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中共随即开展了同地方实力派杨虎城、东北军张学良等的统战关系,谋求建立红军、西北军和东北军"反蒋抗日"合作格局,推动和领导抗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依据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提出"逼蒋抗日"方针,争取"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二二事变",导致东北军内讧。中共尽力维护红军、东北军、西北军三方合作关系,共同应对蒋介石国民党政治、军事压力,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最终实现"联蒋抗日"。  相似文献   

2.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东北军主要部队密切合作,积极抗日。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团结东北军共同抗日,在东北军中秘密发展党的组织,并为营救张学良做出努力。在鲁南、晋西北、冀中等敌后战场上,八路军与东北军并肩作战,共同对敌。面对蒋介石发起的反共磨擦,东北军主要将领予以坚决抵制,部分官兵由此走上新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宁得失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评价。就“失”的方面而言,张学良此举不仅使自己终生陷于囹圄,而且使东北军迅速瓦解,使西北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三位一体的抗日同盟解体。就“得”的方面而言,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宁不仅促进了国共合作的形成,而且给蒋留下了面子,使其心理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平衡,从而保护了东北军、西北军其它官兵的安全。张学良以个人之失换来民族之得,我们切不可以“轻率”二字简单定论。  相似文献   

4.
一九三六年二月,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全国人民的抗日运动,以实际行动促使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乃组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由陕北渡河东征。但我军的这一正当行动,竟遭到山西反动派阎锡山的重兵阻挡。同时,蒋介石又调集十多个师的兵力,协同阎军堵截红军,并令东北军、西北军等进攻陕甘革命根据地。为顾全抗日大局,促进蒋介石及其部下的觉醒,中共中央命令红军于四月底撤回河西。五月五日,毛泽东、朱德发表了《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指出:国难当头,双方决战,不论胜负属谁,都是中国国防力量的损  相似文献   

5.
西安事变后周恩来到达西安时间小考张建芳1936年工2月12日,以张学良为首的国民党东北军和以杨虎城为首的国民党西北军,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在多次进谏蒋介石无效反而遭到斥责后,被迫在西安扣留了前来部署“剿共”的蒋介石和正在西安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  相似文献   

6.
周恩来舌辩宋美玲杨栋斌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出于爱国热忱一举扣押了反对抗日、积极“剿共”的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彼时西安局势复杂,各方虎视眈眈,剑拔弩张,情况危急。一方面东北军、西北军将士主张杀蒋以揭竿起义,抗日救...  相似文献   

7.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到达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调军"剿共"。张、杨二将军忍无可忍,终于在12月12日实行"兵谏",扣压了蒋介石,并提出八项抗日主张。中共中央从民族大义出发,审时度势,作出和  相似文献   

8.
1937年7月,日本法西斯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国民党终于放弃了“剿共”政策,实现了与中共的抗日合作。但抗战时期国民党的联共抗日政策却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生演变。一 1936年12月,西安发生了国民党东北军、西北军对蒋介石的兵谏——“西安事变”。该  相似文献   

9.
红军、东北军和十七路军“三位一体”的抗日军事联盟的形成,西安事变的发生,都可视为毛泽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结晶。西安事变期间,毛泽东经历了由主张公审蒋介石到释放蒋介石的思想转变,最终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虽然没有使“三位一体”的抗日军事联盟得到巩固,但却促成了国内和平和更为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到来。国内和平的出现,毛泽东所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相似文献   

10.
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初志军东北抗日联军战绩纪念塔位于佳木斯市西郊15公里、松花江南岸猴石山北坡的二四四高地这里曾是东北抗日联军的战绩地。抗日联军第六军第四师的将士们在党的领导下,在此地建立了前沿阵地,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我英勇的抗日联军第三、...  相似文献   

11.
高福源是原东北军著名的爱国将领。“西安事变”前,他多次往返于红军和东北军之间,进行联共抗日的联络工作,为沟通红军和东北军的联系,促成周恩来和张学良肤施(延安)会谈,实现大西北“三位一体”联合抗日新局而作出了贡献。毛泽东和周恩来同志曾当面赞扬过他。彭德怀、罗瑞卿、吕正操、王炳南等同志在自己的著作中也予  相似文献   

12.
抗日统一战线是我党克敌制胜的法宝,统一战线也是伴随着我党的整个发展斗争过程的。东北作为我国抗日战争先锋军,其斗争环境与斗争的时间是残酷的。统一战线在东北抗日武装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并且,学术界对此仍有一定的分歧,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对东北的指导工作对于东北联合抗日是有着重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13.
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领导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是我们党在东北创建的抗日武装。杨靖宇率领抗联一路军在Meng江地区同日本侵略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有力地打击了日寇,推动了东北抗日斗争的发展。在这场斗争中许多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表现了东北抗日联军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一、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与战略转变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确立,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由“反蒋抗日”逐步转变到“通蒋抗日”,实现了战略的转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不顾东北沦亡的民族危机,继续调重兵“围剿”红军,迫使中共把主要精力放在维持自身生存的反“围剿”斗争上。尽管这样,中共仍然高举抗日大旗,主张与国民党合作抗日。一方面,在“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即9月20日,中共就发表宣言,最早号召中国人民武装抗日,并派出军事骨干杨靖宇等前往东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局部抗战。另一方面,中共也初步地提…  相似文献   

15.
不抵抗政策是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发生以后到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以前,为了进行罪恶的反人民内战,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所实施的一项基本国策.这一政策大大加剧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给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带来了重大灾难.不抵抗政策是日本帝国主义向之嘉奖,中国人民向之掌咀的反动政策,它遭到全国人民包括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有胆识的人的愤怒谴责.九一八事变发生后.首先是旧东北军的一些爱国将士如黑龙江的马占山、吉林的李杜、辽宁的唐聚伍、邓铁梅等在群众抗日情绪的激励下,公然违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起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原在江西围剿红军的国民党二十六路军在爱国将领董振堂、赵博生的  相似文献   

16.
日本侵略我国蓄谋已久。1931年3月,日本关东军参谋长板垣征四郎就叫嚷:“满蒙的资源很是丰富,有着作为国防资源所必需的所有的资源,是帝国自给自足所绝对必要的地区。”于是,9月18日晚,日本侵略军炸毁沈阳北部柳条沟一段铁路,随即制造借口,发动了侵略战争。由于蒋介石命令东北军不准抵抗,不到三个月,日寇就占领了我东北  相似文献   

17.
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原因之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学良1928年东北易帜以后被任命为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几乎是仅次于蒋介石的显赫人物,他既与蒋介石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又是一个拥有30万大军的军阀统帅。然而就是他,在1934年还忠实地执行着蒋介石的的“剿共”政策,时隔两年之后却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停上内战,联共抗日,这无疑是个突变,什么原因促使张学良不顾一切毅然发动西安事变呢?本文试图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1986年12月 12日,中国政治舞台上发生了一次“地震”.国民党东北军和西北军首领张学良、杨虎城为实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强烈的爱国要求,被迫在两安逮捕了蒋介石及其随行的军政大员,实行“兵谏”.“西安事变”使南京政府大为震惊.在如何对待事变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对立的意见.倾向于亲日的军政部长、军委参谋总长何应钦,主张进兵西安,武力“讨伐”张、杨.何在取得指挥调动军队的权力后,立即发布了所谓“讨逆令”,调遣重兵进逼西安.亲英美派的宋美龄、宋子文、孔祥熙等,则坚决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以“营救蒋介石”.  相似文献   

19.
影视剧《远东阴谋》中张学良将军身旁有个侍卫官,镜头很多:参加执行清除暗通日寇的杨震霆、常荫槐,“九·一八”之夜对蒋介石下令不准张学良抵抗的电报痛心疾首。后在1936年12月12日晨,又领一营人冲进临潼华清池卧室,一直追寻上山,终将蒋介石擒获。他,便是东北军卫队一营上校营长王玉瓒。王玉瓒,1899年出生于辽宁省黑山县大夏村农民家庭。青年时投笔从戎,在东北军从上士文书升到上校营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因为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他随部队退往关内,携家带眷,受尽了沦亡之苦。1936年,…  相似文献   

20.
察哈尔抗日是本世纪30年代初中华民族抗日潮流起伏中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但对于李烈钧与该事件的关系,学术界迄无研究.本文依据大量翔实的历史资料揭示,在察哈尔抗日的整个过程中,李烈钧频繁活动,积极支持冯玉祥在张家口的组军抗日行动.当察哈尔问题陷入僵局时,李烈钧又成为冯玉祥与蒋介石之间的缓冲力量,他肩负起居中调停之任,对察哈尔问题的和平解决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