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些耳熟能详的诗句出自李商隐之手。李商隐是怎样的一个诗人呢?  相似文献   

2.
元好问持正宗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在《论诗三十首》中,肯定了李商隐诗之“精纯”.赞扬它世代受到人们的喜受.但对其隐晦处略有批评.同时认为不十分“雅正”,更进一步斥乏为“新声”,这反映出他诗论中的保守面。元好问对李商隐是在肯定的基础上有批评,他是辩证地评论李商隐的。  相似文献   

3.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写的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傍晚出游乐游原时的所见所感,它的大意是:“临近黄昏,心情不畅快,赶着车子登上古老的‘乐游原’去散心;夕阳下的原野,风光无限美好,可是黄昏已到,好景不长了”。可见,“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诗  相似文献   

4.
元好问持正宗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在《论诗三十首》中,肯定了李商隐诗之“精纯”,赞扬它世代受到人们的喜受,但对其隐晦处略有批评,同时认为不十分“雅正”,更进一步斥之为“新声”,这反映出他诗论中的保守面。元好问对李商隐是在肯定的基础上有批评,他是辩证地评论李商隐的。  相似文献   

5.
杨国平 《高中生》2011,(5):10-11
黄昏是一个永恒的写意符号,是古今中外诗人、散文家的宠儿。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让很多人踌躇不已;李清照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让人生发几许闲愁。而在何其芳的《黄昏》中,他以黄昏作为梦的背景,以精致的、灵动的抒情性语言勾勒出虚拟的景象,使梦提前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对李商隐咏史诗的思想内容进行具体而全面的研究与探索,展现诗人对当时社会生活的深切关注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无限忧思,揭示出李商隐迥异于时流的过人的政治胆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李商隐其人其诗.  相似文献   

7.
唐诗在经历了盛唐和中唐的两个发展高潮后已渐渐失去了原先恢宏博大的气势。而崛起于晚唐前期诗坛的李商隐,却以他独特的风格,特殊的艺术魅力,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为唐诗展拓出新境界。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奚谷)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一生经历了唐的三代皇朝,仅活45岁。李商隐所处时代,正是唐王朝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与深化中走向没落的时代,唐王朝气数将尽,政治黑暗,皇帝昏庸,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分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无可奈何花落去”他的这些著名诗句正象征性地显示了唐王朝无可挽回的没落趋势和悲剧结局。在李商隐逝世后十多年唐王朝终于在黄巢、王仙芝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很快就土崩瓦解了。  相似文献   

8.
李宪生 《天中学刊》1998,13(1):50-52
李商隐是晚唐著名诗人,其诗作包蕴密致,沈博绝丽,至今慕者如云。王蒙(李商隐研究会名誉会长)认为,中国的古诗,特别是李商隐的诗,有一种绝对性。他的纯粹性和普遍性、深刻性是无法比拟的。①李商隐独特的诗歌艺术的确有许多是值得今人去重新认识和研究的。在此仅就其《无题》诗意象方面的特征微加探讨,略表浅识,以求教于方家。真情的凝聚心灵的浓缩李商隐生活在国势日衰,朋党争斗的晚唐时代。此时,李白式的“裘马颇轻狂”的生活,杜甫式的“致君尧舜上”的理想,以及两位大诗人开拓的豪放、沉郁顿挫的诗风,都已不合时宜。于是李…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诗坛史上,唐代是群星灿烂、诗杰辈出的一个朝代。生活在晚唐的李商隐,是其中富于文采、独具风格的皎皎者。李商隐毕生创作,孜孜追求诗的艺术境界,加之他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使他的诗风具有“烟笼寒水月笼沙”的朦胧美感。金代诗人元好问曾对之慨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恰切而真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的名字同他的绝妙好诗早已进入千家万户.即使读书不多的人,对于“昨夜星辰昨夜风”、“心有灵犀一点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一类感人肺腑、动人心魂的诗句,也能随口道出.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李商隐的名字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响亮,他的那些以“隐僻”著称的妙不可言的诗歌将被更多的读者理解和接受,愈来愈受到世人的喜爱.因为在新世纪,人们要求提高物质生活品质之外,对精神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遵循科学管理的同时,人类将获得更多的自由,人性将得到进一步解放,人的各种隐情各种奥秘以及难以言说的感觉,将以多样化的方式和手段大胆地表露于外,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广泛和深入,将远远地超过往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李商隐那些以描写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细腻曲折的爱情心理为最大特色的诗歌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难道不像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心理研究一样产生轰动效应?  相似文献   

11.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约813一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是晚唐最为出色的诗人之一,与杜牧并称“小李杜”。他创作颇丰,尤擅律诗和绝句,无题诗更是堪称一绝。李商隐的诗作构思精妙,情致婉曲,辞藻华艳,风格秾丽。他还喜用典故,过分用典使得他的部分诗作意旨隐晦,难于索解。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富艺术独创性的大诗人之一,他的爱情诗不仅是唐代爱情诗的奇葩,在历代文人的爱情诗也是不可忽视的佳作,在我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在爱情的世界中,李商隐得到了无限的感伤和悲情。在他的诗作中,大都诗情真事实,含蕴繁富,意绪深长,缠绵往复,深细婉曲,凄艳迷离,极富艺术魅力。诗人将三次爱情的失落与仕途的沉浮、身世的悲慨杂糅在一起,构架起作品中悲叹伤情的美感,李商隐运用一系列的艺术手法,熔词铸语,将“无端”的思绪和混沌的心灵与爱情的悲情互相交融在一起让其爱情诗充满着感伤、哀叹和朦胧凄艳。  相似文献   

13.
归路月黄昏     
朱自清化用了李商隐的一句诗,他说:“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同样的落日,同样的平原或山川却有不一样的情感。或“把酒临风”或“已是黄昏独自愁”,难道沉寂不动的环境真能左右我们的情感撼动我们的心灵?如果不是又是为何?  相似文献   

14.
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把春蚕的执著、坚贞、奉献精神表现到了极致,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人们赞美教师就像春蚕一样“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默默无闻无所图,织就锦绣暖人间”。  相似文献   

15.
一提起李商隐的诗 ,可能有人会说 ,读不懂的诗 ,写得再好又有什么价值 !这真是“诗家都说西昆好 ,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论诗绝句》)啊 !确实 ,李商隐的大量诗作是喜欢堆砌典故 ,含蓄蕴藉 ,隐晦难懂。但这并非要故作玄虚 ,卖弄风骚 ,而是有其深刻的根源的。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有代表性的诗人。他热切关注现实政治和国家命运 ,抱负远大。但却生活在唐王朝濒于土崩瓦解的末世 ,真是“生不逢时”。所以尽管他自小聪明 ,刻苦好学 ,才华出众 ,1 6岁便登上仕途 ,也还是逃脱不了卷进派系斗争的旋涡。起初被属于牛党的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聘为幕…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晚唐诗坛上出现一位如谜一般的诗人,他就是李商隐。他的诗具有鲜明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清冯浩曾誉之为晚唐诗坛之“巨擘”,可见一斑。但由于他的诗写得隐晦曲折,难解其要义,所以长期以来评价颇不一致。对于李商隐的无题诗,更是众说纷纭。有的人攻击它为“帷房淫语”,有的人称赞它为“爱情奇葩”,有的则赞叹它“言近远”,有的却批评它“晦涩生僻”……是什么样的艺术形象使得人们这样抑扬褒贬,莫衷一是呢?值得注意的是:理解的分歧丝毫未冲淡无题诗的艺术魅力,反而使更多的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本文试图从李商隐无题诗(主要是以…  相似文献   

17.
唐朝诗人李商隐有诗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现代散文家朱自清却反其意而用之:“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我们的语文教学能否也能多一些反其  相似文献   

18.
李商隐是我国古代著名诗人,他的无题诗在文学史上影响很大。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独特的情感品质,此类诗中所流露的“温柔敦厚”的心性和“忠爱缠绵”的情感态度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刘卫平 《文教资料》2010,(10):17-18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抒情诗人。在晚唐诗歌创作的各个流派中,“温李”一派为大宗,其内部以温庭筠和李商隐为正宗。而李商隐又不限于这一派的正宗,他综合了前人丰富的艺术成果.融汇铸合成自己独特的情深词婉和风格.他的成就和影响超越了“温李”诗派的范围,达到了晚唐诗坛的高峰。  相似文献   

20.
帘、幕、帷等是我国古代生活中重要的日常用品,也是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审美意象。它们以较高的频率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出现,是构成他诗歌中的“隔”与“幻”境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李商隐形成“深邃遥邈”诗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