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地震震撼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温家宝总理慰问北川中学师生时,在黑板上写下四个大字"多难兴邦",以此勉励复课学生在磨难中要更加坚强.那么,"多难兴邦"有何深刻的内涵?在我的学生视野下,是怎样解读的呢?于是,我组织学生上了一节"围墙"外的语文课,感悟它里面的辩证关系,同时感受中国人的坚强.  相似文献   

2.
一位朋友的儿子先是在加拿大读小学 ,那里的老师批改作业从来不在学生的本子上打“×” ,学生做得不对就在作业本上打“?”。那孩子后来回到中国上学 ,老师在作业上老是打“×” ,于是他感到太受伤害 ,气得老哭 ,叫嚷着不肯去学校……乍一听这事 ,我觉得非常可笑 ,但笑过之后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 ,我开始观察学生对这两种批改符号的反应。我把学生分成A、B两组 ,A组学生的作业错后使用“?” ,B组学生的作业错后使用“×”。结果 ,我发现A组的学生看到错题后会立刻皱起眉头 ,随即便会思考并及时动笔在旁边给予更正 ,订正的速度较快 ;…  相似文献   

3.
一次教研课,我上的是《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前我查阅了厚厚的资料,摘录了大量的笔记。上课时,我旁征博引,口若悬河,学生也听得入了迷。课后。我等来的“赞美”却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我的听课对象是六年级学生,而我上的是“一堂精彩的高中语文课”,他们能听得懂吗?他们能理解多少?他们是被我教“明白”了还是被我教“糊涂”了?  相似文献   

4.
随着上课铃声,我像往日一样步入教室。咦,教室里怎么乱哄哄的?看着我由晴转阴的脸,学生渐渐安静下来?我迈上讲台,正准备喊“上课”,“哥哥,我们出去玩!”一个稚嫩的声音冒了出来,学生们也随即哄堂大笑起来.这是谁啊?我寻声望去,只见刘峰同学的座位上竟然坐着…个三岁左右的小男孩?他身上、脸上沾满了污迹,双手紧紧拽着半蹲在他旁边的哥哥,  相似文献   

5.
《教育文汇》2007,(6):11-11
近日,江西某女生为了不误考试,不惜冒着生命危险,暂缓手术,以近乎虚脱的身体坚强走上考场的故事,极有可能成为又一部广为流传的“励志片”。不可否认,她的求学精神着实令人感动。坚强的意志品质也确实值得人们尊敬。但是当“考试完毕,已经虚脱的学生被火速送进医院手术室”。这样的一幕如此以“生命”为代价的“考试”是否值得宣扬,是否值得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6.
庄彩琴 《广东教育》2011,(12):64-64
课堂上。学生造句时常常是耳熟能详的那几句:“太阳像个大火球。”“大象的耳朵像扇子。”虽然正确规范,读起来却少了点“韵味”。如何让学生遣词造句“灵动”起来?课堂上,我这样做。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经常有家长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语文怎样学?”“作文怎样才能写好?”“我给孩子买了各种各样的作文书,可文章还是半页长,成绩仍是上不去。唉,真是愁死人!”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怎样才能诱发他们写作的欲望呢?  相似文献   

8.
薛元荣 《中国德育》2007,2(7):74-74
下午放学时候,我在楼梯口遇到了我的学生玲雅和小燕。“薛老师,下个星期我要送你一张贺卡。”玲雅说。“老师,你人好。我也要送。乔老师太凶,就不送了。”小燕说。“人好?是吗?我怎么不觉得?”背后还会“议论”老师,这群小家伙。“不算好,马马虎虎吧。对你们好,可是咱们班的成绩上不去呀。”我受到了学生的“表扬”,心里有些洋洋得意。被学生“表扬”一句“你人好”,酸楚中有一丝甜蜜的感觉。我这个语文老师“好”在哪里?想了想,大约有这样几点。  相似文献   

9.
《教育科学论坛》2010,(2):67-69
2008年5月23日,温家宝总理来到绵阳长虹培训中心,在北川中学高三(1)班的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难而后兴”是中华民族经历国殇的历史必然回馈,也是北川中学感恩、自强的新生之路。北川中学的新生,是对“多难兴邦”的具体注脚,更是对国家、社会和自己的应有交代。  相似文献   

10.
一次课上,我让学生誊写作文。巡视时,我发现有个学生竟然竖着誊写。当教师的都知道,要求学生誊写作文,不仅是为了让学生练字,也是为了培养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我问他为什么这样时,他竟振振有词:“是在学古人啊!古书不都是这么写的吗?”听他这样说,其他学生都看着我,有的还“不怀好意”地笑了笑,似乎在说:“他就这么写,看你怎么着?”  相似文献   

11.
一、结合生活体验 ,改编本课例题。在教学“比例尺的应用”时 ,教师先在黑板上挂出比例尺是六百万分之一的中国地图 ,接着亲切地说 :“我国幅员辽阔 ,有许多的名胜古迹 ,我想知道大家去过哪些地方?有什么感受?”话音刚落 ,教室顿时热闹起来。生1 :我去过上海 ,游览过外滩……觉得上海真是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生2 :我到过黄山 ,看到了黄山的松……黄山的景色真是太雄伟壮丽了!接着我说 :“今年暑假我准备到首都北京去游览 ,我想请同学们应用比例尺的知识 ,根据这张中国地图 ,求出我们蕲春县到北京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我采取让学生小组…  相似文献   

12.
与同事交流,经常会说起彼此的困惑:“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出问题呢?”是啊,学生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的问题就少了甚至没有了呢?带着疑惑,带着期待,走进了新课程的教学。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不断地思索着这个问题,并始终关注着学生的“问题意识”,努力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每个学生潜心读书,  相似文献   

13.
《少先队小干部》2010,(1):20-21
要是老让这些坏女巫在你耳边喋喋不休,我敢说,不管你下多少回决心,也还是个糊涂蛋,成不了明白人。怎么办?只有请“精明天使”来帮忙。“精明天使”也有帮手啊,那就是“勤奋”、“随顺”、“坚强”三位天使。他们会怎么帮助你呢?我们还拿温课,备考做例子。  相似文献   

14.
我在执教第八册第23课《全神贯注》时 ,对学生不熟悉。心想 :情况不了解正应该通过质疑使上课更有针对性。我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 :把课文读通顺、读熟 ,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很肤浅 ,大部分是对某个词的不理解。如 :“挚友”是什么意思?“仪态端正”怎么理解?我在肯定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的同时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如从题目上质疑、从内容上质疑、从课文内容的前后联系上质疑等。学生很快提出 :课文为什么以“全神贯注”为题?罗丹是怎样全神贯注工作的?茨威格的出现起什么作用?……我归纳学生…  相似文献   

15.
在上《我们在呼吸》一课时,根据教材安排,我先组织学生体验“屏住呼吸后你有什么感觉?”在学生体会到呼吸的重要性后,紧接着提出了下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怎样呼吸的呢?”  相似文献   

16.
这是发生在某校科任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起冲突:两个学生在课堂上互抢帽子。老师点了一个学生的名:“你为啥不听讲还捣乱?”学生:“他抢我的帽子。”“他为什么只抢你的帽子?”学生无话可说,只好反诘:“你为啥只批评我?”批评教育形成僵局,场面尴尬难堪,批评教育失效!  相似文献   

17.
对于形近字“虚”和“虑” ,平时运用时 ,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将“虚”、“虑”用错 ,经常把“虚心”写成了“虑心”。区分这两个字 ,我从字形分析入手 ,先在黑板上板书这两个字 ,问学生 :“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立刻回答 :“部首都是‘虎’字头。”然后 ,我指着“虚”字启发学生 :你们平时在做作业时 ,遇到不懂的难题应该怎么办?学生回答 :“要虚心请教老师或同学。”“对 ,要记住‘虚心’的‘虚’里面是个‘作业’的‘业’字。”我慢慢地说。接着又指着“虑”字 ,对学生说 :“这个字里面有个用心的‘心’字 ,那么 ,在课堂上当老…  相似文献   

18.
作文课上,一个平时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忽然抬起头,用胆怯的眼我看着我,欲言又止,但手中的笔始终不能落到纸上。过了一会儿,他又这样看着我。我看他那样子,知道碰到挡路的字了。于是我便和颜悦色地问:“×××,你什么字写不出?”见我叫他,他红着脸忸怩地站起来说:“‘可以’两个字怎么写?”顿时我的火气全上来了,真想大声呵斥他:“五年级学生连这两个字都不会写。”但我看到他那乞求而又可怜的目光,我强忍住了火气,把“可以”两个字写在黑板上。有的同学听到他问这两个字,发出了嘿嘿的笑声。我向这几个笑的学生扫了一眼说:…  相似文献   

19.
孔样立 《课外阅读》2011,(1):199-199
一次语文课上,我问学生:“你们认为语文作业中什么最难?”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的回答:“作文。”学生为什么普遍认为作文这么难呢?我认为主要是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说,脑子里缺少写作素材。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让学生学会积累。  相似文献   

20.
王建军 《上海教育》2007,(6A):24-25
“山里学生有电视看吗?”“他们用什么教材?”“他们有钱买邮票和我们联系吗?”……这些都是我赴滇支教前,上海学生要我解答的问题。带着一腔热血和同样的疑惑,我来到了祖国西南边陲——孟连县红塔中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