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卓厚宝 《语文知识》2004,(12):19-19
一、取义于鸡报晓的熟语鸡鸣而起:形容勤奋,不懈怠。闻鸡起舞:比喻志士及时奋发。  相似文献   

2.
三国文化熟语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 ,负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信息。作为一部对中华民族精神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巨著 ,《三国演义》使汉语产生了数量可观的文化熟语。本文从文化价值、形成原因、熟语类型、表义作用等方面对极具民族文化色彩的三国文化熟语现象作了概括的描述和阐释  相似文献   

3.
根据陈望道先生的观点,修辞分为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通常情况下,我们讨论的是积极修辞.关于修辞的定义,大致有以下几种代表性的观点:陈望道先生认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达意传情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张弓先生认为:"修辞是为了有效的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因素以美化语言.  相似文献   

4.
熟语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格言和警句,来源于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古典文学作品、宗教经典、民间谚语、外来语等,具有形式固定,言简意赅,寓意深刻的特点。只有了解了熟语的文化内涵,才能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熟语。本文对与le coeur有关的法语熟语和与"心"有关的汉语熟语进行比较,展现两种文化对"心"这一人类共有的器官的相同的和不同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西文化是世界上存在时间最久,也是最具生命力的两种文化。熟语是习用的词的固定组合,其语义结合紧密,语音和谐,是语言中独立运用的词汇单位,它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从中西熟语的角度进行比较可以在人文思想、哲学观点、情感表露、比喻的使用等方面看出中西文化思维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6.
语言是人类文化的活化石,汉语中存在着许多与衣饰有关的熟语,这些熟语大多都不是停留在什么是什么的层次上,而是有了更多的拓展和延伸。这说明中国人对衣饰一直是非常看重的,自古以来,穿衣在中国人看来都不是随便之事。中国有悠久的服装历史,衣饰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对中国传统衣饰文化的认同和传承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等。谚语是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句子反映深刻的道理。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强扭的瓜不甜”等。惯用语的特点是语义具有双层性,除字面的语义外,还具有深层次的比喻、引申义。比如“背黑锅”的深层义是“比喻代人受过”,“穿小鞋”的深层义是指“使人暗中吃亏”,“敲竹杠”是比喻利用别人的弱点或以某事为借口来讹诈。  相似文献   

8.
磨刀不误砍柴工:比喻花时间做好准备工作,不会耽误工作的进度。如:3月9日晚,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省长卢展工向在中央党校学习的福建学员介绍了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的情况后说,目前全省正在集中抓发展,你们从繁重的领导工作岗位上抽出来学习,说明学习的重要性,“磨刀不误砍柴工”,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更好地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9.
日语由“一”构成的熟语数量颇多,其中有不少是与人的气节息息相关的。它从各个角度教诲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学习、顽强拼搏、诚恳待人、爱岗敬业,可谓是一部小小的人生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0.
泰汉语言中以"狗"比喻"人"的熟语较多。由于泰国和中国有不同的文化,所以以"狗"来比喻"人"的熟语的来源与使用也存在不同之处。对泰汉以"狗"比喻"人"的熟语分析研究是为了能总结出泰汉语言以"狗"比喻"人"的俗语的异同点,从而加深中泰两国在文化上的理解,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也期望能对学习汉泰语言的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牛”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化词语,表现出多重复合的社会内涵,蕴含着深层民族心理结构,表现出中国特有的文化特点。文章通过广泛搜集包含“牛”的熟语,并进行统计分析,对它们体现出的文化涵义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2.
一、不合事实在运用中,成语的意义有时与句子其他部分表达的范围不是一回事,就会造成误用。例:我和同桌去爬山,我们摩肩接踵,奋力攀登。(“摩肩接踵”形容人很多,很拥挤。两个人怎么能摩肩接踵?显然范围不当。)  相似文献   

13.
熟语包括谚语、成语、歇后语和惯用语,具有语音和谐、结构稳定、语义结合紧密的特点,可谓是语言中的精华。通过对熟语的考察,能够深刻理解一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国民性格。另一方面,数字不仅是单纯的数量概念,而且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独特的风情文化。从以上角度来看,熟语和数字同属形式简练、内涵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文章将两者结合,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将主要围绕与数字"三"相关的汉日熟语及其语义内涵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4.
胡琳  张松 《重庆师专学报》2008,27(2):114-117
对现代汉语中非固定短语的熟语化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例句,从结构的定型性、语意的不可分割性以及语用频率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界定熟语化的非固定短语。  相似文献   

15.
成语与熟语、成语与典故,如何理解,如何区别?文章结合实例,分析各种熟语的特点,分析了成语和典故的关系以及成语用典的判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熟语是语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无论熟语的形式、语义还是语用特点都必然要受到其所在文化的影响。一方面,熟语反映多种不同的文化类型;另一方面,不同的熟语类型也各有文化特点,综合两个方面的研究能较为全面地揭示熟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国语言学家和教育者们逐渐开始关注文化在外语教学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熟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有着浓郁的文化特色,对外语教学有着较大的帮助。英语熟语是英民族语言中经过人们长期使用,久而久之形成的固定的词组、短语或者短句,很多熟语简短上口,非常容易记忆,因此深受广大英语使用者的喜欢,并且在英语教学中成为了帮助学生们了解英美国家文化必不可少的助手,在外语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基于此,从熟语的起源及功能出发,通过对一些简单的英语熟语的列举,讨论它们在外语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以期达到更好的外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朱光栋 《新高考》2007,(9):18-20
综观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我们便可发现,熟语运用能力的考查仍是高考语文的重头戏。而如何把握好这一类型的题目呢?我们要找出此类题型的命题规律,  相似文献   

19.
王士吉  陈现云 《考试》2004,(10):4-7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新增加的一项内容。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高考熟语题得分难,主要原因在于:解答思考不细,出现的失误过多。失误主要有:望文生义、断词取义、形近意混、只知一义、色彩不清、对象不明、不懂旬意等。避开失误,能大大提高正确命中率,如何“避误”呢?有六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