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从体育报編輯部提出“根据那些原則安排一般学校体育課”以后,体育报陆續的发表了这方面許多文章,全国各地許多体育教师和体育理論工作者都热烈的参加了討論,我們教研組于十一月四日,对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討,教务处和科委会的同志也参加了这次討論会。在討論会上,首先大家对目前报上发表的有关文章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意見。如: 对于“体育课应以发展身体素貭为主或只是以传授知識为主”的提法,有的老师认为这是比較片面的,不同意这种意見;有的老师认为“体育課应以增强体质为主”这种提法是对的,但比較笼统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八年党中央提出“教育为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工作方針后,在体育界(包括我院在內)會有人提出:“体育不好与生产劳动相結合”、体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会影响教学貭量,影响鍛炼,影响运动成绩的提高”等等。参加体力劳动是否会影响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运动技术的提高,从生理学角度来探讨体力劳动和运动訓练的相互关系,就具有重要意义了。  相似文献   

3.
自去年院党委提出:“要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訓练工作中必須貫彻大运动量和身体全面訓练;加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向健将級进軍”的指示后。体操系全体师生在党委这一号召鼓舞下,都是干勁十足,为迅速提高运动成績而在积极努力着。系領导上为了集中力量向提高方面发展,将一些身体素貭好的和技术水平較高的男女运动員組織起来进行了訓练。健将队的訓练工作,已历經近十个月的时間了,在这段时間內,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跃进,以系里男子队来說,目前絕大多  相似文献   

4.
目前关于“中学(包括一般大、专学校)体育课的任务”这一问题,正在展开着广泛的爭論。有些人认为中学体育課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动作技巧;有些人則认为主要是訓练身体素貭:而另一些人认为既要学习动作技巧,又要訓练身体素貭,二者不可偏废。我认为第二种意見是較为正确的,但是必须全面认识动作技巧与身体亲属之间的关系。首先,我认为,把掌握动作技巧与发展身体素质二者割裂开来的看法便是錯誤的。各种体育动作技巧,都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和規格,都要求一定的身体素貭条件,例如一般地来說,田径远动要求具有較好的力量和速度,体操运动除了力量外,还要求有更好的灵巧素质;而球类运动則要求有較好的速度和准确性,各种运动項目,都要求具备一定的速度、力量、耐力和灵巧,某些专門动作,还要求有某些专項素貭,随着动作难度的增加,对素质的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苏联体操运动員在第15屆奥运会上(1952年)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世界体操冠軍賽(1954年)和第16屆奧运会上(1966年),苏联体操队都名列前茅。这些成就都有力地証实了苏联体操学派的优越性。同时,必須承认,在我們体操运动員的訓练工作中还存在个別缺点,如竞技体操訓练方法的科学理論研究工作,大大落后于实践的要求;缺乏全面优秀体操运动員和教练員的經驗。器械练习是体操多項的主要內容,对它的技术还研究得不够,在实踐中,多半使用落后的技术(天鷹派),而对于摆动练习現代技术則不去研究,这就是我們体操运动員在某些項目方面,特別是双杠练习方面落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們体操运动队是在58年12月正式成立的,任务是在最短时間內,用越級訓练的方法培养出健将来。在剛开始时由于队員来自各个年級,专业和基础知識、年龄和訓练、水平均很悬殊,当时队中,除有一个人达到一級外,其他的人都是二級或少年一組水平。各个队員都有不同程度的迷信思想,对越級练健将的信心也不够。而我本人,因为健将队訓练工作从未搞过,越級练健将軍是新鮮  相似文献   

7.
(一) 最近,各地对一般学校体育教学問題,展开了学术性的讨論,我們教研组的老师对这个問題也讨论过几次。提出了各种不同意見,开展了爭論。在讨论过程中,对学校体育課堂教学,首先必须从增强学生体貭出发的认識是一致的,但在具体任务中就有各种不同的意見,归納起来基本上有二种:一种意見是为学校体育教学的安排一定要有主次之分,但究竟以什么为主也有爭論,有的主张应以发展身体素质为主;有的认为应以传授知識技能为主;又有人主张应把“发展身体素质和传授知识技能結合起来。”另一种意見是不应片面强調以什么为主,应从增强学生的体貭出发,全面地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我认为后一种意见是合乎学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的。应该看出,目前有关这个问题种种不同意見的爭論,实际上是对学校体育教学应解决什么任务的  相似文献   

8.
前言一般身体訓练組是高等学校一、二年級学生必修体育課的組織形式之一。这一組織形式虽然实行时間不长,但各校在組織与教学上已取得了一定經驗。由于这是一个新的問題,加之缺乏經驗,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对一般身体訓练組的任务、內容与組織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同看法。本着总結經驗統一认識出发,我着重以上海市同济,复旦大学、华东师大、第二医学院、水产学院、戏剧学院等学校为对象进行了研究,經总結归納后,提出我的看法,供大家参考。一、高等学校一般身体訓练組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根据党的教育方針,我院培养目标,以及教育計划的要求,結合以往执行1959年体操教学大綱的实际体会,我們对新旧大纲的要求、內容、学时的比重……等进行了此較詳細的分析和研究,我們认为新編体操教学大綱注:是比較符合我院体操教学实际的。首先,新大綱上貫彻培养目标的在方向比較明确。在总的任务提法上比过去更加明确和具体。例如:1959年編的大綱中所提出的体操教学的总任务是:“要系統地学习体操理論和教学法,掌握体操的基本技术,获得体操教学和組織工作所必須的知識、技能和本領”。而新編大綱提出的是:(1)使学生重点掌握体操主要項目的基本技术,并較全面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以融素质教育于第一课堂为指导思想 ,首次明确了基本体操作为独立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进一步丰富了基本体操教学内容的内涵 ;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 ;创立了“分数积累”式的考核方法 ,建立了“基本体操注重教学专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 ;总结了该模式在应用中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过去曾經有人采用过少量的間隔跑。当查托倍克把間隔跑作为主要的訓练內容而获得震动全世界的成績后,間隔訓练法就被广大教练和运动員认为是最先进的方法。在外国采用“間隔法”的术語相等于我国“重复法”或“变換法’的概念。目前,在专家們之間普遍认为不用間隔訓练法(工作与休息定时交替),則任何一个运动員决不可能达到全国或世界的等級水平,拒絕采用这种訓练方法,工作能力就不会得到最快的提高。这种观点是教练和运动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教育学界和广大教师对教学原則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特别从陆定一同志在“教学必須改革”一文中,批判了资产阶级的量力性原則以来,讨論逐步深入,提出了关于教学原則的阶级性问题,对旧有教学原則的继承批判問題,以及社会主义学校教学原則的体系问題。对于这些問題的討論,无疑地有助于我們对教学原則进一步的理解及对教学实践的指导。本文想就有关教学原則一些爭論的問题,作一概括的介紹,并談談我对这些問題的粗淺看法,希望得到同志們的指正。教学原则的依据及其所制約的围范  相似文献   

13.
体操部分     
第一章体操概述一、体操的定义体操是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征,通过徒手,手持轻器械和在器械上进行各种身体操练,完成各种类型和不同难度、具有一定艺术性的单个或成套动作,借以实现体育任务的一种手段。二、我国古代的健身体操简述健身体操是我国古代体操的主要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强筋骨防疾病。在古代健身体操发展具有代表意义的有:1、古代医学名著《内经》中的“导引术”;  相似文献   

14.
查娜 《新体育》2004,(2):35-36
新体操馆中琳琅满目,中国体操界的元老陆恩淳的“宝贝”又登场了。适逢中国体操50华诞,陆老的收藏成了几代体操人最珍贵的教科书。徒弟的徒弟都已成世界冠军,陆老依然用激情重述着中国体操的故事。“我当年也是帅呆了!”风趣的陆老把一生的体操情融入了这时间久远的金牌、奖杯、胸卡、照片、证书、小旗……  相似文献   

15.
<正> 体操术语是正确说明体操动作的专门用语。正确运用体操术语,不仅有助于体操教学与训练的顺利进行,而且对于体操运动的普及与提高、科学研究、经验交流,以及发展体操理论都有很大的意义。体操术语不是对体操动作过程的“描绘”,而是确切地说明动作的结构特点和名称。因此,对体操术语有下列三个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在訓練工作中如何更好地貫彻全面訓练,把专项技术訓練与一般身体訓練,如何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运动項目、不同的訓練时期和不同的訓練任务等科学地結合,以便多快好省地提高我国的运动技术水平、是全体体育工作者,尤其是体育教师和教练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本文不打算谈全面訓练方法上的許多問題,而仅仅从生理学观点略論全面訓練的重要性。进行身体的全面训练,是以巴甫洛夫提出的有机体是个完整統一的整体这一唯物主义观点为生理学根据的。因为进行任何身体练习都对有机体的各系統、器官发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SWOT分析法,剖析体教融合背景下快乐体操进校园的优劣势因素、机遇以及潜在的威胁,旨在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助力快乐体操可持续发展。策略建议:增加体育教师培训次数,探索学校和省市体操运动队合作模式;大力推广“高参小”快乐体操模式;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强化教师风险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增加快乐体操的比赛次数,以赛促练;以政策为导向,推动社会各界力量助力快乐体操发展;充分利用和开发快乐体操器材,优化器材购置路径,降低成本;加强快乐体操网络媒体建设,大力推广和宣传快乐体操理念。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体育院系体育教育专业体操普修课程改革的步伐,滞后于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体操课程内容体系已很难适应社会和学校体育的发展。在“奥运竞技战略”和“全民健身战略”思想指导下,提出了体操普修课程创新的整体思路,并对课程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了实验研究。确立了健身体操课程目标,重新构建了体操分类体系,突出了体操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体现了适应社会和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1、少年体操运动员的心理特点1.1训练动机和兴趣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不断积累以及世界观的逐步形成,进入少年期的体操运动员的训练兴趣、动机有了新的发展。在兴趣方面,经过几年的体操训练,对体操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体操训练的兴趣有了较大的巩固和发展,变得相对持久,但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训练兴趣经常有波动性,不能持之以恒。在训练动机方面,他们不再像儿童期那样“要我练”被动的训练动机,而是转化成一种比较清晰的“我要练”主动的训练动机。并且把训练动机逐渐与自身的利益相联系,同时还意识到训练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引言竞技体操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它是“健”与“美”的统一,体操动作中难、新、稳、美紧密相联,缺一不可,正如体操界的权威人士国际体联主席尤里·季托夫所说,当代体操正朝着艺术化、创新、腾空飞行三方面发展。这一提法,在肯定了“难、新、稳”在体操中所占的特殊地位的基础上,特别强调了体操动作的艺术性和优美感。而我们的训练有时只是拼命突难度,却忽视了对动作规格化的要求和体操意识训练,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