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读过《背影》,始觉平淡,不知名家的文字为何都这么平淡如水。十几年教学生涯,初中语文教材变了又变,但《背影》却始终在那里。跟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一起品读《背影》,随着年龄的增长,竟越品越觉得有无穷的意蕴,让人感动,让人流泪。细品《背影》,那精简质朴的语言中的至爱亲情,竟也是来自作者匠心独运的文学"空白"艺术。一、木讷的语言,拳拳的父爱"空白",是一种智慧的艺术表现手法,运用"空白"手法,可使艺术作品虚实相生、形神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的语文教学对我们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我们工作的一个努力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有诸多的条件可以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文章试从利用教材中的空白艺术这一角度对该问题进行探讨:探讨空白艺术与创造力的关系,探讨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要领会这篇文章的妙处,你得细细地读。不能像读小说那样,一目十行,看情节,看故事;也不能像读报纸那样,一扫一片,看标题,找新闻。你得耐下性子来,一字一字,一句一句,读语言,品韵味。所有的字,你可能都认识。但是,它们为什么放在这里,而不放在那里;为什么这样组合,而不那样组合,里面确实奥妙无穷。  相似文献   

4.
图画雕绘满纸 ,未必尽善尽美 ,倘若适当留下空白 ,反而会收到“恰是未曾着墨处 ,烟波浩渺满目前”的艺术效果。小学语文教学更与“空白”息息相关 ,既要留下教学空白 ,又要利用好艺术空白 ,做到实处含虚 ,虚处探实 ,诱发学生多思 ,开发学生潜能 ,培养创新思维。教学实践证明 ,艺术地利用“空白”是培养学生多思创新的有效途径。那么 ,如何使教学空白与艺术空白交互为用、密切结合 ,达到理想的境地呢?一、揭示课题留空白 ,培养思维的整体性课题是文章的眼睛 ,是思维的窗口。教师因题制宜 ,艺术地设计揭题解题思路 ,注意留有余地 ,就能调动学…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欣赏画家的作品时,常常会被作者故意的留白所吸引,并引发深深地思考。有时我们在上课中,不经意的教学空白,却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画画与教学是相通的,我们如能熟练运用空白这一艺术手段,将其有效运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会对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其思维的积极性、灵活性、深刻性和敏捷性,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语言空白论     
探讨语言的空白现象和中西文论对语言“空白”的理论性阐述与比较,最后扼要对语言空白的进行类型分析.  相似文献   

7.
小学课文中的"艺术空白"是指课文中的一些内容有意识地不写,或者写得比较简略,叙述留有余地的地方。教师能够利用课文中的艺术空白,充分挖掘教材,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够借助课文中的艺术空白,降低写作的难度,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欲望。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语言类题目在中考中屡见不鲜,为了便于大家学好语言,这里介绍三种品读方法。在语言体系中,一个词语本身往往具有一个或几个固定的意义,但一旦进入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便只能是某一个固定的意义。而在特殊语境中,有些词原来的意思可能被转化、引申,或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要准确理解这些词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这里古诗语言的品读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那么,古诗语言到底有哪些魅力?我们该如何品读古诗语言呢?  相似文献   

10.
“空白,含蓄,是中国艺术的一门很大的学问。”——李可染《漫谈山水画》一艺术美的创造,通常是由相应的物质材料(语言、线条、色彩、动作、音响、石头等)作媒介。但是,存在于这些物质材料之间和周围的间隙、省略、停顿、休止、无言等艺术空白,也参与着艺术美的创造,而且发挥的作用,是那些“有形”的材料不能替代的。这个不被一般人重视的事实,普遍存在于各个艺术门类的创造中。  相似文献   

11.
据说宋代的画院常出画题考画家。有一次,出了这样一句画题诗,名日踏花归去马蹄香,这句诗意很清楚,游人在春天骑马赏花,马蹄由于踩着了飘落在地上的花瓣,使蹄儿也变香了。许多人感到很困难,因为游人、落花、马蹄都有具体形象,是画笔可以表现的,但马蹄香可闻不可视。怎么把味道变为诉诸于人们视觉器官的具体形象,怎么达到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都被作者巧妙地留下了“空白”,这些“空白”突出了中心和写作意图,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些“想象的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文章中的“空白”艺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利用阅读中的想象“空白”,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想象和联想在阅读中很重要,文学作品的语言只有进入读者眼中,通过读者心灵的感受和想象才能被激活,进而形成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在读者头脑中的鲜明度、丰富性和持久性,直接影响着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对自身审美情趣的提升,这就形成了阅读中的想象“空白…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空白,指作者在作品中故意闪烁其词所布置的艺术空白。它有意剔除实指的东西,保留虚设的空间,以便容纳读者的各种理解,让人填补各种意象、思想和感情。如陶潜《饮酒》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项链》的最后一句“唉,可怜的玛蒂尔德,不过我那一串本是假的,顶多值五百法郎……”等等。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指出,高中生必须能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能感  相似文献   

15.
阅读目标的阶段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语文课应该充分利用文质兼美的课本,引领学生抓住内容精彩之处、语言运用经典之处,品读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张军才 《湖南教育》2008,(12):18-18
组织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面对中学教材中那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即使教授多遍,静心读来,仍感口齿留香。我想,作为教师,决不能将这些优美的文字捣碎、嚼烂,喂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去读、去感、去悟、去用,让他们真切地感受祖国语言之美。在教学中,我对此有了一些实践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姜勇军 《语文天地》2011,(11):25-26
对于课文,特别是对那些选自文学作品的课文来说,情感是本质,是灵魂,语言是载体,是作者情感跳动的音符。文学作品之所以感动人,也是因为读者在阅读的再创作过程中通过品读文字激起情感的涟漪,引起共鸣。如果不  相似文献   

18.
19.
对于课文,特别是对那些选自文学作品的课文来说,情感是本质,是灵魂,语言是载体,是作者情感跳动的音符。文学作品之所以感动人,也是因为读者在阅读的再创作过程中通过品读文字激起情感的涟漪,引起共鸣。  相似文献   

20.
在引导学生感受品读诗歌之美的过程中,要注意品读诗歌的画面美、立体美、动态美、色彩美、复义美等方面,培养学生揣摩体会诗歌形象可感的、意味丰厚的、韵味独特的语音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