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阅读教学,‘读’占鳌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的观点正引领着语文教学。不难理解,这些观点都强调了"读"的重要性。可是,部分教师却片面地将"读"引入了课堂:大声读、小声读,女生读、男生读,个别读、小组读,通篇读、局部读;读的效果不问,只要课堂上有读,他们就认为这是规范的语文课。殊不知,读不是外在的表现,而是内在综合的呈现。  相似文献   

2.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但读并不是放任自流地读、毫无目的地读,而应是读有指导、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质量。如何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呢?我认为,关键是在激发学  相似文献   

3.
教师主要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感悟语言,在读中培养语言感受,在读中陶冶情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以境诱读、以读引读、以说带读、以练导读、以评促读的基本策略保证学生充分地读,促进学生自主地读,从而达到"以读促思,以读激情,读中感悟,读中迁移"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韩风芹 《中国教师》2013,(Z1):114-114
学语文离不开读,读离不开评。离开了点评的读,课堂上起初朗朗的读书声渐渐消失,没有评价的读,学生很快就失去了兴趣。声音很快就低下来。评价能激发读,带动读,让学生读的抑扬顿挫,读的慷慨激昂,读的气吞山河,读的淋漓尽致……读是老师和学生课堂互动的桥梁。学生在读中才能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才能感悟人物的情感变化。  相似文献   

5.
"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练"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但读并不是放任自流地读、毫无目的地读,而应是读有指导、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质量。如何真正做到"以读为本"呢?  相似文献   

6.
吴丽蓉 《学子》2013,(6):63
一、以读为本,夯实"双基"读,是学生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是学生理解、感悟、思考的前提。读通、读顺是理解课文的前提。我们常常把读分为以下几步:初读一读顺一熟读,品读—感悟,诵读—积累。读通课文,指的是学生对课文在初读阶段反复读,达到基本读通的要求,也就是读得不错、不漏、不添、不倒、不破(读破句),比较顺畅地读完课文。比如,高年级可采用预习课文五步法,即:一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二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三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并查资料弄懂;  相似文献   

7.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采取"联读"有着积极的作用,"联读"有组诗联读、诗文联读、诗书联读三种方式。组诗联读可以同诗人作品联读,同主题作品联读,同表现手法作品联读;诗文联读可以将古诗词与现代文和小古文联读;诗书联读可以将古诗词与绘本和文化类的整本书联读。"联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8.
读书迷     
冬冬是个读书迷,他用5天的时间读了一本200页的《趣味数学》书。他第一天读了12页。后来,他越读越爱读,一天比一天读的页数多。第三天读的是第一天、第二天读的页数之和;第四天读的是第二天,第三天读的页数之和;第五天读的是第三天,第四天读的页数之和。同学们,你们知道冬冬第五天读了多少页吗?  相似文献   

9.
有效解读文本,精心设计读的各个环节,有助于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时刻关注效率,设计有效读的环节,让学生乐读、善读、读到位。课堂教学中设计多种有效阅读的环节,引导学生读中感、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得。  相似文献   

10.
读山     
我常常去读山。远远地读其苍茫,近近地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深沉。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  相似文献   

11.
读是有层次的。不单单在效果上会把读分出高下来,情趣上、意味上甚至作用上也可以将读分为一二三等。既然要读,就应该追求读的高规格,就应该视读为教学艺术的浏览器。慧读与悦读当是层次最高的了,我称之为读中的奇葩。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努力去求得这两种读。  相似文献   

12.
共读是阅读教学的常用方法 ,教师要做好优化处理,在共读机制设置、共读运行程序、共读组织形式选择、共读效果评价等方面做出科学规划和探索,让童话教学充满张力,给学生阅读学习创造良好机会。师生共读、生生共读、亲子共读,这是共读的基本组织形式,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确保共读教学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中,无沦是情感体验、个性感悟,还是语言文字训练,都应该以读为凭借物,以读为中介环节。读是感的基本前提,无感何以能悟呢?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理解、读中揣摩、读中品味、读中有所感、读中有所悟。  相似文献   

14.
黄嘉驰 《教书育人》2009,(12):58-5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于是乎,课堂上书声朗朗,读声灌耳。然而,是不是在课堂上我们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读就有效了?怎么样读才有效?读的有效性,就是在一个时间段能看出读的指导过程和读的能力提高的过程,即课堂上读的“增量”。在阅读教学中应努力提升读的有效性,以读代讲,以读促情,以读明理,进而提高学生言语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以读代讲古文新读"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古诗文时总结出来的学法指导模式。经过探索,实践过程大致分四步走,即:读中学读,读中释意,读中入境,读中悟情。  相似文献   

16.
曹静 《学子》2012,(11):61-62
一、引读之解读:问渠哪得清如许引读就是在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的写作特点,在关键性的地方提点一下,引导学生朗读的一种方式。引读不同于"领导读"或"交互读","领导读"是教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交互读"是甲组读第一句,乙组读第二句。引读则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教师的提纲挈领,经过思考理解,...  相似文献   

17.
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就是语言积累的过程。”当然读要有法,读要有味。理读、批读、美读,这三者都是品读文本的形式。理读是从整体初步体验文本的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等;  相似文献   

18.
程言峰 《师道》2009,(6):1-1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以读为本”的口号倡导已久。“读”成了阅读教学中历久不衰的主旋律。名家示范,新秀展示,教学研讨,竞赛交流等林林总总的阅读课上,指读、范读、领读、轮读、表演读、分角色读、男女生赛读……真可谓书声琅琅,“读”领风骚!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与古诗词的教学,强调的都是熟读成诵。姜树华老师执教文言文《东施效颦》,整堂课都指向了一个"读"字。听读、自读、跟读、指导读、诵读这些读的形式,让学生学会了猜读、对照译文读,进而熟读成诵。一个"读"字实现了文言文的学习路径。  相似文献   

20.
读为主线     
在古诗文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读为主线、以读为本的理念.读要有目的地读,有层次地读,有实效地读,还要运用多种形式来读.让我们的孩子在古诗词的学习中,能够习得祖国的语言文字,获得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积攒千年的经典美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