界,此前并不为世人所重,此后则影响力不断增强。究其原因,既与古人“贵远贱近,向声背实”的批评态度有关。也与各时代文学创作的不同面貌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9.
李玉《千忠录》演述建文帝逊国事,是清初著名的历史剧。《千忠录》的历史书写具有特色,它在采录史传的同时,也进行了增饰和虚构,所以它的历史叙事呈现出“虚实相生”的特点。在建构历史人物时,《千忠录》并未完全化用史传形象,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创造出高于历史的艺术典型。在书写历史的过程中,《千忠录》浸润着“寓言性”,一是“厚人伦,美教化”的旨归,二是个人命运与遗民情结的抒发。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是侵略中国最凶恶的敌人.给中华民族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深重的灾难。中学历史教材,无论是大纲本《中国近代现代史》,还是新课标《历史》必修一,都要讲述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犯下的滔天罪行。如旅顺、南京大屠杀;“三光政策”、细菌战;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汉奸政权;经济上“以战养战”大肆掠夺资源;思想上则推行奴化教育。泯灭国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