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鬼魂信仰、神灵崇拜为代表的温州民间信仰是清末民初西方传教士重点批判的对象。通过分析西方传教士关于温州的英文著述,探讨温州民间信仰及其与基督教之间的冲突。西方传教士注重言说基督教的尽善尽美,却言辞激烈地贬低儒道释和民间信仰;更在言说评判温州的种种民间信仰中宣扬基督教,提升自我形象。  相似文献   

2.
库尔喀喇乌苏自清朝统一新疆以来逐渐聚居成邑,移民群体的生存活动形成地域社会。清末民初的库尔喀喇乌苏定居社会的形成蕴育了众多的庙宇,各种各样的庙宇成为当时城乡显著的社会景观,构成了汉民乡土社会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3.
将"文明社群"分成社会领域的地位、文明性的属性和政治影响力三个构成维度,对三个民间庙宇进行考察表明:民间信仰是一种非政府的民间活动,但也不同程度地被国家权力渗透,且民间信仰组织的非营利性特征随国家权力介入越深而越突出;民间信仰不能为内部公共事务提供实践平台,但能为外部公共事务提供一些参与机会,但也有赖于国家权力的干预;民间信仰在培育公民道德方面十分乏力,也很难生产有政策影响的公共舆论,但民间信仰的存在事实可以对各级政府产生重要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出我国民间信仰构成文明社群的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4.
发生于20世纪20年代的非宗教运动对洹河流域民间信仰产生了巨大影响。非宗教运动作为一次思想文化革命可以影响一时,但不可能长久。民间信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低俗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影响的一面。民间信仰在传统社会下层民众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将继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且广泛存在的、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敬畏和崇拜,是围绕着对于超自然力的信仰而形成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民间信仰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多元性和民间性、功利性和实用性、渗透性和包容性等特点。民间信仰与道德信仰有着本体论、价值观的相通,德福统一是民间信仰与道德信仰共有的理想,民间信仰为道德信仰提供教化途径。  相似文献   

6.
民间信仰指那些在民间广泛存在的,属于非组织的,具有自发性的情感寄托、崇拜以及伴随着精神信仰而发生的行为和行动,是民间社会意识和心理的集中反映。安庆地方志记载了多种类型的民间信仰,从中可以考见清代安庆地区民间信仰的区域性、多样性和平等性特征。  相似文献   

7.
清代四川并不存在明显的祭祀圈和信仰圈。作为四川"地方性"文化的主导因子之一,民间信仰与综合文化的分区基本一致。清代四川民间信仰可分为川西平原民间信仰区、川东北民间信仰区及川南民间信仰区等三个大区。川西民间信仰区自然崇拜遗留较多,与农业相关的神灵崇拜及民间信仰较为兴盛,民间信仰的娱乐化特征非常明显;川东北民间信仰区自然崇拜等信仰遗存较多,质朴而有古韵,与农业相关的神灵崇祀虔诚而质朴,尚巫传统突出,鬼巫信仰兴盛,各亚区存在较大差异;川南民间信仰区古老信仰保留最多,最为古朴,特色民间信仰较多,受少数民族影响更为明显,民间信仰更加古朴和原始。清代四川民间信仰的地域差异是四川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的一种适应性结果。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国的民间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间信仰,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的沃壤之中,影响着民众的日常生活,有着它固有的本色.本文主要考察并研究了中国的民间信仰的概念、传播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泉州与台湾一水之隔,泉台民间信仰一脉相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赴泉州进香谒祖,泉台两地民间信仰的交流日趋频繁.在泉州的民间信仰庙宇中收藏了诸多见证泉台民间信仰交流的文献资料,这些文献资料也见证了海峡两岸同胞同根同祖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闽台民间信仰与两岸关系的互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闽台民间信仰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十分密切的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形式是福建民间信仰通过分灵、分香、漂流等途经传播台湾后,台湾分灵庙则定期到福建祖庙进香谒祖。改革开放以来,闽台民间信仰的交流有了新的发展,除了成千上万的台湾信众前来福建祖庙进香谒祖外,福建祖庙的主神也应邀频繁赴台湾巡游,接受信徒的顶礼膜拜。自古以来,闽台民间信仰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发挥着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还有力地推动当今海峡两岸政治的改善和经济的交流。  相似文献   

11.
丰富多姿的汉画像马说明汉代崇马。马在汉代或整个农耕时代,有耕作和食用、运输和作战等功能。马政的发达,表现在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如养殖和食用等相应法律制度的保障,使马成为汉代社会生活荣华富贵的标志。汉代对有关马的饲养和能力观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知识;因耕战的需要,驭马就成为汉代社会生活中更重要的事情。这样有关马的知识和信仰,就由必然王国进入到自由王国,马则成为汉代精神自由的象征。汉画像中的"马舞"和"马杂技",当是马作为汉代精神张扬的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2.
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河流域的芋头、横岭、坪坦、阳烂、高步、中步六个侗寨居民信奉萨岁、飞山杨公、南岳大王等社会神灵,崇拜天、地、日、月、山、水、岩石、树木、花草和龙、凤、狮、虎、牛、鸟、鱼等自然神灵,具有比较一致的民间信仰,这些神灵各有其祖先神、英雄神、恩神、保护神、农神等神格威灵。这些神灵的神格各有侧重,而且呈现一神灵多神格、多神灵同一神格、多神灵多神格的多样性与复杂性的关系特征。各侗寨的民间信仰还有其差异性,同中有异,异彩纷呈,形成六寨侗族同胞的神灵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通过对北京城区民间信仰场所及信仰人群的调查,更加清晰地了解当代北京宗教的信仰现状,特别是民间信仰的情况。民间信仰包含很多中国的传统文化。北京作为文化古都,世界各地文化荟萃于此,各种宗教信仰也都被她所吸引。本文采取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对北京城区民间信仰场所及信仰人群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北京的文化,理解北京这座兼具古老与现代双重魅力的现代化大都市的社会风俗和民间风情。  相似文献   

14.
中国藏族地区的民间信仰繁多,由来复杂,对当地民众的生活产生了独特的影响,是中国民间文化、社会习俗的有机组成部分。近代西藏拉萨地区虽然号称“法区”,但仍然拥有多种藏传佛教之外的民间信仰,在众多的中国藏区信仰习俗中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与其他藏区并无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15.
汉中地区地处巴蜀与关中之交界,是南北文化的缓冲地带,多种文化和习俗的融合,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环境,来自荆楚文化和巴蜀文化之影响,使得汉中地区的民间信仰和巫鬼之风十分盛行,呈现出多样化的文化特色。在现在的汉中地区,依然保存了十分丰富的民间信仰和巫鬼遗风。汉中地区的民俗和信仰,对于宗教文化和民俗地理之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清水县因封闭的地理环境,为民间信仰的保留和传承提供了温床。清水民间信仰具有信仰对象的多样性和信仰活动的丰富性等特点,同时又形成了儒释道三家在庙宇布局和信仰主体身份两方面的互渗性的特征。与中国"大传统"相辅相成,清水继承和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和借鉴了其他宗教信仰的功能元素,并不背离主流的政治意识形态,具有文化整合性特质。  相似文献   

17.
祭祀礼俗是民间信仰和官方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代地方祭祀系统中,官民共祭一方良吏、同守岁时宜忌,颇多相融;同时民间又有独自的祭祀对象和方式,某些祭俗发展到一定程度与官方意志两相悖离,亦多冲突。针对不同的民间祭俗,汉代地方官吏采取了适当利用和大力限禁及个别支持等综合治理措施,使得一方政治稳定,民情官意互动相谐,体现了传统社会地方政治运作中"官民共治"的理念。  相似文献   

18.
规约民间传说叙事变化的重要内容是民间信仰。民间传说的发展离不开民间信仰,民间传说为民间信仰的传播和保存提供方便。民间信仰主要通过神话余音、民间祭祀的叙事话语和历史表达等方式存在于民间传说之中。民间传说与民间信仰互动也给民间传说创作和传承带来了消极影响。民间信仰是导致民间传说神圣叙事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王小明 《培训与研究》2006,23(6):53-54,60
有学者认为,拜上帝会是中国化了的基督教,实际上,这夸大了基督教色彩。拜上帝会与基督教的表面联系看起来比较接近,实际上其内在联系上相去甚远。太平天国运动作为一场农民革命运动,民间信仰对他们的影响极为突出。拜上帝会的宗教思想绝大部分都来自于中国民间信仰。拜上帝会本质上是一个传统的中国民间宗教组织。  相似文献   

20.
台湾的民间信仰主要源于福建,闽台民间信仰具有传承关系,两地民间信仰从内容、形式到程序基本相同,具有鲜明的共性特征。闽台民间信仰的传承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它反映了闽台之间深厚的人文历史渊源。当前,闽台民间信仰的交流深入发展,闽台两地信众的联系更加密切,这对促进闽台两地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