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优美散文.此文流露出的情感是"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其中用"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准确地展现了作者虽无法摆脱内心的愁闷,但仍要借月下荷塘的美景来暂时超脱现实的心理.文章认为,作者在游荷塘的步履中,向读者形象而生动地传达出一种艺术的"移情"与体验的"忘我"心理状态,悄然无声,意味无穷,"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2.
课例之一:《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描写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抒发了"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请观察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写篇托物寓情的散文.  相似文献   

3.
张云华 《江西教育》2007,(12):14-14
课例之一:《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描写荷塘上的月色和月色下的荷塘,抒发了“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请观察校园内的花草树木,写篇托物寓情的散文。  相似文献   

4.
《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隽永的比喻,丰富的想象,美好的语言,将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光描绘的淋漓尽致。而在这素雅、朦胧、静美的景中蕴含着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感情如山中的雾霭缭绕盘桓在荷香月色中,景物如仙葩玉露沐浴在淡淡的情感中,情与景达到高度融合,艺术地再现了身处黑暗中的作者的矛盾的内心世界,本文试从文章的感情基调与艺术成就两方面谈谈《荷塘月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对《荷塘月色》表达的思想感情,历来说法不一。但总的倾向是“淡淡说”。这种说法认为:“《荷塘月色》抒发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我认为,“淡淡说”扭曲了朱自清先生的思想感情,贬低了这篇名作的思想性和社会意义。“淡淡说”的依所,无非是月光下“轻淡朦胧”的荷塘景色,或荷塘上如纱和如梦的月色,认为作者“感受到  相似文献   

6.
钟亮 《语文天地》2012,(15):12-13
《荷塘月色》的讲授通常以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起始,然后以4、5两个小节的"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为抓手,从景色的描写中分析出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最后联系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总结出其"不宁静"的原因。但是这样讲《荷塘月色》,似乎太"浪费资源"了。整篇文章被掐头去尾,只品味中间的两段,这样以偏概全,忽视文章的整体性,既对不起作者,也对不起学生。笔者深入阅读《荷塘月色》全文却有另一种发现:朱自清的心情并非"淡淡的喜悦",而是浓重的孤独和对自由的向往。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是借景抒情的名篇,全文围绕淡淡的喜悦和哀愁叙写,以表达作者在大革命失败不久欲罢不能的苦闷与彷徨。可以说,该文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我什么也没有”三个自然段是表达这种淡淡的喜悦与袁愁的最形象、最感染人的段落。一般人对其间的描绘屡次清晰、动静相得益彰、修辞运用新颖、语句锤炼精到的分析很多。除此,我们还发现,无论是写月光下的荷塘,还是写荷塘上的月色。还是写荷塘四周,用语均十分俏丽逼真。王国雏在《人间词话》中说:“所见者真,所知者深,辞就可以脱口而出。”他说的“见真知深”即是准确地观察、深刻地理解客观事物。作者在描写每一“景…‘物”时,几乎都是实、虚结舍的,即几乎都是“实+虚”的叙写格式。例如描绘叶子的“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一句。  相似文献   

8.
《荷塘月色》思考和练习的第一题中说:“反映在这篇课文中,作者有淡淡的哀愁,也有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淡淡的喜悦。”这就是说作者反映在此文中的思想感情无论是哀愁还是喜悦都只是“淡淡的”;也就是说作者当时想借夜游荷塘来逃避使人哀愁的现实,去寻求那“难得偷来片刻逍遥”的喜悦;这就等于给这篇作品和作者以及读者定下了一个基调,一个极低的、很不相称的基调。  相似文献   

9.
钟亮 《语文天地》2012,(8):12-13
《荷塘月色》的讲授通常以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为起始,然后以4、5两个小节的“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为抓手,从景色的描写中分析出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忧愁”,最后联系作者生平和创作背景总结出其“不宁静”的原因。但是这样讲《荷塘月色》,似乎太“浪费资源”了。整篇文章被掐头去尾,只品味中间的两段,这样以...  相似文献   

10.
《荷塘月色》和《又见荷塘月色》两篇散文虽然创作于不同的背景 ,但都采用移步换景、情景交融等手法 ,可谓异中有同 ,同中见异。《荷塘月色》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于 192 7年 7月写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这篇散文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素淡朦胧的景色与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水乳交融 ,通过写景抒情、联想抒情 ,反映了作者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找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又见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又侧重于议论抒情的散文。这篇散文追慕先贤、寻访胜迹 ,因景抒情 ,感慨良深。通过记叙夜游荷塘的见闻 ,歌…  相似文献   

11.
<正>佩弦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毋庸置疑的脍炙人口的散文,也是中学教材里一篇经久不衰的名篇。但教参及众多解读者对文章情感脉络解读趋于简单化,皆认为是从不宁静到寻求宁静,获得短暂宁静,尔后又回归现实,其间是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笔者认为,作者沿着荷塘获得的喜悦是断断续续的,处于悲愁与喜悦的不断斗争中,悲愁与喜悦也就交替呈现,行文中常见作者努力挣扎的痕迹。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之所以脍炙人口 ,读起来令人赏心悦目 ,荡气回肠 ,原因可以列举许多 ,但有一条千万不可忽视 ,这就是 :作者正是凭借贴切、精到的比喻 ,写就了《荷塘月色》绝妙、神奇的意境。何以见得 ?仅仅是两处以“睡”为喻体的比喻 ,便使人拍案叫绝 ,回味无穷。其一 ,以“小睡”比喻荷塘上朦胧的月色。深夜 ,荷塘之上。月 :静静的 ;云 :淡淡的 ;雾 :薄薄的。正因为有这淡淡的云、薄薄的雾 ,使得月光不能朗照 ,才使得月色呈现出一种朦胧的、缥缈的、梦幻般的意境。用什么来描述这种意境呢 ?作者给我们精选了一个十分贴切的喻体—…  相似文献   

13.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意境之美、绘画之美、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4.
《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文中所写的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所写的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了意境之美、绘画之美、语言之美。  相似文献   

15.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堪称是现代文学脍炙人口的佳作.欣赏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画面立即映现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就像朦胧的梦幻,就像飘渺的歌声.那里有画、有诗、有情、有深邃的意境.在这诗情画意里,蕴含了作者在艺术上的孤诣与苦心,充分展示了“美文”的审美价值:一、《荷塘月色》展现超脱的自然美景《荷塘月色》的自然美,有着独特的表现形式.作者集中笔墨描绘了月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以及荷塘四周动人的景致,并给人创造了一个似诗似画的人间仙境.月下的荷塘,是动与静的有机结合,是一幅形式和谐的画卷.在描写月下荷塘这段文字中,我们没有见到“月色”的字眼.却在动态的景象中和静态的画面上,感到淡淡的月光的存在.这月光就融化在作者通过观察之后的具体描写之中.那荷叶的丰姿,荷花的情态以及被微风掀起的凝碧的波痕,都是在轻淡的月色映射下形成的.显然也就是月下的荷塘了.静态  相似文献   

16.
写好第一句     
古今中外的美文,无不在开头第一句上狠下工夫的。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者一着笔就点出“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个短句,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想超然于世外,寻个幽静之处,以求精神解脱。便忽然想起荷塘,生出乘  相似文献   

17.
新教材第一册(山东人民出版社)第三单元收入了颜元叔的《荷塘风起》这篇现代散文。此文围绕“荷塘”采取了移步定点的写法,多角度、多层次地描摹了荷塘的静谧之美、动态之美。荷香、荷叶、荷花在作者笔下无不变成了冰清剔透的荷塘妙境,含蓄而凝练地表露了作者高洁无瑕的内心世界和人格追求。同时作者又直面现实生活,写出了荷塘“略显不足”的一面,书写了自己对时代的忧思。  相似文献   

18.
美读激情。高尔基说:“人们爱听悦耳而有旋律的声音,爱看鲜明的色彩。”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范读课文,“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这样以声传情,可为学生创设阅读审美的情境。只有当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相互交融,产生共鸣,才能产生审美愉悦。披文入情。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揣摩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再现文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荷塘月色》时,应扣紧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中的月色”的重点语段,体味作者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感受作者那超越现实的“宁静”和回归现实的“…  相似文献   

19.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借月夜荷塘美景抒发情怀。然而,对于文章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历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教版全日制高级中学《语文》第一册认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比较复杂的,既有淡淡的忧愁,又有淡淡的喜悦。”笔者认为亦不免有“中庸”之嫌。现以拙见贻笑大方。《荷塘月色》(以下简称《荷》)的主题主要是体现作者人生的感伤,这种人生的忧伤并不包括政治忧伤,它主要源于作者对贫困的、矛盾的家庭生活及人生苦境的深切感受,精神的极度苦闷,发而为文以宣泄心中的积郁。我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当时…  相似文献   

20.
一、片言居要 《荷塘月色》开篇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是怎么样不宁静的呢?作者继续写道:“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一个“忽然”,活灵活现地写出了作者“颇不宁静”的心理状态。“忽然想起”什么、而又“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的叙写,正好是“心里颇不宁静”的使然,也正好是“心理颇不宁静”的注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