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2011年11月29日,来自中共中央党校、中央编译局、中国社科院等中央科研机构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国防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院校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欢聚一堂,共同庆贺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和《黄枬森文集》的出版,同时参加由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中国人学学会、北京大学哲学系、21世纪哲学创新论坛主办的"马克思与辩证唯物主义研讨会"。  相似文献   

2.
部门哲学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综合创新的重要范式之一.部门哲学的兴起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回应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超越传统哲学教科书体系而向生活实践回归的结果;研究对象的领域化与专门化、研究层面的形而上与形而下相统一、研究性质的交叉性与中介性及综合性是部门哲学的基本特征;部门哲学在理论与实践、文本与问题、哲学与具体科学的“视域融合”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部门哲学的主要不足在于难以处理好部门性与整体性、学术性与现实性的关系.在社会问题日益领域化、复杂化的背景下,部门哲学仍将是中国哲学研究的“主流”和“前沿”.  相似文献   

3.
《中国德育》2013,(3):72-72
《中国德育》杂志编委会顾问,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哲学教育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和人学学科的开创者,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哲学系哲学教育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黄栅森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1月24日晚20时3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2年。  相似文献   

4.
2011年8月26日,由北京市社科联、教育部社科中心、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哲学系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行。教育部、中宣部、北京大学等单位领导同志,当代中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邢贲思、陈先达、庄福龄、杨春贵、侯树栋、许志功  相似文献   

5.
中国哲学在发展过程中可大致划分为古代哲学、近现代哲学与当代哲学.当代中国哲学中的主流形态不是中国古代哲学、近现代哲学进一步发展更新形成的哲学,也不是中国当代本土生长起来的其他新的哲学,而是从外国引进、然后又加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是运用中国语言表达的、与中国传统哲学相融合的、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被中国人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是中国当代的国家哲学.我们应该自觉地、积极地促进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6.
价值哲学是当代哲学研究的一个明显的转向,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从我们对西方价值哲学的研究和中国现阶段价值哲学的研究中发现,今天中国的价值哲学研究存在两大困境。为了不重蹈西方的覆辙,让中国的价值哲学真正发挥其作用,走出困境,我们认为对价值哲学作一些形而上学的思考是现实的,也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问题研究的视角,在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30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集体关注政治哲学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基本轨迹是从认识论到政治哲学、从真理问题到智慧问题的演变,并勾勒出可以期待的中国政治哲学研究的根本问题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陈来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明清理学,其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本领域的世界领先水平。博士生导师。陈来先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宋元康香阁副主编就什么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中国哲学学科的基本内涵,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国哲学如何走向世界,20世纪冯友兰、张岱年二位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宋元明清时代的三大哲学家朱熹、王阳明和王夫之的研究以及《苟子》研究等学术前沿问题与陈来先生进行了访谈。同时还邀请哲学博士杨柱才教授、王楷博士和高海波博士等围绕陈来先生的学术成果撰写了3篇研究论文一同发表,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政治哲学日益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这不仅因为马克思哲学的政治意蕴、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批判性反思、马克思共产主义理论的哲学建构使马克思政治哲学成为可能,还因为不乏学者意识到政治哲学是理解马克思思想的重要维度,并自觉地将其纳入政治哲学史的归纳与政治哲学的阐发.如果说国外研究概况表现为归纳与阐发,那么国内研究趋势则表现为重审与建构,虽然较国外研究稍晚,但问题切入与纵深呈现出中国学者对马克思政治哲学及其当代意义的深入理解.梳理国内外马克思政治哲学研究的历史图景,在此基础上构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研究框架,生发其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对建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并推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庞朴先生     
《邯郸学院学报》2006,16(1):F0002-F0002
庞朴,著名学者、思想家、中国哲学史学家。1928年10月出生于江苏淮阴。1954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生班毕业,同年赴山东大学任教。1974年调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历史研究》杂志从事编辑工作,以后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副编审、副总编和《历史研究》主编等职。1981年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之聘,担任《人类文化与科学发展史》国际编辑委员会中国代表。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务院古籍规划小组成员、“国际简帛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山东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儒藏》总编纂,并任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南开大学、杭州大学、武汉大学等校兼职教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4)、哈佛大学(1997)、日本东京大学(1988)、挪威奥斯陆大学(1995)、挪威国家科学院(1999)等校访问学者、客座教授、客座研究员。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哲学的源、流与结构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哲学是中国哲学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先秦诸子学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根。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主要包括建国前30年哲学史研究,建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地位,以及为什么说中国现代哲学史仍然是一部认识史。研究中国现代哲学与外国哲学的关系,应对二者“精考事实,平情立言”,而不可偏执。  相似文献   

12.
儿童哲学的诞生缘于20世纪60年代对话哲学与"批判性思维"运动的兴起.我国有近三十年的儿童哲学研究,相比于前二十年的研究,近十年的研究显得更为"理智",在引进、介绍、实验的同时,研究者开始对儿童哲学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进行审视,寻找儿童哲学与中国教育改革的契合之路.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主要是对人、主体、价值、发展、科技哲学、辩证法的当代意义和哲学体系改革的研究。本文对这些前沿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对今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来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来先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宋元明清理学,其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本领域的世界领先水平。康香阁副主编就什么是中国哲学,中国哲学的合法性,中国哲学学科的基本内涵,中国哲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国哲学如何走向世界,20世纪冯友兰、张岱年二位先生的中国哲学研究,宋元明清时代的三大哲学家朱熹、王阳明和王夫之的研究以及《荀子》研究等学术前沿问题与陈来先生进行了访谈。同时还邀请哲学博士杨柱才教授、王楷博士和高海波博士等围绕陈来先生的学术成果撰写了3篇研究论文一同发表,以飨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读经30年,自醒才3年"的"独尊一经"的"读经现象"进行了原因分析:与对布氏著作的解读一开始就误入歧途有关;与中国文化中的守成传统有关;哲学的本性使然;与中国民族文化遗传基因的缺陷和中国哲学界的"一条腿走路"的现象有关;也与高等教育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不过硬、特别是哲学基础功底差有关.有鉴于此,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急需打破对布氏路径的依赖,从"独尊一经"到自主反思和超越,从畸形的学术生态走向多元化发展的自醒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自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热的兴起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中国高等教育哲学研究的自醒表现在:对布鲁贝克等权威高等教育哲学思想的不断反思与超越;对自身高等教育哲学体系的尝试性建构;对高等教育哲学基础等基本问题的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哲学史的总结,哲学史是哲学的展开.这可以从哲学研究过程中理解和解释与先见的关系得到说明.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必须史论结合.无论是研究哲学还是研究哲学史,都有必要先明了立场、视角、视界、视域、背景等理论体系的特征,其次是用好研究方法.研究的最基本的方法有三种生态学方法、诠释法和比较研究方法.这三种方法既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其缺点,应该把它们联结起来形成系统研究方法.在运用这些方法后,才能进行价值判断.总之,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应该坚持理性分析优先,现代批判意识其次,超越与创新再次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中国哲学合法性”的提法有两个问题维度,即中国有无哲学与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主体性。19世纪末以来逐渐出现了一元论的终结与多元论的出现的局面。在多元论的视野下,中国哲学是不同于西方哲学的哲学殊相之一。作为多元哲学中的一支,中国哲学必须确立自己的主体性。只有这样,才能发生由“哲学在中国”到“中国的哲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2014年6月由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第十届"中国文化哲学论坛",集中关注和探讨了境界问题,与会学者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一,充分强调通过对境界进行严格清晰的学术定义,把境界研究提升到严格的学术研究层次上,认为这种研究可以成为当今沟通中西马、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二,对中西思想史、特别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各种境界观进行尽可能系统和概  相似文献   

20.
胡适一生的大部分时间,从事的都是与教育有关的事业。小时,读私塾;少年,读上海的梅溪学堂、中国公学;青年,读美国的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中年,先是在北京大学做哲学教授,然后,在上海的中国公学做了好多年的校长。另外,1946年起还做了一段时间的北京大学校长。到台湾后,做的是台湾“最高研究院院长”。看来,胡适与中国教育关系密切到不可分割的地步。只是,很少有人研究他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因为,人们知道,他,是五四新文化的一员闯将;他,又是中国现代哲学的早期研究者。所以,他对中国新文学、中国哲学的贡献掩盖了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