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野调查”最早用于人类学研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其地位和价值随着人类学研究的深入逐渐显现。教育研究中的“田野研究”在逻辑上应该进一步融合好经验论研究方式与唯理论研究方式,同时教育研究者在关注领域上应该处理好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邱关军 《高教研究》2010,26(1):18-20,23
田野调查最早使用于人类学研究,并随人类学研究的深入,其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地位和价值逐渐显现。现实中教育人类学的田野研究应该进一步融合好经验论研究方式与唯理论研究方式,同时教育人类学研究者在关注领域上应该处理好中心与边缘的关系,才能凸显田野调查对于教育人类学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田野调查作为民族志的基础,日益成为教育研究中的重要方法,但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着一些偏差.应从田野调查所蕴含的取向、田野涵义的明确、运用适当性及局限性等方面探究在教育研究中如何认识和运用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4.
张积玉在2005年第5期的《陕西师范大学学报》上撰认为,中国现当代学研究应该重视资料的“田野调查”。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中,族际差异是一个重要的“干扰”,它具有层次性、全局性和隐含性特征,极大地影响了田野调查的质量。欲在田野工作中克服这种因族际差异因素而造成的“干扰”,调查者除应具有文化相对主义的理论自觉外,还应对“他者”文化有深入而全面的了解,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起真正沟通的“田野自觉”,保证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成功。  相似文献   

6.
李微玉 《早期教育》2005,(10):15-16
田野调查是指幼儿有明确的目的,在真实情境中通过计划,在现场中观察,主动对调查对象提问,收集信息资料,获得真实经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田野研究到底算是一种研究方法,还是属于研究的方法论,不但在学生那里存在困惑,在研究者那里同样有着疑虑。研究方法强调的是资料收集与分析技术,并不会对整个研究的原则思之再三,且彼此间具有清晰的边界。而田野研究下辖多种研究方法,而且它强调的不仅是技术,更强调遵循整体性、长期性等研究原则,因此田野研究与研究方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区别。人类学研究从书斋走向田野的转变是在实证主义方法论框架下完成的,而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田野研究科学性的反思又体现了田野研究的基础、开始了从实证主义方法论向人文主义方法论过渡,这两次转变都表明田野研究与方法论也不可等同。要给田野研究一个合理的定位,需要打破"研究方法-方法论"的二元认识结构。田野研究属于"研究方法"和"方法论"之外的"路径范式",这一定位可以帮助教育学研究逐渐形成"范式思维",当然前提是我们不能将田野研究太过"神化"。  相似文献   

8.
陆晓民 《早期教育》2005,(10):17-18
田野课程提倡教师在教学现场中,在真实教学情境中进行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教育实践的反思及探究是至关紧要的.以田野主题活动为例,无论是在主题实施前、进行中,还是接近尾声,教师都应及时作出反思及评价.  相似文献   

9.
从化学的视角看课程研究,它过多地趋向于书斋化,缺乏对田野化的关照,已经发生着越来越深的化隔离,寻求化沟通必须对研究的趋向进行改造,理智的改造思路及走进田野。跨化课程研究的理论化趋向像是一种定势,许多研究就是从理论到理论的异地移植,它几乎完全脱离了它得以具体价值的实践基础,却被像法则一样地用来导引,改造我们的课程实践,这即所谓借鉴。如此借鉴,难免滋生主观主义,教条主义,虚无主义和形式主义,而理智的改造思路,是课程研究走进实践,立足于自己化的中心来研究上,并且有效地服务于实践。  相似文献   

10.
以日本比较教育学会过去40年的学术期刊《比较教育学研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讨论了在教育的比较研究中运用田野调查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日本的比较教育采用田野调查的研究数量逐渐增加,而且其质量也得以改善和提高.田野调查的研究对象逐渐从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并且成为研究西方发达国家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此种学术趋势显示,日本的比较教育最终可形成独特的发展形态,比较教育研究者也从学术界中的“消费者”走向积极贡献的“生产者”.  相似文献   

11.
田野调查研究在民族教育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野调查,英文为Fieldwork,美国传统词典中的定义是:“The collecting of sociological or anthropological data in the field.”义称田野工作,田野作业、田野考察、野外考察、实地考察等。是指经过专门训练的人类学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通过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居住体验等方式与被研究者经过一段长时间的了解,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我读完程红兵的《一介书生的"田野"记忆》后感触颇多:让我看到了一个理想破灭,身处逆境,不甘沉冗,奋起争斗,干一行爱一行的程红兵;让我看到了一个喜欢看书,酷爱藏书,尤爱教书,满脸书卷气的程红兵;让我看到了一个充满韧性、执着而又勤奋的程红兵;让我看到了一个尊师重道的程红兵;让我看到了一个有思想、有成就的程红兵。  相似文献   

13.
14.
一、人类学中田野研究的涵义 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核心,田野研究既是一个人为的过程,也是一个科学的过程。因为文化人类学家不同于所谓“硬科学”的研究者.他们调查和研究的是人类群体。在某种程度上讲,不同文化的人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同一文化的人之间也有差别。而且,机会、政治和历史的情况都是因时因地而异,这些情况也就增加了田野调查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陈华忠 《宣武教育》2006,(11):44-44
周建国在《教育科学论坛》2006年第7期上撰文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的共识,很多学校试图通过教科研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变革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振兴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遗憾地发现各级科研机构“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检查监督多,参与研究、强化服务少,俨然摆出专家的“阔架子”;很多学校和教师心态浮躁,企图以教育科研为“灵丹妙药”,立马改变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在美国第一所孔子学院——马里兰大学孔子学院所做的田野调查,剖析了该学院在汉语教学、课题研究、学术会议和文化传播四方面的工作,总结了该学院的办学特点及存在的不足。这些调查结果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国外孔子学院的运作情况,也为孔子学院今后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田野研究方法是现代社会文化人类学发生发展的开端,并对现代科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田野研究”是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的标志性方法。田野研究范式的发展为中国的科研带来了新的方式。本文对“田野研究”的内涵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与剖析,并在此基础上得出田野研究方法对现代教育科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成为研究者”已成为许多学校和教师的共识,很多学校试图通过教科研唤醒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变革学校,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振兴教育教学质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还是遗憾地发现各级科研机构“高高在上”,“发号施令”,检查监督多,参与研究,强化服务少,俨然摆出专家的“阔架子”;很多学校和教师心态浮躁,企图以教育科研为“灵丹妙药”,立马改变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9.
陈丹琴 《早期教育》2005,(10):13-14
一、项目活动是如何产生的 项目活动的产生有两种方式:预成和生成.这两种方式都建立在对项目活动的价值判断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的民族教育研究中,田野考察法已经成为了广大教育研究者所青睐的一种研究方法。藉此方法,教育研究者可以以直接观察、深度访谈、参与体验等方式获得民族教育的第一手研究资料。但是,该研究方法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本文经过探讨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对该方法的基本原则遵循不够所致,据此笔者提出了多项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