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当我们的教育停留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但当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智慧的时候,教师的智慧无疑就和教师的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摆脱对知识的灌输和对智慧的淡忘,从而保有教育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智慧     
智慧的教育需要教育的智慧。当我们的教育停留在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时候,教师的知识是最重要的;但当我们的教育已经发展到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智慧的时候,教师的智慧无疑就和教师的知识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了。当然,智慧和知识是紧密相连的,但智慧毕竟有别于知识。我们的教育必须摆脱对知识的灌输和对智慧的淡忘,从而保有教育的核心价值。我们的教师也必须以高智慧应对时代对教育的挑战,才能完成当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张华 《河北教育》2007,(12):43-43
教育家陶西平说:“当教师带着知识走向课堂时,他带给学生的是知识与技能;当教师带着智慧走向课堂时,他带给学生的是自主与创新。”所以我们都应做智慧型教师。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美国教育学家罗杰斯要求教师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者".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理念上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生命价值的提升。反观现实,我们发现,当教育向现代科学大踏步地迈进的时候,当人们面对信息洪流而成为一个虔诚的"知识信徒"的时候,我们离智慧的教育却越来越远,教师教育智慧生成成为一个时代课题。而在教育实践中,教育传统的羁绊、教育惯习的束缚、教育偏见的禁锢,却成为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的阻抗因素。  相似文献   

6.
周彬 《云南教育》2009,(7):17-18
当学科还没有分化的时候,教师普遍看重育人,这就是韩愈所讲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当学科分化之后,教师普遍看重教授知识。至今,我们评价一位教师有没有教育智慧时,虽然也看这位教师对教育的理解,但更重要的却是看学生的学科成绩。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育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领路人,学生本人是发展和成长的主体。教师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还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答案显而易见。为此,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8.
教育就是忘记了在学校所学的一切之后剩下的东西。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学校教育要着眼于为学生的一生奠基。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能  相似文献   

9.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许多年以来,我们的教育习惯了沿袭固定的模式,教师熟于扮演权威的角色,而学生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历史发展到今天,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推陈出新的周期不断缩短。面对充满竞争、充满信息、充满机遇的21世纪,随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确立,当代大学生必须学会学习。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对象,以人自身的发展为目的,把学生看作能动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位。学生是从师学习的受教育者;但不应该成为一个等待被填满的“容器”,而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不应当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应该是“带着学生…  相似文献   

10.
李萍 《吉林教育》2008,(9):81-82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信息的迅速发展、更新,教师的法定权威受到挑战。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掌握的某些知识教师也许尚未涉及,教师由原来"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到现在"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其对知识"先知"的优势会逐渐弱化。在网络时代,作为教师,我们应如何构建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的实施为教育开启全新的价值取向,提出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提出是时代发展和我国教育的现状所决定的。我国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个性和心理发展,降低受教育者在教学中的地位,窒息他们的创造性,影响他们特长的发挥和培养。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不过是“授之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之以渔”。主要探讨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观念认为.在实践教学中,谁获取知识谁就是主体。现代教育教学不再是教师单纯地教学生知识,而应是教师教给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主动进取的意识。只有这样培育出来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变成带着学生走向知识。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人的发展"是现行数学课程标准的根本指导思想。当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关注从知识的简单获取,走向过程的感受体验;当我们从单一的分数检测,走向目标多元评价;当我们从为学生的暂时摔倒而担忧,走向为他们努力探究而惊喜的时候,我们对教育的认  相似文献   

14.
“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还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是“授之以鱼”的方式。其教学模式是“灌输→接受”,学习方式是“听讲→背诵→练习→重视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模式的具体表现是:教师的任务是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地授予学生,而学生的任务是如何把老师授予的知识死记硬背下来,并在考试时准确无误地“克隆”出来。这种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阻碍了学生思维和智力的发展。长期以来政治课教学调动不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无不与此有关。“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是“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15.
全国范围的课程改革,在国家统一部署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着。教师任重而道远,在教育领域的变革中担任着重要角色,起着重要作用。在学校教育当中,教师的态度和意识,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品德上同时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不应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还要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应关心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当教师仅仅是“知识传授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就可以被同等学力的任何人来代替,而当教师是“学生发展促进者”的时候,教师的职业就具有了不可替代性。由此看来,教师的专业化是大势所趋。教师必须是专业的,应像医生一样,不能随便被人替代。但是,…  相似文献   

16.
张海英 《现代教学》2006,(10):41-42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体系已经进入了全面实验的阶段,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认识到课程改革有两个不可分割的因素:即课程设计和教师。课程设计是课程改革的“技术因素”,而教师则是课程改革中的“人的因素”。只有实现了两者的统一,新课程实施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教师应在新课程标准下转变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题记:我们的课堂应由“知者”间的对话变为“智者”间的交流,因为促进人成长的至关因素是智慧而不是知识。“作为教师,你给学生什么?”这是工作第一天我问自己的一个问题。从那天起,我不断思考、实践,试图给出一个最完满的回答。不同的阶段,我曾给出过不同的回答。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我给出的回答是:教师要给学生以智慧。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育者关注学习者的自身感受与个体学习,改变不利于学习者发展的学习方式,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在“做”中学。理念与实践的结合使我清醒地意识到:当我们带着知识走向学生时,我们选择的是…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心灵健康成长,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不能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的讲堂,而应该真正成为学生的学堂。教学的目的应该定位为教会学生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的教育行为由“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学生的行为由“带着教材走进教室”转变为“带着问题走向老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呢?  相似文献   

20.
阳光教育是爱智共育的教育。爱是基础,人类最重要的伦理就是相互间的关爱,关爱意味着人与人的相互扶持和信任。师生之爱,教师的作用更重要。当学生能够享受到尊重和爱护,就如同花朵受到呵护会恣意地绽放;智慧是知识和思想,学生是在知识的哺育下成长的,因为知识和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不可或缺的,只有让学生将习得的知识转化为思想凝聚成智慧时,才是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阳光教育旨在通过爱和智慧的结合,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和谐发展,同时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