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三节性格美大家习惯于把人的美分为外在美和内在美,所谓内在美就是性格美。心灵美其实也就是性格美。人的性格包括思想、感情、意志、行为、态度、气质,等等,这里有两个方面,一是品德,二是才能。过去我们讲性格美只是指美德,不包括才能在内,这是片面的。才能也是人身上一种内在的东西,它是构成人性格的一个重要因素,讲人的性格不讲他的才能是不行的。过去大家都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曾说 :“美术之目的 ,崇尚人之好尚 ,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品德素质是人的重要素质 ,是各方面素质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美术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而且能净化学生的心灵 ,陶冶高尚的情操 ,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道德意志。德为美之魂 ,美为德之神 ,“美德”既是指美好的品德 ,又是美与德的最高境界的高水平的融合。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 ,就是要以美育人 ,育人以美 ,美育与德育相得益彰、相映生辉。其教育方法重在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寓德于美的渗透。下面 ,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谈一些认识。一、寓德育于作品欣…  相似文献   

3.
道德学习是获得道德知识和道德智慧的道德修养方法,是首要的、最重要的和最主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因为这种方法不仅能够获得和提高个人道德认识,同时也是形成个人道德感情和个人道德意志的必要条件、根本方法:只有通过道德学习方法获得和提高个人道德认识,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有美德的人,才能获得和形成相应的道德感情,真正欲求和愿意做一个有美德的人,才能获得和形成相应的道德意志,克服各种困难而实际成为一个有美德的人;反之,如果一个人不进行道德学习,没有获得和提高个人道德认识,不知道为什么应该做一个有美德的人,那么,他便不可能获得和形成相应的道德感情,便不可能真正欲求和愿意做一个有美德的人,从而也就不可能形成相应的道德意志、克服各种困难而实际成为一个内化优良道德的有美德的人。  相似文献   

4.
曾经有人这样强调品德的重要:“唯有修养自己具备美德,才能享受真正的成功与恒久的快乐。”人的美德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老师或书本能奉送的,然而美德却可以在集体的教育中形成。生活在学校集体中,有老师的教诲和关怀,有同学之间的取长补短、相互感染,就能共同进步和提高。因  相似文献   

5.
道德是社会创制的为保障人的自由的实现而限制人的自由的一种必要边界。但并非任何道德所设置的边界都是合理的,亦即并不是所有的道德都是优良的。品德是人长期遵守道德的行为结果,但也并不是任何品德都是美德。优良道德是美德形成的一个重要前提。社会是创制道德的主体,但并不是任何社会都能够创制优良道德,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优良道德的创制者。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从个人道德需要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起源于社会的道德需要,亦即起源于社会存在发展之需要;个人道德需要——亦即完善自我品德的需要——则起源于道德,是道德被遵守从而得到实现的途径和手段。因此,道德的起源和目的只能是他律的,只能是为了道德之外的他物,亦即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增进每个人利益;而不可能是自律的,不可能是为了道德自身、为了完善每个人的品德。这就是被道德的最为深刻的本质——道德和美德是一种必要恶——所决定的道德起源和目的之客观定律。  相似文献   

7.
“问题儿童”是指成长过程中心理发育上有不良倾向和表现的孩子。其中既有品德上存在严重缺点的儿童,也包括性格发展上有偏畸的孩子,如打斗、骂人、攻击、说谎、偷窃、逃学、惧怕、抑郁、易怒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如得不到教师正确的指导和矫正,到了青年时期则可能发生社交无能、社会能力下降、反社会倾向、人格行为障碍,甚至犯罪等等。教师给予学生心理行为指导是非常重要的职责之一。而恰恰在这个重要问题上,大多数教师往往未予重视。其原因,一是不懂得儿童心理;二是不注重指导方法的研究;三是没有创造一个良好的…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百行"孝"为先.孝敬父母乃是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亲情孝心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体现.因此,孝敬父母长辈的品德是每个人首先应该培养的.从古到今有多少孝敬父母的故事:九龄温席、亲尝汤药、鹿乳奉母……然而,尽管孩子说起"孝"来也能头头是道,但实际行动完全变样.尽管品德学科也重视"孝心"主题教育,但由于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教学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孝之教育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9.
俭,即节省、俭约之意,与勤劳、朴实、克已修身、忘怀得失、志存高远、增毅力、长锐气一致,与铺张浪费、奢侈享乐、贪婪放纵、追名逐利、腐化堕落相对立。节俭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美德之母,不仅是一种价值取向,而且是一种崇高境界,它体现的是艰苦奋斗、励精图治、谦虚谨慎、清正廉洁、知难而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实行“俭”,对国、对家、对人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俭是诸多优秀品德中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御孙说:“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所谓“俭,德之共也”,即俭是诸美德…  相似文献   

10.
创造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直接决定着人从事创造活动的积极性和行为效能。一个人如果缺乏创造动机,即使具有创造才能,也不可能取得创造成果。  相似文献   

11.
赵丽红 《考试周刊》2013,(82):185-185
创新就是求异,就是要创造出不同于现有的东西.推陈出新。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从一般意义上讲,创新能力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创新激情、想象能力和科学精神。创新激情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的动力。没有创新激情,创新就没有前提:想象能力是创新的潜力空间,它为创新开辟各种可能的前景,没有想象能力,墨守成规,也不可能有重要的创新:科学精神是创新的实现空间,没有科学精神,创新就可能失去现实性.同样不可能得到创新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美德荡然无存,“智者”只能是丛林中的狐狸与狼 说美德是一种智慧,很可能有一些人不同意。他们或许会认为,有美德的人是可爱的,甚至是令人敬佩的,但不一定是智慧的。  相似文献   

13.
美德     
有没有美好的品德,是看其做事牵涉到别人利益时,能否替别人想一想。如果认识到将要危害别人利益,而能自觉退让一步,或者在不得已而为之的情况下,能主动去征得人家认可或谅解的,便是拥有美德。如此狭义说来,不损害别人者,就是有美德也。  相似文献   

14.
孟德斯鸠认为品德是共和政体的原则,商业精神能够大力推动商业和贸易的发展,而商业和贸易的发展最终可能反过来侵蚀商业精神本身,给古典的共和政体及其品德带来危害。他的分权制衡理论可以看作是一种政治上的补救措施。孟德斯鸠关于商业、美德与共和政体的论述对于当今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心理研究同样表明,情感在品德形成中具有巨大的动力功能和调节功能。品德教学更离不开情感的支持。教学中的情感,一方面源自学生对事理的基本认识,另一方面来自教师的有意识激发、引导。情感到位了,明理导行也就水到渠成了。  相似文献   

16.
道德品质是思想认识的表现形式之一,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就会遵循这种思想所认可的道德规范.俗话说:人无品德行之不远.一个品德低下的人不可能有高尚的思想,没有高尚的思想也就不会成就一番大事.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能.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旷达地处理.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成功时,感恩理由可以找到很多;失败时,是有多方面的抱怨.殊不知,失败或不幸时更应该感恩生活.感恩,使我们在失败时看到差距,在不幸时得到慰藉,获得温暖,激发我们挑战困难的勇气,进而获取前进的动力.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让幼儿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人与人之间有颗感恩的心,才能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  相似文献   

18.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第二卷第二篇中详细论述了其正义思想.斯密的正义思想可以从个人品德和社会伦理两种视角来解读.从个人品德视角看,正义是一种不伤害他人生命、不干扰他人利益的美德,它并不崇高和圣洁,但不可或缺;从社会伦理视角看,正义是一种维护社会存在的制度伦理,它具有强制性,违必受罚.斯密的正义思想对我国现阶段的伦理道德建设有重要参考价值,不过它本身也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9.
论美     
美德犹如一块瑰丽的宝石,最好将它镶嵌在素朴的东西上。当然,美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姣美,但却形体清秀,气质高贵的身体里,那是再好不过了。不过一般说来,很美的人在其他方面不见得有什么大的美德;好像造物主在其繁忙的工作中只求不出错,而无意创造完美的事物似的。所以,那些很美的人虽然看上去可能很有教养,但却胸无大志;他们讲求的是举止,而不是美德。但这种观点并不永远是正确的,因为奥古斯都·凯撒、提图斯·韦斯巴芗、  相似文献   

20.
关注品德——当代人才观的新理念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从介绍全球“复兴道德教育”的浪潮入手,认为工业社会对科技的片面强调、对人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过分张扬及由此导致的学校德育的不断弱化是目前全球社会和道德危机的重要原因。通过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关系的剖析,指出正如古代社会重视人的体力、工业社会重视人的脑力一样,后工业社会将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人的品德。对人的美德的弘扬的时代的呼唤、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