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德培 《班主任》2008,(4):35-35
那一年,我担任初三班主任。剐接班不久,就有老师向我透露:这个班上有几个“好汉”,过去学习成绩不错,不知什么原因,后来变成了后进生,你要多加注意。有了这个提醒,我就留心起那几个“好汉”来。有一次,这几个“好汉”在一起谈论自己过去的一些值得骄傲的事情。我走近听他们谈些什么。一个学生说:“好汉莫谈当年勇。”大家便不再说了。我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他们的心理,他们怀念自己光荣的过去,又有些自卑。  相似文献   

2.
人的尊严与教育的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有尊严的需要,尊严有普遍性尊严和获得性尊严的区分。为每个人所享有的普遍性尊严其实也是一种获得性尊严,是人类从古至今奋斗所获得的成就。获得性尊严是自尊与尊重的合奏,以自尊为前提,在尊重中得以实现。作为一种自觉的文化活动,教育也有尊严的需要。教育的尊严是获得性的,既取决于教育对自身内在价值的坚守,也依赖于国家与其他社会系统对教育的尊重。教育是人实现尊严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所有的教育存在样态都有益于人实现尊严,只有尊严的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帮助教育主体获得尊严。  相似文献   

3.
对荒诞世界的最初惶惑--表现主义戏剧的过渡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0年前后是欧洲发生巨变的时代,理性世界的崩溃使人们把握不到宇宙事物间的固有联系,艺术同现实生活的对应原则亦失去意义.但表现主义文学,尤其是戏剧还处在由外部而内心,由具象而抽象的过渡阶段.本文通过对三部表现主义戏剧代表作的具体分析,来说明其过渡状态,并呈示其悲观日深的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4.
人有钱有权,就有地位,有“面子”,就有尊严和价值。这种价值观与罗尔斯在《正义论》中关于人的尊严的基本思想背道而驰,也是违背价值论的基本精神的。尊重人的尊严,就要按照正义的原则安排社会各项制度,要树立人人平等、人人都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观念,要使人从虚荣回到现实。  相似文献   

5.
作者通过总结现代文学史中三次人的价值的发现,阐发了“文学是人学”的理论。指出在新时期的文学中,人的价值才有了真正的体现,人的地位得到了真正的复归。  相似文献   

6.
滕彪 《学习之友》2011,(11):18-19
我学法律、教法律,也做兼职律师,平时打交道的大多是各种各样的法律人。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未至80年代前半期文学的总体考察,把这一时期文学中的思想内舍概括为人道主义精神,并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思潮的生成进行了社会学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从人学的视角洞察教育平等,可以看出人尊严的平等是教育平等的内在依据,而人个性的发展则是教育平等的应有之义,二者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两个基点。  相似文献   

9.
人的尊严既包含着人的人格尊严,也包含着人的身体尊严。但长久以来,人们总是强调理性精神上的人格尊严,而忽视了人的身体尊严。女性身体所拥有的固有尊严和价值总是被人们刻意地压制、贬低甚至诋毁。人的主体性决定了女性身体的非客体性及其尊严的独立存在,女性只有获得身体尊严才能真正实现其人格尊严。切实维护女性的身体尊严不仅是一种道德理念,更应是具体的法律实践。在法律上,衡量女性身体尊严受到侵害的实质标准是其身体沦为客体物。  相似文献   

10.
要摆脱生命的不幸,就要让生命之光点亮人类的村落;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潜力,就要让他们理解做人的价值;要使学生长大合理地做人,就要让他们懂得做人的尊严;  相似文献   

11.
经历过严寒.才真正感受到春天的温暖:经历过黑白颠倒,人性遭践踏,才真正体会到人的尊严的珍贵。 1977年“四人帮”已粉碎,但套在教师头上的“两个估计”枷锁还未打开。出于10年“文革”高压下的恐惧.许多教师不敢说.不敢干,徘徊观望。  相似文献   

12.
尊严,是人的高贵性的体现。实现人的尊严,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条件。对人的尊严及其实现的执着追求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因子。本文从解读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尊严的内涵入手,对影响人的尊严实现的内外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人的尊严的实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人生·生命     
童丽 《新读写》2008,(7):73-83
人生,是指人的生存和生活,是一个为自己而创造的过程,也是一个让自己发光发热的瞬间。人生如书,一本深沉厚重的书,一本一辈子才能写完、读完的但并非所有的人都能写好、读懂的书。人的生命不可能有两次,生命的孕育、诞生和显示本质是一种无比激动人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河风 《青海教育》2006,(7):8-10
人这一辈子,若下决心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可以无钱,可以无权;可以无产,可以无业;可以无不朽功勋,可以无惊人壮举,但不可以无为人的责任,无为人的尊严,不可以无羞耻感。孟子曾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意思就是说:人与禽兽的差别实际上并不很多,其距离也许仅一步之遥。稍一疏忽,就可能从人界堕入兽界。人之所以为人,不外乎明礼、知耻、要脸面的缘故。民间有俗语说得十分精辟到位:人不要脸鬼也怕。所以孟老夫子又云:知耻近乎勇。  相似文献   

15.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强文化建设,而文化建设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建设。目前我国学术界关于道德建设问题的主要观点可以分为三派:国粹派、自然派和高举派。这三派都存在着理论缺陷,在实践中也必然收效甚微。加强道德建设应以维护人的尊严为主要目的,以普遍理性为原则,以合理期望为旨趣来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建设。  相似文献   

16.
安乐死的宪法学思考目的在于提供安乐死的国家立场。从宪法权利的观念看,安乐死的争论主要围绕着生命权的本质展开。生命权的本质是自由权,也就是个人自主安排自己生死的权利,这种权利可以授权医生协助其安乐死。对于非自愿的安乐死患者,可以基于人的尊严的理由对其进行安乐死,因为人的尊严是比生命权更高的价值。但是国家将这种选择交给了患者的家属。  相似文献   

17.
实现人民梦,根本在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获得尊严。人的尊严具有丰富的内涵;人的尊严是实现人民梦的价值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实现人民梦就要敬畏和关爱生命,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构建公正和谐的社会关系,提升思想品德素质,改善社会风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人的生命尊严、人性尊严、人道尊严、人品尊严、人格尊严、人权尊严。  相似文献   

18.
人的尊严伦理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尊严是人的生命形式所享有的、区别于物和其他生命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尊贵和庄严,指人的生命尊严、人性尊严、人格尊严等应受到最起码的尊重,是自尊与他尊、尊己与尊人的有机统一。尊严具有丰富的伦理内涵和理论渊源。维护人的尊严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具体体现,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甘肃作家杨显惠在多部作品中反映了大饥饿时代人的生存权利被践踏的历史事实,《夹边沟纪事》展现了右派这个特殊人群的生命哀歌,而《定西孤儿院纪事》则从大饥饿时代定西普通人的生命悲歌来揭示生活的悲剧,用纪事的形式再现那段历史,警醒我们对个体生命权利的尊重。杨显惠的努力对当代文坛很重要,他所做的是为我们的民族记忆添砖加瓦的工作。文学的帮闲和帮忙从来是文学不能独立于世的软肋,但真正超越时代的文学都是人类良知的真实流露。杨显惠的努力是一个坐标,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在人类性和普世性的认识上的一次升华。  相似文献   

20.
人的尊严是高尚的、无价的,每人都想维护自己的尊严。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维护他们幼小的心灵;如果老师有歧视侮辱学生的行为,其后果是严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