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每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这一天除了各种新闻媒体进行一番“纪念”之外 ,在平日里 ,还有几个人记得这个让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日子呢?当今社会 ,爱国主义情感的淡薄乃至麻木是不争的事实。《中国青年报》曾报道 ,每年去参观卢沟桥的中国人(其中大部分是在校大学生)仅数百人 ,而日本人却多达两三千。卢沟桥是使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经济损失5000多亿美元的日寇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历史见证。作为被侵略一方的中国 ,去参观卢沟桥的人数竟然远远比不上实施侵略的日本 ,我们怎能不为此汗颜!看看日本 ,不断有政要去…  相似文献   

2.
李香珍 《运城学院学报》2005,23(2):97-97,99
在抗日战争时期,戏剧作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鼓舞着全国人民群众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战争的烈火锻炼了中国人民和文艺工作者。中国的文艺工作者也用他们的热血,谱写了一章章惊天地、泣鬼神的爱国主义诗篇。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5,(34):18-19
19世纪末以来,日本军国主义抬头,在法西斯主义的影响下日本帝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不仅给亚洲被侵略国家和人民造成了莫大的伤害,而且给日本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无法言喻的深重灾难。战争期间,日本给中国和朝鲜等国家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严重摧毁被侵略国家的经济命脉,文化侵略更是尤为严重。战争结束前后,更是有一些知名作家用文字记录了当时殖民地与被殖民地人民的生活窘境,用文字展现了当时人民的文化状态与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4.
中国历史上民族众多 ,各民族之间的战争中都有自己的民族英雄 ,只要是正义的、反对入侵的战争 ,战争中的这些杰出人物在当时当地可以称是“爱国”的 ,但是“爱国主义”一词是在近现代反帝侵略中形成的 ,所以只有近现代史上反抗中华民族的共同敌人———帝国主义的侵略中涌现的英雄人物 ,才适合用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来表述  相似文献   

5.
李发奎 《甘肃教育》2007,(11S):28-28
从1874年日本第一次侵略台湾至1945年抗战胜利,日本侵略中国历时70年之久。在这70年的侵略历史中,日本单独或伙同其他列强,总共发动了四次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874年的侵台战争:1894年的甲午战争;1900的庚子之役;1931—1945年的全面侵华战争。中日战争从广义上来说应当是这70年来的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从狭义上来说应当特指这四次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从时间、战争规模和历史影响上来说,这四次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的影响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6.
从20世纪初至40年代中叶,日本在加紧侵略中国的进程中,就在中国东北策划并实施了长达20年之久的移民侵略,这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移民成为日本侵略中国的仅次于战争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从其动因、进程、侵略特点和危害方面着手分析。  相似文献   

7.
1840年6月爆发的鸦片战争距今已150周年,抗击英军侵略的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仍激励我们继续前进。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的失败,写下近代中国屈辱史的第一页,然而,在鸦片战争中顽强抗击英国侵略的英雄们,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在酷爱自由反抗外来压迫的中国历史传统中,又写下了光辉的爱国主义新篇。在此次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不下一万五千人,涌现出众多的民族英雄,而论者往往限于林则徐、关天培几人,对姚莹、裕谦等一大批英雄却未提到应有的高度给以评价,使人们看不出英雄群体的高尚风貌和时代精神,为  相似文献   

8.
<正>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抗日战争史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最著名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是无数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用血肉筑长城的英勇壮举。在当前的日本,有些人一直在企图抹杀日本法西斯在二战中的侵略历史,美化战争中的刽子手,对慰安妇问题总是采取逃避的态度,这激起了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更要让学生明白这场惨无人道的侵略战争带给中国人民的深重灾难,培养学生正视历史、放眼未来、珍惜和平的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9.
从1894年甲午战争起至1945年,近代日本对中国进行了亡国灭种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无比的灾难。遥想从两晋、隋唐起,中国向日本输送了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传播友谊的使者,而日本却送  相似文献   

10.
甲午战后,日本强迫中国签订《马关条约》和《通商行船条约》,强占台湾省、攫取巨额战争赔款、获得片面最惠国待遇、将朝鲜变成其殖民地,攫取了一系列侵略权益,快速积聚了巨额资本。利用战争赔款加速完成了产业革命,大大加快了现代化进程,其政治经济力量也随之迅速膨胀,为进一步对外扩张、掠夺财富奠定了基础,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新阶段的开始。可以说对华战争的利润对于日本现代化的顺利开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20年代末至七七事变期间,日本对华扩大侵略。《东方杂志》分析了日本侵华的经济因素和国际情势,呼吁当局对日经济绝交,当战则战,国内各派应当团结对外。这是在民族危亡下,有识之士申诉的救国主张,是一种高调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2.
明治维新后,日本不断进行对外扩张,推行"大陆政策",期间新造了政治地理名词--"满蒙"。诸多日本女性作家旅行、旅居"满蒙"并以纤细笔触创作了众多相关文学作品。一些作品美化日本的殖民统治,丑化中国,渲染"五族协和",为日本的殖民统治服务,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对外扩张政策在文艺领域的渗透。同时亦有作品对战争及殖民具有清醒的认识,批判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呈现中国人的善良与大爱,并表达了对日本民众战争认知及日本历史教育的忧虑。女性作家战争记忆中的"满蒙"叙事,从一个侧面透视了日本人的战争认识与历史认知。  相似文献   

13.
《老子》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典籍之一,它的哲学思想在历史上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主要以"道"为核心思想。《老子》并不是兵书,但在他的思想体系中有涉及到军事方面的内容,主要阐述了他的战争观点。《老子》的战争观从现实出发,着眼于战争带来的危害性,提倡"无为",反对一切不正义的战争,但并非完全抛弃战争,战争是不得已而为之,正义的战争是有必要的,这种"不战而战"的思想对中国兵家有很大影响。文章对《老子》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策略、战争的后果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文章指出当今中国面对的国际形势十分严峻,文化战争一触即发,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崛起进程中",汉字文化圈"却已然失效,半个世纪以来,整个东南亚"去中国化"倾向十分严重,"汉字文化圈"已经被"美国文化圈"取代,导致中国对周边国家影响力大幅减小。因而需要尽快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其一,和平崛起需提升文化软实力;其二,"汉字文化圈"辐射力亟需重建;其三,注重当代人的幸福指数与灵魂安定;其四,"文化强国"战略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希望;其五,和平崛起需注重"文化创新";其六,警惕东亚文化战争与重建中国大国形象。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战争的思考,首先涉及的便是战争的原动力的问题.20世纪30、40年代,日本之所以能够发动那样一场旷日持久的、非正义的侵华战争,是与日本国内民众的倾力支持分不开的,而这又是由于日本政府长期推行军国主义愚民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中日关系中,两国对历史的认识问题尤为突出。日本否认侵华战争的侵略性质并拒绝向中国人民认罪,其原因包括日本国内和国际因素。日本民族自身的性格特点导致其对战争责任和战后责任的认识存在局限,其脱亚入欧的思想也使得日本难以承担历史责任。此外,冷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导致美国的远东政策转变,中国建国后对日本的态度等也导致日本战后认罪态度存在认知局限。  相似文献   

17.
日本军国主义在侵华战争期间犯下了极其严重的罪行,华北地区是一个重灾区。日军在这一地区的战争犯罪更加广泛、残忍、野蛮和疯狂,主要包括:屠杀和平居民、制造“无人区”、实施毒气战与细菌战、奴役与强掳战俘劳工、对和平妇女的性暴行、毁灭性的经济掠夺,以及奴化教育与文化侵略等。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华北日伪当局把推行奴化教育作为实施其“思想战”的主要措施,建立了系统的奴化教育网络,规定了以“亲日”、“复古”为核心的奴化教育方针,推行了一系列奴化教育措施。日伪在华北沦陷区推行的奴化教育,尽管具有渗透面广、欺骗性强等特点,但无法改变其为日本殖民侵略服务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战争过去6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在东亚,互不信任的局面正在再度形成。2004年以来,中日之间不和谐的阴影正在扩散。历史问题方面,日本政要接连参拜靖国神社,通过右翼历史教科书,驳回战争受害者要求谢罪和赔偿的请求。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日益强硬,东海油气田成为中日之间新的争议点。日本甚至公开宣布以中国为假想敌。总之,展望中日关系前景,无法乐观;处理不好,“政冷经热”会逐渐走向“政冷经冷”,甚至走向局部冷战。  相似文献   

20.
“一二八”事变是日本侵华的重要事件之一,之所以能够停战,主要是因为日本方面发动事变的目的已经达到,另外战争中日军受到沉重打击,美、英等国对日本态度强硬,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都对停战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