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数的运算是主要内容之一。小学一、二年级在数的运算这一内容中主要是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和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其中,20以内的加减法是今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乘法口诀是今后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因此,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计算要领的掌握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那么,如何培养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  相似文献   

2.
一、教材简析 “多位数加法和减法”这一单元包括多位数加法、多位数减法及加减法速算。 多位数的加减计算方法与万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只是数目较大,数位较多,连续进位和连续退位等情况稍复杂一些。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关键是灵活掌握加减法的运算定律,难点是加减法的速算。  相似文献   

3.
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是多位数加、减计算的基础,按照我国四位一级计数的方法,在学过万以内数的读写后,学习把个级数的读写方法类推到万级数的读写,在这个基础上,再类推到亿以上的数的读写。这部分教学的重点是掌握多位数的读写规律,难点是中间有0的数的读写,读比写更难。 多位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加减法”和“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多位数的加、减法与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数目大,数位多,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等情况较复杂,加减法的速算法也较难理解,计算时容易出错。 针对以上情况,教学时,要在制定好教学目标,做好知识迁移,指导学习,加强训练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高晓亭 《学周刊C版》2011,(5):102-103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对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进行系统复习。《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55是在学生掌握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将来学习多位数加减多位数的重要基础。这一单元的重点内容包括: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学会估算,初步养成估算习惯。学生需要达到快速准确地进行口算和笔算,初步养成估算的习惯的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5.
一、明晰算理,发现规律 1.揭题:今天老师与小朋友一起继续学习"多位数加减法". 2.出示:三位数减三位数  相似文献   

6.
<正>一、说教材《万以内加法和减法(二)》是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根据课标的要求,笔算加减法限定于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所以这一单元是学习整数加减法的最后阶段。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教学,其中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虽然算理不难理解,但是学生在练习时还是很容易出错,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难点。二、说学情复习课注重梳理,并不是凭空的梳理,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  相似文献   

7.
口算是一种不借助于计算工具,不表达计算过程而直接通过思维算出结果的一种计算方式。一年级小学生对事物的观察和认识具有明显的随意性,所注意的往往是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观察事物通常只注意外在的直观形象。鉴于此,教师必须在教学时依据直观性的教学原则,调动起每个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计算正确是20以内加减法的最起码要求,也是一年级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更是今后学习多位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多位数加减法,一般都要分解成一位数的加法或相应的减法。多位数加减能否计算得正确、迅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  相似文献   

8.
1.揭题:今天老师与小朋友一起继续学习“多位数加减法”。 2.出示:三位数减三位数。 要求学生一边做一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3.生算后评:你发现了什么?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1.认识多位数加、减法与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2.认识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3.记住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二)理解1.懂得用竖式计算多位数的加法时,先把每一位上可以凑成整十的数结合起来再加。2.在减法计算中,能判断用哪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三)掌握1.正确掌握多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验算方法。2.能速算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的加减,会根据减法运算性质进行速算。  相似文献   

10.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整数四则计算的基础。学生是否掌握这部分内容,直接影响着多位数加减法和多位数乘除法能否计算得正确迅速。而入学不久的小学生,初次接触进位、退位,对它既陌生又不容易理解。要突破这一难点,让学生顺利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关键的一环是上好20  相似文献   

11.
教活,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理解编者意图、抓住教材实质,是教活的基础。一、鳖体把握突出联系整体把握,就是通研教材的一至十册。做到从纵横的不同角度掌握各部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实质,明确各部分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地位和作用,形成整体──部分──整体的认识。举例如下:1.对以内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这部分内容是多位数加减法,更是多位数乘除法计算的基础。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的直接基础是10以内数的加减法,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是10以内数的组成与分解。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又是对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的基础。这部分内容可…  相似文献   

12.
一、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一)单元知识结构分析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能够正确、迅速地计算多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解答有关应用题.学会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提高计算能力.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万以内加、减法和多位数的读法、写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学过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中可以类推出多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不再是讲算法,而是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好本单元的关键是灵活掌握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加减法的一些速算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是本单元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教材简析与教法指要 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口算、珠算、笔算加减法,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本单元教材内容是在万以内加减法和亿以内数的读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又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乘除法中的有关计算和多位数加减法应用题的解答服务。本单元教材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其编排和原  相似文献   

14.
多位数的加减法,是在万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讲解的。通过本单元的教学,使学生明确加减法的意义、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减法中各数间的关系;能正确迅速地计算多位数的加减法和解答有关的两、三步应用题;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并能运用加减法中各数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运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进行简算和速算。在上述内容中,加法运算定律和加减法的关系,是对基本知识  相似文献   

15.
第一册教材采取认数与加减计算穿插进行,适当结合的编排方法,目的在于分散难点,使学生既加深对数的认识,又熟练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认识3后学习加减法,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进行3以内的加减运算;第二阶段是从认识4后,加减同时出现,突出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并通过一图一式  相似文献   

16.
利用"1089"可以让多位数加减法的练习更有趣,教学过程如下。一、观察竖式,发现规律下面这些竖式的得数都是1089,你能找出它们的规律吗?请你再列几道这样的竖式。■二、利用规律,尝试举例先请学生任意找一个三位数,交换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后得到一个新的三位数,如"735",交换百位上7和个位上5的位置.  相似文献   

17.
1.2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尽管第二册已学到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为了检查学生20以内口算的熟练程度,建议再复习一下加法表和减法表。教师可以让学生顺次说出得数是11、12、13、14、……的加法并作板书。即: 进位加法表  相似文献   

18.
教学三位数来多位数的例1后,我出示了下面两组题让学生练习:结果学生完成第二组题的速度显著地低于第一组题。同样是三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为什么会出现上述差异呢?学生反映:第一组数都是用小数字去乘大数字,用乘法口诀又很顺口,这样就算得快;第二组题大都是用大数字乘小数字,用乘法口诀不顺口,要反过来想,所以算得慢。显然,多位数乘法法则中“用乘数每一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规定了计算的“操作方向”,部分学生思维过分受此影响,形成了一种准备状态,加之学生记忆深刻的乘法口诀是以较小数字作为乘数,  相似文献   

19.
方燕 《学子》2014,(4):74-75
正小学阶段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打下了扎实的口算基础,如对一位数(两位数)之间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基本知识的掌握,这是笔算乃至所有计算的基础,要求学生人人过关,不仅要计算正确,而且要求口算答案能即时说出,熟练到能脱口而出的程度。而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口算能力的发展期,如对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多位数乘以一位数、有余数除法等  相似文献   

20.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搭积木》一课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一册《加减法(二)》中的第二课时。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认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是学生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第一课时,主要是要学会2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