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德潜是清代著名的诗人、诗论家、图书编撰家,文章论述了他在图书编撰活动中取得的成就与特点。  相似文献   

2.
嘉庆帝之死     
冯亚平 《历史档案》1998,(1):132-133
嘉庆帝颙琰是清高宗乾隆的第十五子,乾隆六十年(1795)被立为皇太子,并于次年元旦受高宗内禅即皇位,改元嘉庆.在位时间25年(1796-1820).  相似文献   

3.
王次回(1593-1642),名彦泓,金坛人。他是一位引起过很大争议的作家:一方面,他的诗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和一些著名文人的很高评价;另一方面,他的诗也不断受到批评,甚至强烈的抨击。清乾隆时,袁枚、沈德潜的争论正是这两方面意见的直接冲突。王次回在国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被称为“中  相似文献   

4.
617年隋太原留守李渊起兵人长安,次年隋亡.他在关中称帝(即唐高祖),国号唐,建都长安(今陕两两安).渐次削平隋末以来的群雄割据,至太宗贞观二年(628)完成统一.高宗总章元年(668)击灭高丽.907年为后梁朱温所灭.  相似文献   

5.
<正>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雍正皇帝第四子。1735年即皇帝位,年号乾隆,俗称乾隆皇帝。他是清代最长寿的皇帝,却不是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为彰显对皇祖康熙的尊崇,不超越皇祖在位61年之限,他于乾隆六十年宣诏退位,当了四年太上皇帝,是清代唯一一位太上皇。他不喜繁文尊号,在传位诏书中钦定尊称其为"太上皇帝"即可,因此他并无中国传统历史上太上皇不断累加的繁长尊号。薨逝后尊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孝慈神圣纯皇帝,庙号高宗,  相似文献   

6.
王秉恩(1845-1928),四川华阳人,晚清民国时期比较重要的藏书家、文献家、书法家、诗人,但学术界对他关注甚少.本文根据所搜集的相关资料,对他的生平事迹略做钩稽(主要集中于四川、贵州、广东、上海时期),并扼要介绍其著述(包括文献整理、个人著作).  相似文献   

7.
沈佺期(公元656——714),字云卿,是初唐时期的重要诗人。他和宋之问一起,为近体格律诗的最后定型,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象沈佺期这样的诗人,《四库全书》没能收进他的文集,而近代出版的《四部丛刊》、《四部备要》这样有影响的大丛书,也未能把沈集收录在内,这对一个为中国诗歌做出过贡献的诗人来说,显然有欠公允。由此亦不难窥见,我们对沈佺期诗文的研究工作,做的还很不够。  相似文献   

8.
汉满合璧三十二体《御制盛京赋》三十二卷,清高宗弘历撰,傅恒等编校,清乾隆内府抄本。《盛京赋》是乾隆八年(1743)高宗皇帝东巡盛京(今沈阳)时创作的著名文学作品。从它诞生之日起至今二百多年间,先后被  相似文献   

9.
昨夜寒蛩①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②。白首为功名③,旧山④松竹老,阻归程⑤。欲将心事付瑶琴⑥,知音少⑦,弦断有谁听⑧! 这首诗的作者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岳飞是我国历史上的名将,南宋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屡次打败金兵,战功卓著。公元1136年(绍兴六年),他连续三次北伐,皆受到以高宗为首的投降派的阻挠。岳飞力主抗战,向赵构上了《贺讲和赦表》,可是赵构恐北伐成功,影响自己的帝位。因此诗人发出“知音少,弦断有谁听”的慨叹,流露出无限苦闷的心情,和对苟安的赵构小朝廷的极度不满情绪。在郁郁不得志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王刘琦 《兰台世界》2013,(22):159-160
<正>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北大读书期间改名自清,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教育家。朱自清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清华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并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他非常注重学生的人格教育和老师的信仰教育,同时又倡导学术研究与教学能力的并重,这种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研究的[1]29。  相似文献   

11.
钱九韶(公元1731-1796年),又名九同,字太和,号南淳,河南省新密市超化镇河西村人.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恩贡生,是当时名闻中州的诗人.  相似文献   

12.
之所以后世有"古风抒情诗时代"之称,显然是因为那个时候涌现过好些杰出抒情诗人,阿尔凯俄斯(Alkaios)、萨福都大名鼎鼎……然而,诗有气象大小。就气象而言,那个时代恐怕没谁比得上忒拜(Theben,旧译"底比斯")诗人品达(约公元518——442),在他之后,高古  相似文献   

13.
朝鲜燕行使阅读了乾隆二十五年(1760)几乎整年的清朝塘报,并将认为重要的部分摘录下来且附上评论,编成了三卷本的《环报删节》.该文献现藏于首尔大学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几乎不为人所知.该文献的大部分内容可以与《清高宗实录》的记录形成对应,又可补《清高宗实录》之缺.朝鲜人编纂该书的目的在于探察清朝局势,给时局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晚清著名谴责小说<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别号洪都百炼生,他集学者、水利专家、医生、小说家、诗人、慈善家于一身,是晚清奇才.一代历史文化名人,又是亦官亦商颖志改革的洋务派.因八国联军使京城遭殃.他向沙俄侵略军用低价购进"太仓粟",赈济灾民,被清廷诬陷为"汉奸".远戍新疆,猝死戍所,只活了52岁.  相似文献   

15.
故宫博物院编的沈德潜《沈归愚诗文稿》所收诗中,有七首另见于其祖父沈钦圻之《晤书堂诗稿》,其中两首还被选入沈德潜编《清诗别裁集》沈钦圻名下,并且这些诗未收入沈德潜诗集中,可见应均为沈钦圻之作.沈德潜将祖父的诗列入自己进呈皇帝御览的诗册中,一是为推崇祖父,报答他对自己早年的赏誉之恩;一是依仗乾隆帝的恩遇,不怕因此犯下欺君之罪.  相似文献   

16.
晚清著名谴责小说《老残游记》作者刘鹗(1857—1909),别号洪都百炼生,他集学者、水利专家、医生、小说家、诗人、慈善家于一身,是晚清奇才,一代历史文化名人,又是亦官亦商颖志改革的洋务派。因八国联军使京城遭殃,他向沙俄侵略军用低价购进“太仓粟”,赈济灾民,被清廷诬陷为“汉奸”,远戍新疆,猝死戍所,  相似文献   

17.
家父在翻阅清人吴陈琰增定的《通玄观志》时,见其中录有洪昇诗词七道,疑为洪昇佚作。笔者取出搜集洪氏作品最为完备的《洪昇集》加以查对,发现此七首诗词均不见于《洪昇集》中,当为洪昇佚作。通玄观,在浙江钱塘馨如坊,南宋高宗绍兴年间敕建,高宗并赐御制诗三首。明嘉靖十三年(1534),钱塘人姜南撰《通玄观志》。由于姜氏此志为草创,故舛误遗佚较多,连宋高宗御赐诗三首都失载,其馀可想而知。入清以后,通玄观因年久失修倾圯,经朱闳绪等人的努力,方得重修一新。朱氏因旧志阙略,特  相似文献   

18.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他是中唐大诗人之一,同时代的白居易曾盛赞如斯:"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我认为,刘禹锡能得时贤名流推重如此,主要在于他的怀古咏史之作能发前人所未发,自成一派,并给后世诗人以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郘亭知见书目》即《郘亭知见传本书目》,一般都标为清人莫友芝著。1934年《北平图书馆书目·目录类》则标为"清莫友芝撰,子莫绳孙编",这是正确的。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贵州独山人。"郘亭"据说为古瞥邑亭名,其故址在今贵州遵义城西。友芝曾修《遵义府志》,因取为号。莫氏是著名的藏书家、学者和诗人。他精于版本、目录、校雠之学,曾为曾国藩校刻《船山遗书》,又与张文虎等人校雠经史于江南书局。友芝嗜好古书,人称其"生平所见宋元旧本书,不可胜数"。他的《宋元旧本书经眼录》就是记载他于1865  相似文献   

20.
凡读过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滕王阁序》的人,无不为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佳句所倾倒.滕王阁之所以叫滕王阁是因为这座名楼是滕王李元婴(唐高祖李渊第十九子)在高宗永徽四年(653)任洪州都督时所建,以封号为名.廿二年后,即上元二年(675),新任洪州都督嗣伯屿在滕王阁大宴群僚,目的是想让他的爱婿乘机显露一下才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