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鹃在床头哭得厉害,而此刻的你,奄奄一息。屋的那头,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好生热闹!戴着红盖头的宝钗妹妹笑靥依然,衬得这空荡荡的房间如此冷清、寂寥。如此聪慧的你,怎么可能不知道这般结局,却又为何苦苦地守在贾府?  相似文献   

2.
原以为夏花很美,其实,她凋谢时的凄美,是那么地不堪入目。——前言坐在椅子上,看着前面正盛开的夏花,我情不自禁地羡慕和赞美她。夏花就好比是林黛玉,她们的美让人为之倾倒。妖娆的夏花是百花园中最突出的女主角,因为无论是游客还是蝴蝶,都喜欢围着她转。而黛玉的姽婳更是让人为之惊叹,"似泣非泣的含露目",星眼微扬,香腮带赤,一颦一笑间,足以摄人心魄。  相似文献   

3.
魏红霞 《文教资料》2008,(24):12-13
<红楼梦>的主人公之一林黛玉是个多愁善感的少女,她的人生、婚姻悲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试图探讨造成林黛玉悲剧的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4.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从她进贾府前后的活动都可以看出她处处小心,可以说达到了谨小慎微的地步。她的一生都是在谨小慎微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5.
我们都知道,希望与宝玉的爱情能修成正果的林黛玉,终以凄凄惨惨的景况结束了她青春少女的生命;我们也还记得,她在气息奄奄时,只有一个贴身丫头紫鹃守在身边,万念俱灰的她,将那些用自己的血与泪写成的诗稿一一焚毁,留给我们的是她凄然呼唤宝玉的声音,和那命绝于宝玉欢天喜地的婚事筹办之际的悲苦与可怜。  相似文献   

6.
林黛玉新论     
林黛玉是《红楼梦》的轴心人物,其他人物则是她的某种"影像"。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表现在:貌美第一、才高无二和寓意深广三个大的方面。形象寓意是她的"形象美"的重点,概括起来包括五个方面:知恩,报恩;钟情,尚情,唯情;情愁,乡愁,生命意识;求真,显真,归真,颂真;山水崇拜,天道归合。《红楼梦》是林黛玉一个人的故事,《红楼梦》的全部或最高意蕴可以从林黛玉身上得到最高也是最终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人是衣服马是鞍,佛靠金装,人靠衣装,三分人才,七分打扮,这些俗话虽失之偏颇,却也道出了衣饰打扮在人物美中的作用。中华是个衣冠古国,全人类的衣饰之考究精美,没有能与中国比拟的。衣饰也是人的身份、性情、风度、处境的标志,令人一望而可以大致判断此为何许人也。黑格尔曾说:人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内心生活的烙印。又说,不反对外在事物的人是这样办的,就是对他自己,他自己的自然形态,他也不是听其自然,而要有意地加以改变。一切  相似文献   

8.
12月7日 晴 有太多女子,性格各异,才色出众,如这世间百媚千红,拥有不同的爱众。尚且说说最鲜明的两种性格,一种莫过于温柔似水小家碧玉,  相似文献   

9.
提起清俊秀逸的林黛玉,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知道并能说出黛玉眉目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而耍识得黛玉的“真眉目”,那兢非得做一番细致的考辨工作不可了。  相似文献   

10.
《家庭教育》2010,(5):14-15
自我控制作为情感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教育者的重视,因为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是关乎孩子成长的关键,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孩子往往会在办事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判断,只按照自己的情绪需求来做事会引起他人的不满,最终损害的还是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一.林黛玉进贾府时的年龄究竟多大中等学校语文课本选有《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出自古典名著《红楼梦》第二、第三回。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屡屡遇到学生提问:林黛玉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典型的悲剧形象。林黛玉美丽的心灵、高洁的气质、纤细的感情、才情气质无一不表现出她的性格特点。林黛玉以其一生的眼泪控诉着这个暗无天日的社会对她不公平的待遇,并以死作出了最憾人心魄的反抗。林黛玉的美是典型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林黛玉所抽的花名签上的酒令的分析,认为诗句“莫怨东风当自嗟”是为了表达作者对林黛玉不能自主的悲剧命运无可奈何的叹息,但同时又肯定了宝黛爱情是无可替代的,也应是林黛玉感到欣慰的;花名签上的芙蓉应该理解为水芙蓉和木芙蓉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14.
在红学界林黛玉是一个被无限拔高了的典型。在曹雪芹的笔下,林黛玉没有反对走科举仕进之路的思想基础,黛玉和宝玉比共性少而差异多,黛玉和宝钗比差异少而共性多,林黛玉批判封建家长在《红楼梦》中找不到根据。曹雪芹给黛玉的判词是“堪怜咏絮才”,这是曹雪芹给林黛玉性格定的性,明确表明要从诗这个角度塑造这个人物形象,林黛玉是一位靠诗“立言”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5.
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既有儿童的天真和幼稚,又有人的博学与深沉。它们并不矛盾地共存于黛玉身上,使黛玉成为世界学画廊中独特的那一个。黛玉性格的形成。不仅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还由于她的一段不同寻常的童年经历。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其巅峰性不仅表现在它在人物、情节、环境、语言和主题意蕴诸方面都达到了中国文学的艺术至境,而且还表现在它的无与伦比的"奇妙性",其最大的"奇妙"处不是别的,而是用一个人物"扛鼎"起红楼梦世界,这个人物就是林黛玉。《红楼梦》的轴心人物不是贾宝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而是林黛玉。作者特意赋予林黛玉许多奇特的禀赋,如"草"、"神女"、"玉石"、"花神"、"帝妃"、"玄珠";"报恩"、"情恋"、"乡愁"、"诗性"、"本真"等,使她成为一个全局化的"结构轴心",目的是要在整体上为其"为史作传"的新人学建设提供一个"一而统万"的"阿基米德点"。与之配套的是小说人物的"立体幻影互文结构",它保证了林黛玉"轴心论"的有效实施、贯彻。林黛玉是中国历史上"新人学"范型的一次辉煌而壮丽的日出!她的神奇之光完全可以与西方现代、后现代的"美学人学"共契圆舞,交相辉映!她是中国的维纳斯、海伦和贝亚德丽齐;是中国近世人学拯救的人格化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17.
杨顺仪 《学语文》2004,(5):13-13
《林黛玉进贾府》可供研读的地方很多,但笔者认为曹雪芹选择林黛玉这个人物角度来描绘他要着力表现的贾府,也有其独特的角度优势,值得一写。1、身份优势。林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儿,又是贾赦、贾政两个人的嫡亲外甥女儿。由于这个身份的特殊,黛玉的到来,必能牵动贾府上上下下的各色  相似文献   

18.
阅毕《林黛玉进贾府》,便深深折服于其故事情节安排之巧、人物描写之妙、人物关系交代之精。文中重要人物——两玉出场安排得巧妙,更让人赞不绝口。让宝玉倾尽终生之情的绝美少女黛玉,在她登场时,作品并  相似文献   

19.
黄日生 《广西教育》2012,(30):40-41
关于林黛玉之死,历来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红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林黛玉当是在贾宝玉离家后的第二年春末夏初投水而死;蔡义江先生则断定林黛玉因贾府事败抄没,“宝玉遭祸离家,淹留于‘狱神庙’不归,很久音讯隔绝,吉凶未卜”而经不起打击,急痛忧忿,日夜悲啼,“以泪还债”而亡于次年春尽花落之时;梁归智先生以为宝玉秋天离家充军“觅封侯”,黛玉“想林姐夫”,日夜啼哭,也是在次年春末泪尽而死。这些论断,各有其精辟见解和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进贾府》一文酣畅淋漓地展现了林黛玉初到贾府的见闻、表现和感受,我们可以从中探知作者笔下的林黛玉美丽文弱、礼数周全、内敛得体、懂事明理的人物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