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守儿童是由于父母外出打工而长期与父母分离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其身份的特殊与越来越庞大的数量而受到社会关注。为了深入了解现今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对扬州地区和宁夏地区的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我国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普遍较大,出现学习焦虑的可能性较高;(2)留守儿童心理出现严重问题的几率比非留守儿童大,具体表现在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方面;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和对人焦虑问题的检出率则略高于留守儿童;(3)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监护类型、父母在外工作年限上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元分析法,探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结果表明:(1)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2)留守女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留守男童;(3)四种监护类型中,同辈(无)监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差,隔代监护和父辈监护类型稍好,单亲监护的效果相对最好;(4)不同留守类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当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部分高中留守学生和部分高中非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查,并探讨高中留守学生与父母分离状况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高中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比非留守学生差。第二,高中留守女生心理健康水平比男生差;高一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高二留守学生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学习焦虑、冲动倾向、过敏倾向方面比高二留守学生差。第三,父母均外出的高中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仅父亲外出的差,但与仅母亲外出的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采用自尊调查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对潮汕三市农村地区的760名小学五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潮汕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自尊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显示:(1)母亲在外打工组留守儿童的自尊得分显著低于父母均在外打工组、父亲在外打工组和对照组儿童;(2)在留守儿童群体内,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初中一年级学生,而初中一年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小学五年级学生;(3)留守儿童的自尊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都有显著正相关。因此,家长和学校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培养他们善于发现和利用社会支持资源的能力,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以提高其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留守中学生攻击行为的现状以及攻击行为与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对江西省农村中学留守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显示,留守中学生攻击行为检出率较高;留守中学生的攻击行为存在年级、性别差异;留守中学生高、中、低攻击组在应对方式、心理健康上存在显著差异,高攻击组的应对方式更消极,心理健康水平更低.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旨在探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弹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以四所中学271名有留守经历中学生和300名无留守经历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主观幸福感、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SCL-90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对于有留守经历的中学生,他们的心理弹性、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与其主观幸福感显著相关;心理弹性以及情绪控制、目标专注维度,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能显著预测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的抑郁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在加入心理弹性后下降.结论:心理弹性在有童年期留守经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即心理健康是通过心理弹性的不同方面影响了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留守经历中职生自杀意念的现状,以及探索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留守经历与中职生自杀意念之间的作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针对贵州某中职学校1551名学生自杀意念机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留守中职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支持显著低于、自杀意念显著高于一般中职生;留守经历、社会支持、心理健康与自杀意念之间两两显著相关;留守经历与中职生自杀意念之间,社会支持的完全中介效应显著,心理健康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在留守经历和中职生自杀意念之间链式中介不显著。在教育实践中,可借助父母、同伴、教师、政府和非营利性社会机构等一起参与完善留守经历中职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以此降低他们的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327名西南地区留守儿童施测心理一致感量表简版(SOC-13)、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的同伴依恋分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同伴依恋、心理一致感均显著高于男生;(2)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同伴依恋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信任、心理一致感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同伴疏远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前者显著负向预测后者;(3)心理一致感在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因此,可通过调节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和同伴依恋水平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曹薇 《江苏教育》2022,(24):51-54
为探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使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3177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存在性别及年级差异;父母教养方式在性别及年段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为此,改变家庭教育观念、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是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通过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长兴县和德清县422名“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②“留守儿童”男女性别之间健康状况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女生焦虑程度总体低于男生;③“留守儿童”各年级之间总体焦虑程度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小学阶段焦虑程度高于初中阶段。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但小学阶段学生与“留守儿童”中女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长兴县和德清县422名"留守儿童"进行测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②"留守儿童"男女性别之间健康状况总体差异不显著.但女生焦虑程度总体低于男生;③"留守儿童"各年级之间总体焦虑程度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小学阶段焦虑程度高于初中阶段.结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正常,但小学阶段学生与"留守儿童"中女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是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讨论可能的原因。为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量化的依据和参考。方法:本研究使用浙江大学心理系郑全全教授修订的《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沧州市不同层次的6所中学的近1000名中学生进行了测查,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2.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心理健康状况中自责倾向显著高于常模水平;(2)心理健康水平城乡差异显著;(3)不同层次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4)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极显著的差异;(5)父母文化程度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结论:不同层次学校、不同年级、市区和城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有不同的侧重点;学校、教师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采用自编的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467名留守儿童和341名非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上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的差异(P<0.01),在学习焦虑和身体症状上与非留守儿童差异比较显著(P<0.05);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的年级、代养人类型、父母外出时间长短、留守儿童的性别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R2=0.382)。从而得出结论:留守儿童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低于非留守儿童;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有:是否与兄弟姐妹生活在一起、年级、代养人类型、父母外出时间长短及性别。  相似文献   

14.
何永红 《考试周刊》2013,(87):174-176
本研究选择峨眉三中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各50名,采用MHT量表测量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差异状况.心理健康量袁中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部分,每个部分设置四个问题.收集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后得到,七年级学生中,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各量表得分没有明显差异;八年级学生中,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学习焦虑在0.05水平上,存在着差异,且留守学生的学习焦虑高于非留守学生.这些结果表明,随着中学生逐渐步入青春期,留守中学生与非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逐渐增大,心理矛盾与冲突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调查留守经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人格特质的影响状况。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CSPA)中的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和人格量表(CCSPS)对673名有留守经历的学生和704名普通大学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双方外出留守的比例最高(47.92%),且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比例增大;有留守经历的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健康量表多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人格量表的率真、重情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经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程度影响,学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这部分同学成长中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减少心理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活事件量表(ASLEC)、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对湖南某大学具有留守经历的1787名大学生、具有流动经历的1160名大学生和3823名常态大学生进行测量,比较他们的心理状况,结果发现:留守经历大学生在生活事件、心理健康各维度上的均分显著高于流动经历和常态大学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以及与父母关系的均分显著低于流动经历和常态大学生;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相关,其中人际关系、健康适应、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学习压力因子可有效预测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研究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周步成等编制并修订的《心理健康诊断量表(HHT——CR)》作为测查工具,调查样本为小学五、六年级,回收有效问卷1364份;研究发现,不同省份农村留守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农村留守女生更易出现心理问题;自我监护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母亲监护的留守儿童孤独体验较少;叔辈监护的留守儿童学习焦虑较少;留守儿童和一般儿童组间差别不属于结构性差别。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占一定的比例,农村许多孩子不能与父母共同生活。本文以华安县为例,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一、农村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由于父母常年在外,父母关爱缺乏,心理健康失衡。现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遇到不当行为  相似文献   

19.
柳莉 《考试周刊》2014,(87):60-60
所谓留守学生,就是父母为了生活在外工作,而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里,没人监护的学生。老师在面对这些学生时仅仅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减少留守学生意外事故的发生,以及保障正常生活学习是不够的,在关心留守学生的同时要了解父母们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及时反映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给家长,也可把家长的情况告诉给留守学生,从而对每个留守学生的家庭都有深入认识,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20.
使用青少年主观幸福感量表和青少年学习倦怠量表对福建省农村322名留守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并研究其对学习倦怠的影响。结果: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中学生,留守女生的学业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留守男生,独生子女的家庭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喜欢上学的留守中学生的家庭满意度、友谊满意度、学校满意度、学业满意度以及总体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不喜欢上学的留守中学生。相关分析表明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学习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农村留守中学生主观幸福感可以显著的负向预测学习倦怠。结论:提升留守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可以有效降低其学习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