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雄阔壮美的气格,峻拔浑厚的艺术形象,苍老沉着的笔墨、质实峻峭的皴波,表达了大自然的神奇,体现了“师法造化”的理念,为后世留下了不巧的破体之作。  相似文献   

2.
北宋著名画家范宽以其深厚的学养,独到的识见,融各家理念于一身,凭借终南太华的江山之助.完成了《溪山行旅图》这一破体之作。《溪山行旅图》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图式新颖,气势雄强;经营巧妙,虚实相生;胆识超群,气格不凡;笔意率真,气韵深沉;皴法多变,豪爽利落。  相似文献   

3.
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他的艺术是对西方传统艺术的反叛,但却在无意之间和中国传统绘画的美学观念、表现方法趋近,这反映出西方现代艺术不再追求对自然的"摹仿",而转向了主观的表现。在塞尚的画中,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艺术奇特地汇聚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徐上瀛所著《溪山琴况》不仅提出一套古琴演奏技法的要求,同时阐明了琴乐的审美原则和所应达到的思想意境,具有独到的美学价值。"二十四况"中尤以"和"、"淡"最为关键。在器乐学习和演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将技巧和心态、心境的培养有机结合以来,方能达到习琴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5.
中国山水画自其诞生以来,对“远”的要求,向“远”的发展即为一项重要任务,在传世的山水画中,无不以“远”见长,北宋中期郭熙总结为“三远”。本篇首先介绍郭熙的代表作《早春图》,并分析“三远”的内容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曹莉芳 《考试周刊》2010,(17):33-34
针对《溪山琴况》中出现的“和”、“合”混用现象,本文从“和”况入手,借助词源学的相关解释,重点分析二者在审美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7.
中国山水画中的“可行”、“可望”、“可居”、“可游”的艺术境界,只有通过《林泉高致》中“三远”即“高远”、“平远”、“深远”的绘画方式才能实现,进而达到中国山水画审美的空间意识。郭熙的“三远”论,是他对山水画意境的一种有力概括,从表现“远景”开始,进而构成“远势”并弛向“远思”。画中“远”的空寂,使人的思绪跟着山水的“远”而无限延伸,渐渐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郭熙的《林泉高致》是具有丰富的美学思想及哲理性的文献,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刘萍 《文教资料》2009,(2):91-93
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有其源头和脉络,而发展、创新首先要求对传统有全面的把握力.在山水画的发展中,青绿山水作为它的一种典型的艺术样式而存在,<游春图>无疑对后世人们认识青绿山水的完善及自我体系规模的建立可以起到一定的解析作用.  相似文献   

9.
吴镇的山水画代表作《洞庭渔隐图》,既有元代山水画普遍的时代性风貌,又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格。社会根源、历史根源、个人宗教信仰、绘画材料的变化等因素决定了吴镇独具个人意趣的画风。  相似文献   

10.
画山水若论行笔老辣、苍茫浑厚,且又不失松灵秀润之气,髡残可为古今第一高手。髡残俗姓刘,字介邱,号石谿、电住道人等。湖广武陵(今湖南常德)人。他是有名的诗画僧,为清初四大高僧之一,与石涛并称为二石。他之所以画画,  相似文献   

11.
范宽《溪山行旅图》的山石、树木基本构架是源于秦岭,从描绘的山石肌理特征看,又是黄土高原崖壁坚实而粗砺的质感。也就是说范宽采用秦岭山石结构,用黄土高原山崖质感的皴法,把秦岭山体的雄强与黄土高原山峦的浑厚感觉结合起来,创造出了“峰峦浑厚,热状雄强”的山水画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12.
以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论三家山水》为例,运用文献考证、比较学方法分别论述五代、北宋时期,北方山水画大师李成、关仝、范宽绘画特点与地域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探讨地域对山水画的重要影响,并进行相同地域的差异性对比,细化相同地域下绘画风格的不同,从而丰富人们对北方山水画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3.
《教学随笔》2010,(7):F0004-F0004
《千里江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馆藏珍品。绢本,设色,纵51.5厘米,横1191.5厘米,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作者王希孟。  相似文献   

14.
濂溪《太极图》与蕺山《人极图》比较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濂溪《太极图》与蕺山《人极图》有着共同的逻辑构成形式 ,由于不同的思想学术背景和历史使命因而注定有着不同的内容。《太极图》为原典儒学提供了宇宙论依据 ,重新讲述孔孟性命之学 ,论证了天道与人道的沟通 ,从而开启了宋明心性哲学 ;蕺山受濂溪《太极图》之启发而建构的《人极图》对濂溪所开启的宋明新儒学诸问题进行了图式连贯 ,顺着濂溪的方向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论证了人道原则 ,使人道原则归显于密 ,发展了濂溪学说 ,总结了宋明心性哲学。  相似文献   

15.
16.
《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 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诸多学者着重研究其音乐美学思想, 而忽视其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的研究。如果能将《溪山琴况》中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及音乐表演理论与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结合起来, 将对当今器乐教学与演奏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远”是中国传统山水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具有“超越有限,追求无限”的本质内涵,这在北宋·郭熙、郭思所著的《林泉高致》中有多处体现:山水画家的审美情怀、观照客观景物的审美方式、山水画空间表现与主体心理的关系以及意境理论的成熟等。“远”观念对于山水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对于全面、准确理解北宋时期山水画所具有的“超然之美”的艺术旨趣颇多裨益。  相似文献   

18.
在诗品当中,司空图以形象精练的诗化的语言,精心选择了一系列的意象,其意象蕴含着理论家的生命体验并融合着道家哲学,构成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意境。而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意象选择、意象构成的意境结构及意象批评的基础三个方面对《二十四诗品》中的意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力图挖掘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摘句论诗”风气自古有之,先秦两汉偶有摘句之例,到南北朝时期已经定型。这种形式在唐代达到鼎盛,《诗人主客图》作为一种特殊的“摘句论诗”著作应运而生并对后世产生了一定影响,它以后的“摘句论诗”体现了重理性,重字法、句法的特点。有必要对《诗人主客图》“摘句论诗”的形式发展脉络进行细致梳理。  相似文献   

20.
元代社会由于异族的统治,民族矛盾十分尖锐,文人画家在政治上受到歧视,大多命运坎坷,仕途多舛。他们在思想上极度苦闷,遂投身自然,放情山水,追求一种"梵我合一"的道统精神。"元四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在绘画上一改南宋所崇尚的院体画法。追求五代董源、北宋巨然一派的"南宗"画法,讲求笔墨的泼洒,注重情感的表达,融诗书画于一体,使中国山水画的文人画特征更加明显。"元四家"的绘画风格和美学思想对明清以后的中国山水画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研究"元四家"山水画,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山水画的精华,进一步推进当代山水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