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最近,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观摩了一堂小学二年级的语文公开课。整整40分钟,学生除了举手回答问题之外,始终保持着抬头挺胸、双手叠紧放在课桌上的坐姿。学生上课坐端正、认真听讲,这是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明文规定的,无可非议。然而,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要在40分钟内保持这种呆板的坐姿,他们会有多难受?此时,孩子们的心理会是怎样呢?“快快下课,让我活动活动,轻松轻松吧。”这可能是他们的共同愿望。听话的学生难受了,想动一动,可他心里会暗暗叮嘱自己:“不能动。我是好学生,上课乱动,老师会批评。”于是,只好硬撑…  相似文献   

2.
要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必须建解其心理特征的基础之上。学生都有异,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时刻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育,切忌一刀切,育过程本身就变的枯燥乏味。并且,在活中,家长和教师往往给学生设计了像中的发展方向,如果学生的发展稍有就会受到责难,无形中给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关注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不于因材施教,而且有利于根据学生的分发挥学生潜力。实践证明,只要学生发展是积极、健康和向上的,我们就应和鼓励。课堂教学中,只有根据学生心理水平采取与之适合的教育措施,才能好的教育效果。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教学氛…  相似文献   

3.
4.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减负”电视工作会议上指出 :“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主要表现为书本多、课程多、作业多、考试多、补习多、竞赛多 ,学生每天学习时间过长 ,睡眠严重不足” ,导致了对学习不感兴趣 ,缺乏信心 ,考试压力过大 ,整天提心吊胆 ,度日如年 ,心理负担沉重。小小年纪 ,理应“少年不知愁滋味” ,可是现在却不得不为“做作业、补习、考试……强受愁”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身体素质急剧下降。显然 ,让学生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这才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前提。因此 ,减轻学生心理负担势在必行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这…  相似文献   

5.
如何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是个老大难问题。我们一说学生负担,往往认为是指学生的课业负担。其实,学生的负担除了课业负担外,还包括心理负担。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固然很重要,且已经为人们所关注,但我认为,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同样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所谓学生的心理负担,是指学生心理上、精神上的压力。诸如自卑感、焦虑感、压抑感、紧张感、恐惧感等。具体表现为:唯唯诺诺、缺乏自信、沉默寡言、忧郁寡欢、心情紧张、提心吊胆、精神恍惚、神经过敏、自暴自弃、性格变态、逃学辍学、离家出走……这种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多…  相似文献   

6.
堵志平 《成才之路》2013,(29):34-35
作为“减负”具体实施者的教师,应善于把课堂教学变为“减负”的主阵地,着力构建优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艺术,诱导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学习热情,变“苦学”为“乐学”。那么如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负担呢?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学生负担过重是个老大难问题.我们一说学生负担,往往认为是指学生的课业负担.其实,学生的负担除了课业负担外,还包括心理负担.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固然很重要,且已经为人们所关注,但我认为,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同样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减轻学生负担的话题已经说了多年,但收效甚微,许多地方的学生依然不堪重负,学生身心健康依然每况愈下。据《广州日报》报道,农工民主党广州委员会最近对广州6所大、中学校的一次问卷调查表明,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作业难度大,65.4%的学生每天要用3  相似文献   

9.
正对学生作业的呈现性分析,可以看出,只要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对所谓作业的畏惧和对于作业的枯燥性是能够克服的。因此:通过对学生作业布置方式的调整,使我进一步理解了,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与意识,要不断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把教学的重心放到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上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由教师牵制学生  相似文献   

10.
那是几年前的一件事,有位低年级的同学叫李春,鼻孔里流着血,哭哭啼啼地来报告老师,说五年级的一位同学用脚故意把他绊倒。班主任老师一听,顿时火冒三丈,立刻找到那位同学,不分青红皂白,就给他两个耳光,并要其罚跪认错,他顿时吓呆了,当时莫名其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迫于老师的威严,跪在地上。当看到李春同学时,他才想起刚才的一幕:原来他从李春身旁经过时,李春突然被一块石头绊倒……。“不是我,是他自己跌倒的。”他不承认是自己的错,班主任老师见他不但不认错反而“顶撞”,更是恼火,还饿了他一顿饭,要他写出检讨书并…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学生课业负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学生学得轻松吗?没有,因为教育者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负担。其实,学生在课堂、学校、家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远超过了课业负担,严重妨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导致心理疾病,从而引发诸如出走、自杀、凶杀之类的恶性事件。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昵?笔者认为:减负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轻松、和谐、自然、怡人的心理成长环境,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让学生置身其中,才能学得好、玩得好、长得好。[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笔者多年从事教育工作 ,想就造成学生学习心理负担过重的原因及对策 ,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一、形成学生学习心理负担过重的主要因素首先是学校因素。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重知识教育 ,轻素质教育 ,学生考试分数成了评定教师与学生优劣的唯一依据。其结果 ,导致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的都是为了考试。这偏离了党的教育方针 ,不能正确理解教育和学习的根本宗旨 ,这是造成学生学习心理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其次是教师因素。在“考试”思想的指导下 ,单纯抓学习 ,把学生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 ,布置大量的作业 ,让学生购买过量的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学生课业负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而学生学得轻松吗?没有,因为教育者往往忽视学生的心理负担。其实,学生在课堂、学校、家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远远超过了课业负担,严重妨碍了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导致心理疾病,从而引发诸如出走、自杀、凶杀之类的恶性事件。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现状呢?笔者认为:减负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轻松、和谐、自然、怡人的心理成长环境,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让学生置身其中,才能学得好、玩得好、长得好。  相似文献   

14.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做作业是学生通过积极思维,运用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我们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目的等思想教育的同时,还要认真研究学生的作业心理,仔细钻研各种习题,把握习题的层次和难易度,充分挖掘习题的潜力,进而科学合理地布置学生作业,从而达到为学生减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校长的主要精力应该是抓教学,校长不抓教学就是失职,但做起来却很难。几年来上级领导向我们提出了好多要求:“三教(全日制中小学、农民业余教育、农村幼儿教育)一齐抓”。“一长抓两校(全日制学校和多种形式业余学校)。”“校长要管教、管人、管财、管物。”可是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呀?  相似文献   

16.
一、赋予试卷情感语言的必然性与可行性“考考考 ,教师的法宝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流传多年的这句话 ,饱含着学生对考试的厌烦、畏惧、怨愤、无奈等种种复杂情绪。这里还是让我们先来看一组镜头。Ⅰ .进入考场 ,就表现出心跳加快 ,面红耳赤 ,头脑一片空白 ,自始至终不敢抬头看一眼老师。Ⅱ .答试卷时书写颤抖 ,一时找不出答案便抓耳挠腮 ,浑身出汗 ,更有甚者当场晕倒。Ⅲ .很多同学一拿起试卷 ,动笔就写 ,没有浏览一下整个试卷 ,对试题的份量和难度没有大概的了解 ,时间分配不当 ,考试结束试题还没做完 ,甚至连自己的班级、姓名都没写上…  相似文献   

17.
18.
学生心理负担过重与教师品德修养有着很大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我们经常会看见这样一些现象 :有的老师稍不如意就大为恼火 ,说学生“真是个笨蛋”、“你就知道吃”、“谁都比你强”,等等。一句句讽刺、挖苦之言尖如钢刀 ,深深地刺入学生幼小的心灵 ;有时学生没完成作业或做错了题 ,老师一句 :“给我写 1 0遍”学生就得乖乖听从 ,辛苦疲惫自不必说 ,单是心灵的创伤就永远难以抚平。学生长期处于这种紧张、压抑的心理状态中 ,常常会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 ,有些孩子甚至对学习、对学校和教师产生逆反心理 ,以致于酿成一些悲剧。要想扭转这种…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中刻不容缓的问题,要切实认真加以解决”。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是目前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减负是减轻学生不必要的过重负担,它包括课业负担、心理负担、经济负担。其中。心理负担是最大的负担。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在心理方面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紧张的学习负担、家长过高期望、老师以分看人、同学之间的攀比以及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现实,无不像磐石一样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成为他们的心理负担。这些心理负担往往比繁重的课业更能摧残孩子的身心,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得本该天真烂漫、无忧无虑、兴趣广泛的孩子变得过早老成世故,整天心事重重,甚至产生心理疾病。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王极盛教授曾对全国30多所学校的2万多名学生进行长达3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存在或重或轻的心理疾病和人格缺陷。由于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