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不久前,我们品德名师创建团队的成员相聚在一起,开展学习研讨活动,大家畅所欲言,几位先行教师深入研究的成果汇报为尚且迷茫的我指引了方向。在几节研讨课中,我发现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上都下了较大的工夫。的确,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的重要载体,它有利于引领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感受美、追求美、创造美。一、创设音美情境,引领学生感受美高尔基说:"人们爱听悦耳而有旋律的声音。"品德课尤  相似文献   

2.
<正>美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各科教学中都要予以重视。语文有着独特的魅力,是极其丰富的文学精华。小学语文教材篇篇都精,课课都美,简直是幅"美"的画卷。它们无一不是从浩瀚的文化宝库中精选出来的上乘篇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它们无一不蕴含着"美"的因素,几乎包罗一切美的表现形式,具有浓烈的审美功能。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美育是将其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如何将教材中的文字所蕴含的美育因素充分挖掘出来,成为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  相似文献   

3.
莫碧琳 《贺州学院学报》2008,24(4):88-89,97
色彩教学过程中是对色彩的现象及规律的理解,而成功的色彩教学最重要是启迪学生去创造美,而不是只停留在对色彩一般性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因而有创造性的色彩教学才是教学创新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有创意性的教学,向人们展现了创造性的想象力,创造“美”的旋律,使人们感受到创造“美”的光辉——“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4.
李吉林老师非常重视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她概括了审美教育的操作程序:带入情境,感知美的表现;分析情境,理解美的实质;再现情境,表达美的感受;驾驭情境,诱发美的动因。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达到景、情、语浑然一体的最高境界。把审美教育贯彻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李吉林首先强  相似文献   

5.
李彦斌 《成才之路》2014,(14):33-33
正《美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加强美术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撕纸画是集绘画、设计、制作为一体的艺术活动。制作过程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有很强的综合性。可以说撕纸画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最佳方式之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术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通过这一活动课,来引导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用简练的手法去塑造各种形体。由于撕纸本身具有一种偶然性,也能达到启发学生从中发现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6.
一、领略白杨的形态美 1.播放西部风光片,让学生观看白杨的样子和它的生长环境,对白杨的外形有较直观的认识。 2.教师设计“寻人启事”如下: 寻人启事 我是一棵贪玩的小白杨,生长在遥远的西部大戈壁。前几天,我一个人悄悄地跑出来玩,直到现在还没有回家。我的爸爸一定会很着急  相似文献   

7.
这篇设计围绕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采取了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探究,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1.以人为本:整篇设计以让学生“感受美、创造美”为主旨,以“小白杨找爸爸”、“父子3人为小白杨找到爸爸”、“小白杨写感谢信”、“小白杨送画”等构成教学主线,  相似文献   

8.
9.
语文教学在本质上是一个审美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一个和谐的环境,"和谐产生美,美在和谐中"。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是学生快乐学习的沃土,和谐的语文课堂是师与生、人与文、导与放、思与悟等方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表明,美育的渗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丰富语文学习内涵,增强语文教学效果;同时,也能较好体现德育为首的精神。我在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具体做法,有以下三个方面: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一、让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讲授中学语文中思想性强的课文,从感情入手,首先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表现出的丰富、优美的情感,激起学生心中美好的情感,与文中的人物(或作者)同  相似文献   

11.
总的来说,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研究及其实践都是滞后的. 这种滞后,是相对于课文阅读教学中分析理解、字词落实、质疑探究、品味欣赏等各个环节来说的.人们一般地认为,教学中不能没有上述这些教学环节,但可以没有"朗读".  相似文献   

12.
“美不完全在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她是心物婚媾后的婴儿。”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这一精辟的观点正说明:美就是具有审美潜能的主体与具备美的潜因的客体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引起心灵愉悦的主客间的和谐状态。美的形成须有两大要素:美的潜能和美的潜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存在的物质决定意识,因而美的根源也就来自客观的美的潜因;而人的意识对  相似文献   

13.
美学告诉我们:人类最珍贵的特性是实践中自由的创造;劳动本身如果表现为生动的形象,同样也是美的——这就是美的根源。从数的发现(自然数——有理数——无理数——虚数),式的发现(代数式——方程(等式)——不等式),运算的发现(加减——乘除——乘方、开方——微积分),空间的发现(一维空间——二维空间——三维空间——n维空间),无不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凝聚了数学家们长期艰苦卓绝的创造性劳动。正因为他们的创造,才使得数学更加和谐、更加完美。他们创造了数学美,同时也创造了他们自身的美。学数学本身是一种艰苦的创造者劳动。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一个酷爱数学科学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思索、勇于独创的人。因为只有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人们才有可能领略探索真理的甘苦,才能享受攀登高峰的喜悦。实际上,学生无论是弄清一个概念、掌握一个公式,或者解决一个问题,都孕育着再发现  相似文献   

14.
人类所进行的美的创造活动,经历了由无意识到有意识,由自发到自觉的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人类审美意识的觉醒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经过若干万年的实践活动,人的直接生理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人类开始觉察到外化在客观对象中的自己的本质力量,实现了...  相似文献   

15.
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发现打造课堂的美在语文教学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深入研究教材,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美感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阅读欣赏的能力。现就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体会谈一谈,贻笑大方。  相似文献   

16.
1996年,我到飞虹中学任教,听到分层递进教学的提法,心生疑问:孔子不是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理论吗?再看看分层递进教学的课堂,把学生分成三层或四层,把问题分成很多个,把练习分成了很多组,觉得毫无必要,也就不假思索地将自己拒之于此门之外。校领导主动为我介绍分层递进教学的起因,安排我听课,可我还是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并通过课内课外的系列教学活动让学生去感知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审美趣味及审美理想,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只有从美育形式激发起学生对语文课的情感,才能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商和情商,激励他们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8.
1.同学们,在你们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呢?2.对呀,天堂就是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3.描写的是“什么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鸟的天堂吗?多媒体播放《鸟的天堂》录像,让学生充分想象,如临其境。5.学生用语言描绘情境。6.质疑课题:作者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章呢?  相似文献   

19.
一、破题激趣,初识“天堂”美1.同学们,在你们印象中,什么地方是天堂呢?2.对呀,天堂就是神话故事中人们想象的幽美、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3.描写的是“什么的天堂”?板书:“鸟的天堂”。4.同学们,你们想看看鸟的天堂吗?多媒体播放《鸟的天堂》录像,让学生充分想象,如临其境。5.学生用语言描绘情境。6.质疑课题:作者为什么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呢?(此环节的设计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学生想象中的天堂入手,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通过观察画面,形象感知大自然的美丽、动人。)二、自读自悟,感知“天堂”美1.读。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20.
学习——模仿——创造是学生学写说明文的必由之路.一、以课文为主,让学生一课一得课文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这一点,凡从中能得到启发的都可让学生去模仿、去学习.我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总体设计,制定一学年的总体目标,每学期任务明确,每一课有具体目标,一课一得,讲、读、写三者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