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教育投资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投资是教育经费最主要的来源渠道,政府对教育投资的财政政策选择是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从依法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实现教育经费预算单列、规范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和社会捐赠教育的财政制度设计、优化财政教育投资结构等五个方面,应是教育投资的财政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第一代和第二代财政分权理论的梳理,本文探讨了财政分权改革与地方政府教育支出行为问题。研究认为,"财政分权、政治集权"的体制导致我国地方政府教育支出存在"重物轻教"、"重城轻乡"、"重物轻师"等行为偏差,此种状况对教育公平和资源配置效率均带来不利影响。改革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完善教育转移支付制度,建立民众广泛参与的机制,有助于增强地方政府对民众需求的回应性,规范政府教育支出行为,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陶红  杨东平  吴春霞 《天中学刊》2007,22(1):114-118
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在财政政策上存在着公平性缺失现象。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教育财政体制是导致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城乡有别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是造成城乡差距的重要原因;长期实行的非均衡发展政策是造成校际差距的主要原因;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缺乏规范性也是导致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公平性缺失的重要原因。新的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将有力地促进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政策公平性的推进。  相似文献   

4.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不公平探讨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我国有关法规有体现教育公平的规定,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存在一些导致义务教育财政不公平的条款。义务教育财政运行的结果表明,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居民之间在义务教育生均经费、办学条件、经费负担等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虽然政府为提升义务教育财政公平进行了努力,但力度和成效还不大。我国迫切需要建立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和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制度,以减少义务教育财政的不公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BOCD项目库中1994-2001年江西省县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财政分权与转移支付视角讨论了省内财政制度安排对基础教育供给的影响,发现省以下财政收入分权和支出分权不利于县级基础教育的投入,分权导致地方福利损失;转移支付总体影响不明显,但税收返还显著正向增加基础教育供给。本文结论得出的政策含义是对基础教育的供给应当实行适当的集权,省级政府应该成为基础教育最主要的教育财政责任承担者。通过上收基础教育事权,尽可能保证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来源,减弱县区基层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短缺程度。有必要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一定系统的改革,增强地方财政收入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经历了从中央负责、到以乡为主、再到以县为主、最后到省级统筹的变迁。我国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演变表现出从集权到分权再到集权、各级政府责任逐渐明晰等特点。应该从上移义务教育支出责任、规范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立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积极进行其他领域的配套改革等方面进一步改革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7.
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化和公式化已成为世界各国转移支付制度的突出特征,不同的转移支付模式反映了不同的教育发展阶段的教育需求和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其中,美国模式反映了美国各州政府着力于满足学生基本需求、实现财政公平;英国模式反映了英国政府从实现教育水平公平向实现教育垂直公平的努力;澳大利亚模式反映了澳大利亚政府着力于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我国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应该根据教育发展的需要分为义务教育财政水平公平阶段、义务教育财政垂直公平阶段和义务教育财政需求本位阶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义务教育财政面临的挑战与教育转移支付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自 1 98 5年开始的义务教育财政改革是以分权化和经费来源多样化为主要特征的。这一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不同地区之间教育质量的日益不平衡以及贫困地区公共教育资源不足。这使得建立一个切实的、经常性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成为必要。本研究利用 1 997年和 1 999年县级数据研究了 90年代后期教育资源的使用状况和教育投入的地区间不平衡。在此基础上对分权化财政系统中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并进一步探讨了在中国建立经常性的、切实的义务教育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提供九年义务教育是县乡两级基层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而县乡财政支出的近四成来自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因此,有必要研究转移支付对县乡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湖北、陕西2000年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3省转移支付都有效地增加了县乡财政教育支出,但以浙江的影响值最大,陕西其次,湖北居末。浙江的向县乡倾斜的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陕西获得较多的中央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是决定两省财政转移支付对县乡教育投入积极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阶段资源配置公平既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采用边际受益归宿分析的方法,实证分析了2017-2020年我国11个省(区、市)1052个县(区)的义务教育生均支出的受益分配情况。研究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边际受益率表现出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亲贫”状态,贫困地区是新增教育生均支出的最大受益者,而初中边际受益率却表现出不利于教育公平的结构特征,贫困地区从新增教育生均支出的受益最小;从动态上看,贫困地区小学和初中的边际受益率均呈现出下降态势,这表明义务教育生均支出边际受益分配结果的公平性在恶化。基于此,建议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在义务教育领域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加大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优化义务教育经费的层级结构,从而提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受益水平,促进义务教育更加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