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末新泰名人张遇留,方志中载其战死于“崇祯癸未”新泰“城难”。关于此役,有学者认为是指崇祯十六年“土寇”围攻新泰之战;本文则根据《胜朝列节诸臣录》与新检茨的卢hong《张氏二烈士祠记》之记载,考明“城难”实为清军入塞攻掠新泰之战。因此张遇留绝不是抗拒农民起义而死的历史罪人,而是抗清殉节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2.
一、“仁政”思想的客观基础。任何思想家的思想都是当时社会的一定经济关系的反映。孟轲处于战国中期,当时,奴隶社会早已土崩瓦解,各诸侯国纷纷采取封建化措施、力争统一中国。在统一中国的方略上,当时的法家主张以“耕战”为主,比较符合各国地主阶级急于求成的政治愿望和心理,颇受各国地主阶级的欢迎。各封建国家为了开疆辟土,扩大自己的势力,相互间争战不已。战争的规模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相似文献   

3.
本根据献记载和实地考察的资料,对晋四卿晋阳之战的原因,经过,历史地位进行了论证,并对战争中的“灌城”形式和引水问题进行了论证。指出晋国封建因素的发展是此役爆发的根本原因,晋阳之战是春秋与战国的分果,亦即中国奴隶制和封建制之界限。  相似文献   

4.
春秋战国之际是我国古代社会的一大变局,西周封建论者认为它是由封建领主制到地主制的社会变革,春秋战国封建论者认为它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而秦统一封建论者则认为它不过是由奴隶制的衰落走向彻底崩溃的时期,因此关于春秋与战国这两个历史时期的具体年代界限也提出了以下的六种看法:一,战国起于公元前481年。宋代吕祖谦的《大事记》就从这年开始,杨宽先生新版《战国史》也以此年为叙事之始,周谷城先生则后推一年以公元前480年算起;二、战国起于公元前475年。司马迁《史记·  相似文献   

5.
论题:周代宗法制问题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晁福林教授:今天,我们来对周代宗法制问题在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宗法制是周代社会非常重要的一项制度,王国维先生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到,“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与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赵光贤先生在《周代社会辨析》中指出,“在周代典章制度中,最主要、最  相似文献   

6.
《商君书》重农抑商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君书》重农抑商思想评析区永圻“六王毕,四海一。”公元前221年,奏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秦始皇能成此千秋大业,诚然是顺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潮流,但为何在战国七雄中,唯秦王能“振长策而御字内”,“履至尊而制六合”(贾谊:《过...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初年,传统的中国封建教育秩序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频频发生“阵痛”,面临新教育的极大挑战。1905年,长期作为中国封建阶级选拔统治人才的手段——“科举”制走到了尽头,新学堂开始在国内广泛建立;此后,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的几年间,中国社会进入剧烈动荡的历史时期,各种思想、各种势力的较量异常激烈;特别是1919年前后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思想文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  相似文献   

8.
一、序 梁启超先生在《〈中国之武土道〉自叙》中曾指出:“中国民族之武,其最初之天性也。”而这“武”从来便是和“儒”、“道”、“禅”思想相辅相连,不可区分的。 从远古时期的部落战争,阪泉之战,逐鹿之战,习武就在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至夏商周三代,虽已开始强调礼乐教化,却仍然很重视武备,教育亦施行文武并重。当时“文艺”——礼、乐、射、御、书、数,应是“武”与“儒”最初的结合。而周武王《剑铭》中:“带之以为服,动必行德,行德则兴,倍德则崩。”则更是强调“以仁德为武”,至此  相似文献   

9.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处于激剧动荡时期,巴金《激流三部曲》的诞生,反映了全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共同心声。其中第一部《家》描写了高公馆这个封建官僚大家庭中三类不同的人:一是醉生梦死,腐败透顶,饼命维护封建宗法制度,但,代不如一代的走向没落的形象;二是接受了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看到了危机,希望通过改良而使“家”在新的环境下得以维持且向往改良的形象;三是受新思潮影响,追求个性解放以冲破封建家庭牢笼,有较彻底的反封建要求且渴望革命的形象。高觉慧就属最后一类中的最觉醒者,是封建大家庭中的第一个叛逆者。巴金也说…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国古代城市形成于何时,一般史书上没有明确答案,只是说战国时期城市获得了发展,却没有搞清城与古代城市的界限。城,首要的标志就是有城墙。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军事民主制时期,《艺文类聚》卷六十三引《博物志》说:“禹作城,强者攻,弱者守,敌者战,城郭自禹始也。”《世本》引《吴越春秋》言:“鲧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此城郭之始也。”建城的目的纯是一种军事防御需要。《墨子·七患》说:“城者,所以自守也。”更是明确指出城的防卫性质。而市与城不同,完全是另外一个概念,市的原  相似文献   

11.
张雪敏 《天中学刊》2003,18(1):52-54
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的当为公孙尼子的《乐记》。在《乐记》中,“气”的含义有两种:一是自然之气,即天地阴阳之气;一是指人的气质个性。作者主要以“气”来论述音乐的审美特征、音乐与气质情感的关系、音乐的社会作用等。《乐记》之“气”论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之“气”论,并与之相通,直接启迪和影响了其后中国的“文气说”,并形成了中国文艺的“重气之旨”。  相似文献   

12.
<正>何谓“底层逻辑”?底层逻辑指从事物产生的根本原因出发,在本质层面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思维方式。清代郑燮曾云:“即如《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可以说,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和垓下之围是项羽波澜起伏、壮阔悲怆的一生最精彩绝伦的重要事件。如果说巨鹿一役是项羽走向人生巅峰的起点的话,那么鸿门之宴则是项羽人生由盛转衰的拐点,而垓下之战则是项羽悲剧人生的终点。  相似文献   

13.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巨著。它在语言上的突出特点是:简炼而准确,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 首先,它的叙述语言,委婉含蓄,简炼生动。无论是城濮之战、(必阝)之战、鞍之战、长勺之战等大段的战斗过程的记述,还是晋灵公不君、烛之武退秦师等人物事件的叙述,都逼真地传达事情的意态。如庄公十年的长勺之战,“乃入见”,表现了曹刿无所畏惧、毅然入见的神态;“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两个“将”字,表现出鲁庄公那种急于求成而又缺少谋略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创新,“中国之制”不仅具有民族特殊性,而且具有世界性的一般意义。在理论维度,“中国之制”内嵌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推进全球治理上具有明确的方向旨归和强大定力;在文化维度上,“中国之制”批判性地汲取了人类制度文明成果,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实践维度上,“中国之制”以其显著优势支撑了“中国之治”,有利于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在发展维度上,随着“中国之制”的不断自我完善和广泛传播,国际社会日益认同和借鉴“中国之制”,这必将为推进全球治理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15.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日庙数之制;三日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据此可知  相似文献   

16.
元明清时期,毕节彝族社会处于封建领主制社会。其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封建主大土地占有制,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领主制经济制度,阻碍了彝族地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领主制经济必然走向瓦解,被比之先进的地主制经济所取代。  相似文献   

17.
从去年开始.坛上“骂”风劲吹。《十作家批判书》的热炒热卖、“二余(余杰、余秋雨)之争”的是是非非及“金(金庸)王(王朔)之战”的恩恩怨怨.使本来冷清的坛变得扑朔迷离、硝烟弥漫。有“骂”声称“逮谁灭谁”,“逮谁”自然大有“学问”——据说谁名气大逮谁。鲁迅名大,自然就成为某些人要“灭”的对象。去年年底,《芙蓉》杂志推出了一篇出自一位学博士之手的“奇”:《为20世纪中国学写一份悼词》(以下简称《悼词》)。这位学博士从作家和作品两个方面.对20世纪中国学进行了全  相似文献   

18.
随着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清王朝野蛮、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中国开始与世界建立了联系。从此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方面,中国的主权逐步丧失;另一方面,中国的封建经济也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中国开始了近代化进程。于是,对于推动这一变化的外因——“西方资本主义东来”的评价以乎变得困难了。学习马克思的《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以下简称《统治》)及《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以下简称响来结果》)有助于我们得到正确的认识。马克思在《未来结果》中写到:“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  相似文献   

19.
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杰出代表人物 ,他把孔子“仁”的观念发展成“仁政”学说 ,提倡“王道” ,反对“霸道”。他对统治者之间的争战尤其深恶痛绝 :“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 ,罪不容于死。”(《离娄上》)。然而在《庄暴见孟子》一文中 ,他却给我们演示了一个近乎完美的战例。《庄暴见孟子》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主要记叙了孟子和齐宣王关于“乐”的一次谈话。孟子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 ,施行仁政 ,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王天下”。在谈话过程当中 ,孟子细致入微地把握了齐王的心理 ,借题发挥…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井冈山土地法》最早将中共土地政策和农民土地斗争经验定型为土地法规;在《井冈山土地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兴国土地法》和《修订〈土地暂行法〉》,修正了《井冈山土地法》的“三个原则错误”;《井冈山土地法》既标志着封建土地法制的开始崩溃,亦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土地法制的开始建立,因而开创了中国土地法制史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