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2.
周海 《新闻传播》2006,(10):62-62
网络这一新型媒介的迅速发展,改变了大众传媒传播过程中受众的被动地位,但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同传统媒介一样,网络传播者也承担着“把关人”的角色,受众仍然会受到把关人的信息控制。 在网络媒介中,受众不再是纯粹的接受者,同时还是发送者,这种双重身份的角色使受众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实现。对于网络受众而言,反馈信息易如反掌,电子邮件、聊天室、论坛、公告板等方便快捷,可以畅所欲言,而且传递及时。  相似文献   

3.
勒温于1947年提出把关人概念,而怀特则将把关人概念引入到了新闻领域。这之后,学者们针对把关人做了大量的研究。新媒体环境下,互联网得到普及和发展,对信息和新闻的传统把关模式遭到了技术上的障碍和受众的抵抗。在这种背景下,把关人的层面和主体等都发生了变化。其中,搜索引擎作为一种新的把关方式对人们获取新闻和信息产生了影响。搜索引擎产生的信息歧视是值得人们警醒的问题。同时,网络将传统媒体里主要由编辑、记者等专业人员承担的把关权力移交到了网民手里,网民的多数人的选择和意见领袖作为新的把关机制似乎预示着一种平民把关人的出现。  相似文献   

4.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传统的"把关人"理论受到了挑战,"把关人"缺失现象严重并引发严重后果。本文首先对"把关人"理论进行回顾并分析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的新内涵,进而着重分析了网络新闻传播中由于"把关人"缺失而导致的一系列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网络新闻传播中"把关人"缺失现象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玲 《新闻记者》2006,(12):45-47
一、Web2.0时代“把关”理论的发展 从1950年怀特将“把关”的概念正式引入新闻传播的研究领域,到上世纪90年代初.休梅克(Shoemaker)和里茨(Reese)提出了著名的五层面“把关”模式(个人层面、行业规则层面、组织层面、媒介制度层面和社会体制层面),“把关”理论已经从个人层面发展到了体制层面。当然,五层面模式是一个普遍性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并非针对网络(更非Web2.0)传播提出.缺乏对它的个性化思考,而这种思考便是五层面“把关”模式之于Web2.0的运用及指导。  相似文献   

6.
博客时代谁做主——浅析博客传播中的“把关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文华 《记者摇篮》2006,(10):37-38
2003年6月19日,木子美的个人性爱日记《遗情书》通过“博客中国”网站广泛流传后,成为全国各地媒体争相报道的新闻,木子美性爱日记打破了传统媒体垄断信源的现状,让人们获得了在传统媒体无论如何都得不到的信息,不仅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大打折扣,而且人们开始对传统媒体中“把关人”理论提出质疑。本文将从博客传播特征入手,分析网络时代博客传播如何进行把关。博客传播中仍然有“把关人”的存在,只不过在传播过程中由于网络传播的特征而存在“把关人”弱化和缺失的现象。一、博客,一种新锐的传播力量(1)什么是博客?“博客”一词源自英文Blog,…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对把关人理论的极大冲击Web2.0时代使普通网民由被动接受信息向主动发布信息迈进,这意味着他们有了成为网络传播者的可能,但同时也意味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涌入互联网。这是对新闻把关人理论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媒体之后的第四类媒体。作为新时期的传播媒介,互联网展现出传统传播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梁锋 《新闻前哨》2013,(4):84-84
“把关人”(gatekeeper)又称“守门人”,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不可避免地会站在自己的立场和视角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这种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的传播行为就叫做把关(即守门),凡有这种传播行为的人就叫做把关人(守门人)。  相似文献   

10.
张仁海 《记者摇篮》2009,(9):69-69,43
把关,作为大众传播学的一个基本概念,最早由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提出,其含义是指传播者对信息的筛选和过滤。大千世界的信息林林总总,人们对信息的选择不是一个“有闻必录”的过程,难免要根据一定的原则、立场对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和过滤。这种行为就叫把关,执行把关任务的人被称为把关人。  相似文献   

11.
在对"把关人"理论回顾梳理的基础上,结合网络传播的特征,从主体、过程、模式等角度剖析传统"把关人"角色的颠覆趋势,分析普通网民在信息接收、解读、发布等层面对传统"把关人"角色的超越进程。从而进一步提出公众媒介素养对于更好的进行传播把关,营造良好网络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导游:旅游文化传播的“把关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 《新闻传播》2005,(3):38-39
旅游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社会交往活动,也是一种传播活动。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旅游活动带动了人员、信息、物资和资本的流动,在这些人类本身和各种资源的流动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会促进不同地区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沟通,增进各地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传播和融汇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  相似文献   

13.
对新媒体时代“把关人”理论的新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甜 《新闻实践》2007,(11):35-36
"把关人"理论是传播学的基本原理,又称为"守门人"理论,是由库尔特·卢因在《群体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他认为在群体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或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才能进入传播渠道。1950年,传播学者怀特将社会学中的这个概念引入新闻传播,认为在大众传播的新闻报道中,传媒组织成为实际中的"把关人",由他们对新闻信息进行取舍,决定哪些内容最后能与受众见面,"把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从此,新闻选择的"把关人"理论从人们的不自觉行为成为大众传媒组织的有意操作,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影响着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4.
从“把关人”理论谈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辅导员是伴随大学生成长、成才、成人过程的一线的管理者,从传播学的视野可以称之为“把关人”。“把关人”的角色要求高校辅导员有着相对独特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的高低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本文着重从“把关人”理论透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素养,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李静 《东南传播》2014,(8):72-73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和强势发展,促使媒介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特别是网络媒体门槛的降低,使信息传播者呈现多元化态势,导致拥有信息准入权的"把关人"发生变化,传统媒介生态环境下专业传播组织的"话语霸权"被释放,同时媒介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把关人"现状的分析,强调对"把关人"缺失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6.
“把关人”理论认为,媒体在传送信息过程中,有重大的过滤功能,从政治、经济、文化、审美及自身利益价值等出发,对新闻信息进行层层把关、筛选与编码,从而决定最终面向受众的新闻信息内容,并通过发出的新闻信息影响受众。因此,在传统媒体运作过程中,“把关人”的作用极其重要,体现出权威性、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刘艳 《新闻窗》2009,(6):75-76
“把关人”是新闻传播业务中常见的词语,也是我国学者最早试图结合新闻传播实际加以运用的一个理论。胡正荣在《传播学概论》中指出:“把关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把关人”泛指采集、制作信息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乃至决策发生影响的人。  相似文献   

18.
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时代的网络“把关人” 伴随着网络中的信息传播者和信息传受模式的转变,网络“把关人”也由单一转向了多元。总的来看,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它们通过制定一些国家政策法规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通过限制或者禁止某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为社会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言论环境。第二类是各大网络媒体,这些网络媒体是职业“把关人”。网络媒体的工作人员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据群体规范和媒体本身的价值标准对众多信息内容做出取舍,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第三类是网民,他们通过敲击键盘和滚动鼠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或者传播某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网民对信息的“把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海量的信息,集信息传播与信息接收与一身的网民既要把信息进入关,又要把信息发布关。但是网民作为“把关人”又先天不足,致使网络环境问题丛生,“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20.
电视传播价值的大小深受传播组织、传播环境、社会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把关人”的价值判断和业务素质对电视传播价值的提升与折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作为一名电视传播工作者——电视“把关人”,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价值判断力和业务素质,才能不断提高电视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