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职业道德境界由低到高可以相对地分为谋生、责任、乐业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在基本内涵、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利益观、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幸福观和精神境界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差异。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认为人生有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认识一个人,应遵循"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终于人品"的规律。教师也有四重境界——表象境界、才华境界、道德境界和人格境界。表象境界是教师的第一重境界。这里的表象是指一位教师通过个人的美言善举留给别人的外在印象。  相似文献   

3.
闫建璋 《教育科学》2021,37(1):17-22
师德修养一直是学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相关文件对师德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究竟如何提升新时代师德修养水平,使其符合新时代的要求,是亟待我们研究的课题。新时代师德修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逐步提升,经历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道德楷模阶段,师德表现在职业道德规范上,"社会"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社会角色安排下遵守职业道德规约;道德君子阶段,师德表现在内在道德品质上,"自我"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主体性意识的推动下获得内在道德品质;道德圣贤阶段,师德表现在高尚道德人格上,"他者"是教师的道德指向,教师在善良意志的驱使下实现人性完善。道德楷模、道德君子和道德圣贤三重境界必不可少,螺旋式上升,逐步达成师德修养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4.
一堂好的语文课,存在三种境界:人在课中、课在人中,这是第一重佳境;人如其课、课如其人,这是第二重佳境;人即是课、课即是人,这是第三重佳境。境界越高,课的痕迹越淡,终至无痕。因此,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  相似文献   

5.
著名学者冯友兰曾经将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形容:“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  相似文献   

6.
凡事都有境界之分,为人、为事、为学问均不例外.著名学者冯友兰曾经将人生划分为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近代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以三句诗加以形容:“昨夜西风凋敝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  相似文献   

7.
浅谈师爱——师德的最高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有人说:师爱是师德的最高境界。而师爱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即“师魂”,是师德的核心。它自觉而理智、纯洁而全面、普遍而持久,是一种无私、高尚、伟大的爱。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素质中的灵魂和核心.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好教育工作必须要有良好的师德,而师爱则是师德之魂。做好教育工作就是要对学生有着爱心,这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王国维唷我之境”可再分为“小我之境”和“大我之境”,而“无我之境”更确切说是“超我之境”。这“三境界”与做学问的“三境界”可统一起来,但顺序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小我之境”,是执着于构成自我结构的一切利益、感受、知识等,这种“自我状态”绝对化必然与痛苦相生,是第一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回头”否定了对“小我”的执着,从而在“那人”身上发现相对的自我,是自我的一次解脱,也是新的觉悟,达到相对的“类我境界”,此第二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代表第三境界,一切障碍消除了,自我延伸到无限,体验到永恒,得到彻底解脱,获得对世界本质的完整认识和大智慧。  相似文献   

9.
由生活需求到生命追求:教师职业认同的三重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职业认同是教师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教师的职业认同有三重境界,即作为生存状态意义上的养家糊口的谋生需求、作为生活形态意义上的教书育人的事业要求、作为生命姿态意义上的自我实现的审美追求,并且这是一个由生活需求到生命追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崔洪 《内蒙古教育》2012,(18):16-17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班主任指导班级工作也应有"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1.
心理学家赫洛克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把被试者分成四个等组,在四种不同诱因的情况下完成任务。第一组为受表扬组,每次工作后予以表扬和鼓励;第二组为受训斥组,每次工作后严加训斥;第三组为被忽视组,不予评价只让其静听其他两组受表扬和挨批评;第四组为控制组,让他们与前三组隔离,不予任何评价。  相似文献   

12.
学习和认知科学,其根本目的在于"求真",这种"求真"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完善。从认知的效度上看,科学求真的过程可分为三个层次,也可以说科学求真需要步入三重境界。探求"真相"。在认知论上,科学的哲学定义是致力于揭示自然的"真相"。这是科学求真的基本要求,也是小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的核心价值,在文不在言,言是文的载体,是学习文的工具。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文言文教学,教师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通过以下三重境界来达成教学功能。一.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是文言文教学的知识和能力目标,也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目标。诵读、积累、领悟,这是学生主体语言习得的规律。无论在哪一个环节,教师都要致力于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的培养,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满堂灌,逐字逐句分析,自我陶醉,却使学生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一篇文章是一座大厦的话,那么,字词就是其中的砖和石。从情理共生的角度进行识字教学尝试,不仅能够夯实字词识、写、用的基础,还  相似文献   

15.
阅读教学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热点和难点,由于学生的阅读往往只是表面的理解和读取,对于文章的深入思考并不全面,甚至少有,而且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往往看重的是阅读当中的得分点和答题能力,对于阅读点真正意义有很大的疏忽.  相似文献   

16.
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我认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三重境界。一、培养兴趣,使之想学兴趣是人的认识需要在力求认识世界的情绪体现,是推动学生学习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内驱力,是最好的老师。  相似文献   

17.
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使命。完成这种使命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学识,而且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因为教师的道德品质制约着知识服务的对象和人才培养的方向。没有高尚道德的教师,不可能倾心进行教学和科研,不可能尽力为学生服务,不可能成为学生效仿和学习的楷模。因此,教师必须在拥有高深学问的同时,着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具备良好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8.
从教以来,一直在思索:小学作文教学之路该如何去走?在不断地实践、思索、再实践、再思索之后,我觉得,成功的作文教学至少应走过三重境界:会写一乐写一享写。简单地去走,走好每一步,便是不简单。一、会写——作文教学的第一重境界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语文教改的不断深入,小语界同仁已达成这样的共识:文本解读,是阅读教学设计的"第一催化剂",也是确保教学成功的"核心竞争力",更是语文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基本功"。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教师文本解读的功力如何,成为决定其教学成败的关键因素。那么,作为一种与阅读教学相伴始终的教师言语活动过程,文本解读是否也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