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情境教学,有利于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使他们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学生的心弦,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尽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一、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相似文献   

2.
所谓“意义障碍”,指的是教师讲解道德要求,行为规范及其意义时,学生头脑中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影响到他们的感知、接受和理解,以致造成学生不能把这些要求转化为自己需要的一种心理状态。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对立情绪”和“抵触心理”。 意义障碍经常伴随着消极的情感,产生抵触心理,对教师的要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消极态度。其中情节较轻者表现为“忽视”形式,任凭老师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情节严重者则表现为“对立情绪”形式,认为老师“虚情假意”或“存心整人”,拒绝接受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更为严重者便表现为“逆反心理”形式,对老师怀恨在心,和老师唱对台戏。凡此种种,老师都应密切注意。 意义障碍通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产生:①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有偏向,或者对该肯定的肯定过了头,对不该否定的却说得一无是处,使学生产生反感。②提出的要求过高过严,不符合学生原有的认识水平,脱离了学生的实际,他们难以接受。③只  相似文献   

3.
托尔斯泰指出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求 ,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益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的积极性 ,更取决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使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由“苦学”变成“乐学” ?我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 ,有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不愿配合老师 ,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师生间心灵不沟通 ,产生了对立情绪和对立行为。因此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首…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以优化教学为目标的新语文课堂教学研究中,有一个基本点是一致的,即教师和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个体体系。教师情绪的主导作用直接影响着学生这个主体的情绪。新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以情感陶冶见长,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人——人”的关系,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可以说是“人的情感——人的情感”的关系。因此,教学中要注意情绪的控制,要注重对学生情绪的感染,通过它来刺激、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心理活动潜能,使他们在思想高度集中、精神完全放松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一、克服过激情绪所谓过激情绪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冷静、…  相似文献   

5.
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环节是引导青少年学生领会道德概念,即教育他们认识具体的社会行为准则及其执行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令人感到棘手的,是一些学生的头脑中存在着某些思想或心理因素,障碍着他们对教育者所提出的某些道德要求和意义的正确理解,有时表现为“忽视”,有时表现为“对立情绪”,严重时甚至拒绝接受教育者的一切要求。心理学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意义障碍”。在思  相似文献   

6.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效果。“愉快教育”着眼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愿意学习,热爱学习,积极主动地学习。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呢?一、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加强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俗话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心中有爱,要爱全体学生。要深入了解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态度、学习情况和情绪状态。要以良师益友的态度投入教学,让学生体察到教师对他们谆谆教导、严格要求和耐心帮助的良苦用心,使他们充分体验被人尊…  相似文献   

7.
一、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要切实开展有效学习,首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我们不能强迫学生坐在教室里,硬性的把一个个知识点灌输给他们,只有当学生迫切需要学习的时候,他们才能真正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情境创设中,我们要把社会中心的“用”、学科中心的“序”和儿童中心的“趣”很好的结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既重视让学生了解道德概念、道德标准,又重视把这些概念、标准“物化”出来,即从“物品、事物、关系”中实际体现出来。与“物化”思想相对立的一种做法,就是进行空洞的说教。苏霍姆林斯基写道:“在学校里,不许讲空话,不许搞空洞的思想!要珍惜每一句话!当儿童还不能理解某些词句的含义时,就不要让这些词句从他们的嘴里说出来!请不要把那些崇高的、神圣的语言变成不值钱的旧铜币!”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是强有力的教育手段。通过语言讲清道理,说明是非,让学生了解社会提出的道德标准是什么,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应当的、必须的,什么是不准许的”,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单靠语言是不够的。“只  相似文献   

9.
1、激起茅盾冲突,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为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可在教学中设计一些辩论题,但这些辩论题必须具有针对性,要使题中两种道德判断既相互对立,又都有其合理性,激起冲突,以此提高学生道德评价能力。 如教了《强大的国防》后,出示“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经济、科技、国防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我们要向他们学习,走他们的发展道路”一题,让学生按正反两种观点,自行组合,进行辩论。  相似文献   

10.
一、以公正的处理消除对立绝大多数的学生都是积极要求上进的.他们在学校里要求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都能平等看待,即便是所谓的“差生”,在许多方面也希望得到同学,当然更重要的是班主任对他们的尊重.学生的对立情绪,大都与学校、班主任的处事不公、不讲原则有关.班主任有时也会因为受某种环境影响、情绪原因而草率行事.但是班主任必须严以律己,不能寻找各种“客观原因”为自己的过失辩解,原谅、开脱和迁就自己所犯  相似文献   

11.
主动接近,建立感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困生在心理上长期受冷落和歧视,他们对别人有戒备,疑心重,有对立情绪和对抗态度,要转化这种态度,老师应怀着深厚的爱亲近他们,使他们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中和具有感情色彩的教育环境中。真诚的爱会成为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当学生把你当作知心人,流着泪对你说内心的困惑时,你会感到莫大的欣慰。  相似文献   

12.
消除学生的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品德不良学生因为受到的训斥、冷遇、惩罚多于表扬、热情、鼓励,所以,他们对他人容易存有戒心和敌意,有的还错误地认为是学校“抛弃”了他们,甚至产生敌对和报复心理。因此,要矫正学生的不良品德,教育者应首先在“动之以情”上下功夫,消除学生的疑惧和对立情绪。教师应想方设法寻找师生之间的共同语言,与学生交朋友,并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解除他们对教师的戒心。然后,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从多方面进行教育,使他们从实际中体验到教师的善意和苦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怀,增强对周围人的信任…  相似文献   

13.
班主任批评学生的目的,是使其产生羞耻感,促使他们克服和改正自己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以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道德品行。因此,批评也是班主任实施管理的一个重要方法和途径。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采用启发式的批评,杜绝侮辱式的批评,不能感情用事、恶语伤人:同时要做好善后工作,密切注意批评时和批评后的“四要”、“四防”原则。  相似文献   

14.
学校每个班级里都会有一定数量的相对较差的学生,他们属于“第三世界”。如何转化这些学生,提高他们的素质,使他们在思想、学习等方面赶上甚至超过“第一世界”,是学校教师和家长都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我认为:转化后进生必须做到“六优先”: 一、关爱优先 教师的劳动成果要通过全体学生来体现。因此,对后进生仅仅做到一视同仁还不够,还必须处处厚爱一筹。在日常班级工作中,偏爱优生容易,厚爱后进生较难。后进生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思想认识跟不上,知识基础薄弱,在集体中长期处于落后的位置,因此总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情绪,怕老师提问,怕老师布置作业,怕考试不及格等等,而且不愿接近老师,甚至产生对立情绪。要转变这种窘况,教师必须主动接近他们,多关心,多过问、多给以温暖,用教师炽热的情和爱,点燃学生心中上进的火花。我们不少老师不仅  相似文献   

15.
语文学习的困难生并不是由于他们智力不够,而是因为有厌学情绪.要转变“学困生”的错误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语文教师必须在传统的“基础教学法”中融入全新的教学方式,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引导学生端正语文学习态度,使他们正确认识语文,喜欢语文,走上语文学习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6.
《我的故事》一文中,小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一个不懂教育规律、严重挫伤学生积极性的教师形象。像这样的教师在我们的教师队伍中不乏其人。他们的“教”法,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学生产生对立情绪.不利于学生学习,甚至导致有些学生厌学或辍学。  相似文献   

17.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有提供的东西让孩子们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任务要他去负担。”简单地说,就是要寓教于乐。学生乐学,关键在教师要“善教”。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环境、教材、心理状态等,以娴熟教技,恰当的教法,造成愉悦的课堂氛围,诱导学生对书本知识产生强烈的兴趣,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使他们“乐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以趣导学,让学生在愉快气氛中接受知识。从心理角度看,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强大推动力,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有快乐、满意等肯定的情绪伴随。要让学生进入愉悦心境,并能够乐此不倦地学习,这需要教师善于调节课堂心理气氛。如“暗示法”,学生在课上时会发生注意力分散,导致反应迟钝的现象,我就利用巡视的机会,通过暗示干预学生的学习情绪,对他说:“某同学做得最端正!”再如“鼓励法”,恰当的鼓励可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成功的欢乐,从而强  相似文献   

18.
一、着眼发展,合理制定教学目标由于学生在智力发展水平上是有差异的,其成长环境和各自经历不同,他们在学习上所能达到的程度也是不同的,教师在帮助学生设定学习目标时一定要从每个学生自身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不可强求统一。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设定不同的适合的学习目标。目标定得太高,学生无法实现,则失去目标的意义;目标定得太低,学生轻易达到,则学生水平得不到提高。教学中,我们对于“学困生”的教学目标定位于:掌握基本知识,跳一跳”能实现目标。学生压力和情绪困扰的最小化,能促进他们对问题的思考,使“学困生”也能迸发出学习的灵感。…  相似文献   

19.
一、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学情境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是教师为了支持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的。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饶有兴趣。因而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是重要的环节,教师要设法造成学生的“愤”“悱”状态,使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想说出来而不能。然后引导他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20.
1 “创新”教育的前提 优化教学环境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必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创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为此,首先要注重师生的情感交流,学生只有具有了良好的情绪,才能很快进入创新的佳境;其次,课堂上教师不要搞“一言堂”,让学生在活跃的教学气氛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探讨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情感与整个教学过程和谐共振。还要注意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一次次探求知识的成功中感到“我行”、“我能”,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配合得恰到好处。学生产生兴趣,就能产生强烈的创新灵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