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通过人物的思想、性格与精神品质来表现中心思想的,而人物的思想、性格与精神品质又往往是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展现的。(金色的鱼钩)这篇文章,就是运用了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描写方法,把人物的光辉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语文教科书中,以小说作篇目的很多,这些小说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塑造了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 学习时应重点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即人物、情节、环境的知识,正确理解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及中心思想。抓住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去分析小说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小说艺术的最重要的特征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典型环境是作品中具体地体现那些最足以造成典型形象的特征和驱使它行动的社会关系和人物。情节则是因人物而虚构的,没有人物,情节无从谈起,情节又可以反映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人物性格形成的历史。因此,在小说教学中,典型形象应是分析的核心。一、典型形象的分析,应着眼于刻画人物一般手法,透视人物性格的特征,并揭示形象的社会意义人物的肖像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方法,它能给读者一个鲜明深刻的印象。文学大家鲁迅先生最擅长肖像描写,他能准确地抓住人物肖像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讲读课如何从具体作品和学生实际出发,抓住篇章特点,突出语言因素,加强字词句的练习,是进一步提高语文课的教学质量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我以《孔乙己》的教学为例,谈一点肤浅的看法,作为研究问题的参考。《孔乙己》是一篇小说。小说是通过人物和故事的描述反映现实生活的,而人物的思想性格又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逐步展现的,因此教学《孔乙己》应该以人物为中心,以情节为线索。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图景和矛盾斗争中分析人物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5.
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是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重要手段.这是因为人们的言行不是凭空发生的,而是在一定的思想性格支配下进行的.离开了言行,就失去了认识人,了解人的主要根据.这就是记叙文常常用大量的篇幅写人的行动和语言的重要原因.那么,怎样来写好人物的言行呢?行动描写,首先要有所选择,要注意典型性.茅盾说:"既然人物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  相似文献   

6.
小说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学内容,而塑造人物形象又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因此,人物形象分析就成为小说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精析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从而精确地概括出人物的性格以及透过人物所揭示的社会主题来。  相似文献   

7.
一、考点导析1.考点要求①能理解散文材料多样而主题集中的特点,领会散文的中心思想。②能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析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初步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和作品的主题思想。③能理解剧本中的人物语言,戏剧冲突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剧本所表达的主题思想。④能了解诗歌语言形式的一般特点,初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考查方式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方式以主观题为主,题型一般是简答题或填空题。阅读材料一般来自课外。答…  相似文献   

8.
叶老的短篇小说《夜》是第一篇反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力作,虽是五十多年前的作品,但因其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方面,的确是一篇理想的课文。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要素,自然也应是教学小说时应抓住的主要方面。《夜》的情节并不复杂。同学们不易准确把握的是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变化与性格发展,容易疏忽的是环境描写所起的烘托作用。因此,分析人物形象与环境描写应为教学的重点。 《夜》作为课文是比较长的,如果逐段串讲,很可能会因教学的拖沓而不能使人物  相似文献   

9.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描写爱情的杰作。杜十娘的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杜十娘的性格是在情节发展中逐步得到揭示的,作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并运用典型的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变化和心理活动,情节结构严密,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0.
肖像描写,又叫“外貌描写”。作品中对人物身材、容貌、神态以至服饰特征的描写,都属于肖像描写。描写人物的外形特征往往能反映出人物的生活经历、社会地位、职业特点和文化素养,这些又都是为表现人物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服务的。所以,要重视对肖像描写的阅读和欣赏。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遇到肖像描写的文字,要结合作品有关内容想一想,这样的描写对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起到了什么作用;二、细心体会肖像描写为什么要有侧重点。例如《一面》中,对鲁迅先生的肖像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部分,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衣着和抽烟的神态,抓住鲁迅“瘦”的特点,突出了他  相似文献   

11.
作品中人物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的,一定的时空构成了一定的环境.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人物情感、性格、命运以及情节发展变化密切联系着.典型的环境描写对于塑造人物、渲染气氛、展示时代背景等方面有重要的暗示作用.所谓“暗示”,就是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某种途径间接地表达.阅读鉴赏小说时,一定要抓住环境描写,了解环境描写的暗示作用,更有助于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2.
记叙文按表达的侧重点可分为写人和记事两种.写人记叙文是指以写人为主,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事件的记叙,表现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一种记叙文. 写人要表现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征,要具有典型性. 为使所写的人物形象生动,必须学会采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如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通过具体事件写人等. 写人在运用叙述和描写为主的同时,还要适当运用议论和抒情以点化中心,增强文采.  相似文献   

13.
我们要杜绝这种无意义的语言描写,把更多的笔墨放到情节的关键之处,让人物的性格品质和思想情感通过他们的具体的语言流露出来。在使用心理描写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这么两点:一是尽量少直接使用表达情感的词语,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描绘具体感受,二是要把此时此景下自己内心的所思所想具体的展现出来。适当地使用一些写作手法,首先是在情节安排上可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其次是在刻画人物上使用对比和衬托等方法,再次是采用恰当的叙述顺序。  相似文献   

14.
场景或场面描写,是小说刻画人物、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主旨意蕴的重要手段.而且,场景描写是小说情节中最富有戏剧性的部分,可以将人物、事件、环境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让小说的情节更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红楼梦》中的场景描写非常突出,这些场景往往时机特殊、人物众多、气氛热烈,不仅可以突出展现人物思想性格的特点,同时也便于集中揭示出人物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更重要的是,作者往往通过对这些画面的描写,来寄寓或表达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意蕴,从而使场景描写更加意味深长.可以将鉴赏场景描写作为实施《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切入点,从作者传神的描写中领悟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意蕴.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要明确小说这一文体,它的核心任务就是刻画人物,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本质性的东西。可见,人物形象与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便自然成了教学的突破口、切入点。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小说往往通过设置情节和环境来塑造人物的形象,使他们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起来。各种手法、情节和环境等对于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  相似文献   

16.
阅读并理解小说的内容,不仅可丰富学生的认知,也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结合初中小说教学来看,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环境和主题的分析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在概括情节时不能抓住核心要素,分析人物形象时不能结合具体的描写方法展开,对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不到位,不会从多个角度解析小说的主题。为此,在初中小说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学习中的问题采取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小说常常以人物为主线,全面反映社会生活中的 各种关系,细致地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体现错综复杂的矛 盾关系。此外小说的环境描写也常常有助于塑造人物,体现中 心思想。在小说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挖掘 小说的内在,从而凸显作品的“小说味”。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人学,尤其是小说,其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塑造人物来表现作品的主题,揭示生活的本质,表达作者的审美意识、美学观点。因此,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就成为小说阅读的考查热点。而鉴赏人物形象,一般分"三步走":首先,从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入手,了解人物的外貌、心理、性格等;其次,通过作品对人物的种种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最后,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认识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作用。下面主要以2010年高考试题为例,分类简析其设题方式及答题策略。  相似文献   

19.
1.补写型想像作文。补写人物的肖像、言行、心理,要着重分析材料中人物的性格;补写环境、场景,要着重分析材料中的时间、地点和氛围基调;补写情节,要着重分析把握材料情节的线索,看看写了哪些情节,明确要补情节的前因后果。2.续写型想像作文。续写事件,则按事件本身的发展逻辑,想像事件的发展和结局;续写人物,则按性格发展的逻辑,想像人物的活动、言行和结果。3.扩写型想像作文。扩写的关键是要忠于材料的内容和主旨。或作情节扩展,或作细节补充;或对环境、人物语言、形象等作合乎情理的具体发挥描写。写好此类作文,必…  相似文献   

20.
<正>在小说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有效的切入点,设疑激趣,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人物的肖像、语言以及心理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从而真正走进小说文本的深处,实现深度探究的目标。一、肖像对比,预测情节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编者精心挑选了很多大家都非常喜欢的短篇小说,这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