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叫郭德纲     
如果说去年夏天,”超女”给国人奉上了一道茶余大餐,那么,冬天来临的时候,33岁的天津演员郭德纲带着他的德云社又挑起许多人笑的神经。人们主动跑到小剧场,但更多人是通过网络去听几乎已被遗忘的相声有人说,他拯救了相声,也有人说,郭德纲热只是一把虚火;有人称,他是相声界的草根英雄,也有人在冷眼旁观,或是冷嘲热讽;许多人欣喜相声枯木逢春,也有很多人开始预测郭德纲现象何时“寿终”。郭德纲说他也没有想到自己说的相声会突然这么火,就像我们已经忘了相声原来是真能让人发笑的。我叫郭德纲  相似文献   

2.
我不是间谍     
他从川端康成笔下美丽的伊豆走来,却说着一口流利的京片子。在日本,别人骂他是卖国贼;在中国,他是"可怕的中国通";有人说他是潜伏在中国心怀叵测的间谍,而他自己却说要永远献身于中日两国的外交事业,把"民间外交使者"的角色扮演下去……他在学习、游历与教学,甚至是平凡的生活中,亲历、观察、记录着中国式变革的欣喜与阵痛。  相似文献   

3.
谁最先发明了无线电?哪一个国家最早开始无线电广播?有人说,意大利的马可尼是无线电的最先发明者,因为他于1896年首先获得了无线电发明的专利权。也有人说,俄国人亚历山大·斯捷潘诺维奇·波波夫是最先的无线电发明者,因为在马可尼取得专利权之前,他已经做了实验并曾公开表演。又有人说,美国的德法雷斯特是“无线电之父”,因为他发明了使微弱的电信号得到放大并传到远方的电子三极管,没有它广播大概只能是电话、电报的形式了。所以,一些人认为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无线电广播的国家,另有一部分人称苏联是无线电广播的“故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4.
我想当记者     
姜爱东 《军事记者》2012,(11):70-70
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人想当科学家.有的人想干企业家,我的理想是当新闻记者。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做记者的通讯员,不是好通讯员。有人说记者是“无冕之王”,见官大三级,党委会都可列席参加。在一些人看来.记者的职业是最超脱的,闲云野鹤,东南西北,信笔所至,名利双收。也有人觉得,记者的胸膛包着一颗正义的心,当弱者受了委屈时,不找法院找记者;也有人把记者当成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刀笔吏”。有人问我怎么想,我答不出,因为我“不识庐山真面目”。但我就是想当记者。今年初,外地一位素昧平生的青年给我来信说他写了上百篇稿子没有发表.问他能不能当记者.还说要不要给编辑部送礼。  相似文献   

5.
也许算缘份吧,雷锋入伍第一天,我就议论过他。“咋搞的,这么点个孩子能当兵?”一米五几的个,看上去顶多十六七。辽阳接兵的新兵营营长老靳说,没法子,我们说他身体条件不合格,可他跑到《辽阳日报》去发了篇文章《我决心应征》,第二天拿着报纸上门来,你说咋办。从那天到现在,31年了,我一直在“议论”雷锋,写出的雷锋事迹百万字。有人说是我“第一个”写雷锋,这概念太笼统,严格地讲,我是第一  相似文献   

6.
正杨东莼大传周洪宇等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6月第1版有人说他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学者;有人说他是学识渊博、精益求精的历史学家和翻译家;有人说他是奖掖后进、育人有方的教育家;有人说他是运筹帷幄、折冲樽俎的社会活动家……他就是中国近现代传奇人物杨东莼!无论扮演何种角色,他都得心应手,成就斐然。然而,在"被选择性记忆"的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历史群体中,他犹如沧海遗珠,那跌宕起伏的"多面手"人生历  相似文献   

7.
我的教训     
1987年,我去大余张村串亲戚,表哥说青年张朝江经常给70多岁的孤寡老人刘怀昌担水、劈柴、扫地、磨面。当时张朝江也在场,我问他有无此事,他笑而不答,我便认定完全属实,便写成稿子,在县广播站广播后,大余张村有人指着我说:“这就是在广播上瞎吹的人。”走到表哥家门口,一位姑娘迎上来愤怒地斥责  相似文献   

8.
一个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重庆青年,回国做了名村官,有人说这是"中国梦",也有人说,这或许是场作秀。但27岁的秦玥飞不理会,他努力摆脱掉"耶鲁"的光环,融入村庄生活。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秦玥飞决定,回中国做一名村官。衡山不算富裕,也不特别贫穷,这让秦玥飞觉得有点儿不过瘾,远不是他最初期望的那种"特别艰苦之地"。他说那些对乡村生活浮光掠影的青年,大多有革命浪漫主义的幼稚情结。而  相似文献   

9.
股市是个制造神话的地方,但也永远是消灭神话的地方。 被誉为“横跨文化界与金融界”的两栖大亨刘波在非典过后消失了,有人说他去了美国,有人说他去了日本;有报道说他欠债数亿,有报道甚至说他制造了40亿贷款黑洞。然而,他留下的只有那谜一样的留言:“无常本为有常。风动而心不动,才是众生身处浮云乱世的定力。佛佑我等,共避一劫。”  相似文献   

10.
〈正〉王小山今天所做的,只不过是把“经典”还原成“非典”。在这一“非典”的过程中,作者和读者确乎体验到了一种无厘头的快乐。有人说读他的作品,有人,譬如作家马原找到了当年阅  相似文献   

11.
有人提出说:不争权的张闻天为何在1938年与毛泽东关系恶化?其实父亲跟毛泽东并没有分裂,只是父亲反对他跟江青结婚而已  相似文献   

12.
一个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的重庆青年,回国做了名村官,有人说这是"中国梦",也有人说,这或许是场作秀。但27岁的秦玥飞不理会,他努力摆脱掉"耶鲁"的光环,融入村庄生活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后,秦玥飞决定,回中国做一名村官。衡山不算富裕,也不特别贫穷,这让秦玥飞觉得有点儿不过瘾,远不是他最初期望的那种"特别艰苦之地"。他说那些对乡村生活浮光掠影的青年,大多有革命浪漫主义的幼稚情结,而他,  相似文献   

13.
我看默多克     
从继承父亲《新闻报》、《星期日邮报》等开始到创立由他一人控制覆盖全球三分之二人口的新闻集团,人们惊异于默多克财富扩张的速度.自年轻的出版人到73岁的网通董事会董事,人们更是惊愕于默多克的无孔不入.对默多克的评价有很多,但基本上可以说是毁誉参半:有人称他是公民凯恩式的人物、冒险家、报业大王、传媒大王,也有人把他说成是赌徒、恶棍、肮脏的淘金者和新闻大鳄.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默多克成功的经营.  相似文献   

14.
满头白发、下颏丰满、说话略带密苏里州乡音的克朗凯特,给美国电视观众留下了和蔼可亲、稳重可靠的“沃尔特大叔”的形象.他那平凡朴实的言谈举止别有一番风度,无数观众倾倒在他的魅力之下.据美国盖洛普民意测验调查结果,克朗凯特在美国人民心目中的威望比总统还高,以致有人说:“如果他站在总统旁边,也许会有人问:跟克朗凯特站在一起的是谁?”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斯蒂芬·金的恐怖小说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甚至很多家庭妇女的枕头边都会有他的恐怖小说,受欢迎的程度今许多娱乐圈的大腕儿汗颜。但是也有人说他的小说是许多青少年暴力凶杀的活教材。那么这个争议颇多的文坛宠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又是如何成为美国第一畅销作家的呢?  相似文献   

16.
李菁 《新闻天地》2010,(11):68-70
那时一方面有人弹劾我父亲,另一方面又有100多个“立法委员”在替他说话。后来还是蒋先生发生了话,说“如果不是胡宗南,我怎么出得来?如果不是胡宗南,你们怎么出得来?”弹劾案才不了了之。  相似文献   

17.
1975年,国际笔会第41届大会,林语堂当选为总会副会长。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是一位知名度极高的作家,曾被美国文化界列为“二十世纪智慧人物”之一。他旅居美国后用英语创作的《京华烟云》(亦译为《瞬息京华》),被欧美汉学家称之为“中国的第二部《红楼梦》”。日本文学界有人曾向瑞典皇家文学院提名将它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作品。林语堂也被国际笔会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1989年2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对国会两院联席会谈到他访问东亚的准备工作时,说他读了林语堂的作品,内心感受良深。他说:“林语堂讲的是数十年  相似文献   

18.
偶像     
认识他,是在一个小型聚会上。胡聊瞎聊聊到猪肉涨价。有人抱怨日子艰难,有人发誓从此吃素。他是惟独理性的那个,笑着问:"你们知道猪肉为什么涨价么?"众人大眼瞪小眼。他说:"因为呀,美国研发出一种用玉米炼石油的技术,猪没玉米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 (MarshallMcLuhan ,1 91 1 -1 980 )曾在西方掀起了一股“麦克卢汉热”。他的姓名被造成一个法文字“mcluhanisme” ,其含义为“麦克卢汉主义” ,“麦克卢汉风格”。但是 ,对麦克卢汉及他的学说在西方尤其在美国 ,却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 ,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在一篇文章中宣称 ,麦克卢汉是“继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后的最重要的思想家……”也有人说他的新思想是“一派胡言” ;有人讽刺他“出尽风头 ,赶时髦 ,追风潮 ,迎合新潮” ;还有人说他的文字“刻意反逻辑 ,巡回论…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媒科技》2011,(2):14-17
冬逝春临,2011已经和我们一起在路上了。昨日再多的成绩和不足都成为了过去,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迎接接下未的征程。对于2011,有人谈微博、有人谈Phone,有人说机遇、有人说挑战……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特别是我们的媒体人肯定也有话要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