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国法学的发展已经基本完成学科的创立与完善,进入批判与提升的阶段.学者们在对中国法学发展的历史与现实进行反思与总结的基础上纷纷提出关于"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的问题.回顾中国法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我们对西方法学的引入都是出于一种心理,即:将西法当成解决现实问题的应急之策,而并非中国现实社会的实践选择.现实语境下的中国法学基本上都是舶来品,是西方式法学体系的克隆体.中国法学与中国现实社会的脱节,使其失去了赖以生存和生长的土壤.而民间调解机制作为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纠纷解决机制,是中国传统社会在长期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直保持着一种未间断的存在状态,其在实践中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中国法学发展的前纵之路,那就是中国法学要关注中国现实,着力于对中国社会进行深入的思索与考量,以期使法学研究对于自身的法制建设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理学与法哲学之关系的深入讨论,不仅仅是涉及法学与哲学的学科划分与法学体系构建的专业分工的实际问题,更加有助于对法的深刻把握与自觉实践,具有本体论、认识论与价值论的理论意义。我们应从法学、哲学等相关基本术语的词源学考察与现代含义实证分析入手,概观法学学科的历史发展,运用范式概念作为分析工具,分析哲学史上几次重大的哲学转向、范式转换对法学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影响,提出基于哲学范式概念的关于法理学与法哲学之关系的判断。作为法学基础理论的法理学,具有一般性、抽象性的特点,属于对法直接性的认识活动的范畴。法哲学则通过对法学的思想前提,即范式的反思,从反面促进对法的认识的深化,法哲学是法学的哲学反思。  相似文献   

3.
社科法学是中国的本土概念,尚未形成稳定的研究范式。合理性基础是中国社科法学出现的原因,直面挑战、实现价值证成是中国社科法学存续下去的关键。中国社科法学需要坚守法学学科本色;明确其他"社科"与"法学"的边界;克服外来研究方法与生产本土知识的矛盾;以全新的视角建构自身独特的概念工具与话语体系,求得学科发展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4.
2005年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的发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法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引起了不同反响。目前,中国本科法学教育已经走到了关系到未来发展和生死存亡的十字路口,并正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招生规模空前膨胀、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笔者将就中国本科法学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哈贝马斯的理性类型学中传统理性观是一种追求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理性,它的范式缺陷是远离生活世界,脱离人的言行和具体的社会生活,属于一种"逻各斯中心主义"理性。哈贝马斯对此理性观的批判建立在他的回归生活世界的范式转换之上。回归生活世界是他的哲学范式的"源头活水"和对传统理性观批判的范式尺度。然而,若与马克思的回归社会现实相比较,哈贝马斯的回归却是一种普遍语用学的回归,他的交往理性的根须并没有扎进现实的生活世界的土壤之中。他的"范式自觉"帮助他在语言哲学主体间性的范式轨道上推进了理性,但他的范式的形式主义停留使他的理性重建仍然属于马克思所批判的观念革命。  相似文献   

6.
“价值重估”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再中国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核心并不仅仅是对中国革命与现代化的历史经验成果的理论总结.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既不仅仅是把一般理论运用到具体实践的过程,也不仅仅是把特殊实践经验上升到一般理论的过程;它的主要任务不但是关注现实问题中的哲学,而且是反思批判哲学自身问题视野中的现实.我们要超出革命的与现代化的视野,可以更广阔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历史视野来看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问题,也就是要进一步拓展我们原有的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解视野与逻辑,重建哲学自我、重构哲学的自我问题意识.这就是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再中国化"问题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7.
2005年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的发表,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法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引起了不同反响。目前,中国本科法学教育已经走到了关系到未来发展和生死存亡的十字口,并正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招生规模空前膨胀、生源质量逐年下降、教学方法改革等问题。笔者将就中国本科法学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金融法学研究范式亟须升级:从CBS到FIR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我国金融法学CBS研究范式的述评 当学术共同体中一定数量的研究形成比较固定的"套路",即大体相同的问题领域、运用类似的方法和知识,就形成了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 Thomas Kuhn)所说的"研究范式"(paradigm)[1].CBS 是公司(Company)、商业银行(Bank)和证券(Security)的首字母缩写,CBS研究范式[2]是笔者对吴志攀领衔的北京大学法学院金融法研究中心所倡导的金融法学的研究方法和生成知识所作的归纳,它强调从公司治理、商业银行、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和法律制度"四位一体"的多元系统中"找出中国版的规律",在中国金融法学这个跨学科领域形成"一种新的研究角度、新的分析方法和新的认识论观念"或者"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新的研究领域的划分和新的观察事物的观念."  相似文献   

9.
实践哲学古已有之,从德性伦理实践哲学到功利伦理实践哲学以至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展示了实践哲学不断充实、丰富和发展的生动画卷。但是,社会发展程度的时代局限决定了德性伦理实践哲学的局限,功利主义实践观矫正了德性伦理实践哲学的思辨和片面,强调人们对现实物质利益的追求,强调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为旨归,但是它的理论立足点和资本逻辑使其带有严重的负面效应。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通过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范式,通过深入批判资本主义的市民社会,才使德性伦理的实践观获得现实基础,才使功利主义的实践观得到矫正和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不是单纯的经济学批判,而是包含了马克思哲学世界化和世界哲学化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对如今我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进行关注,但是如何关注现实和如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出场是现如今马克思研究学术界中所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通过研究发现,对话是一种非常好的研究范式,通过对话,能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中国现实之间产生对话。这种方式能够很好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进行研究,因此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对话范式已经成为了一种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的方法。同时,对话范式的发展,对马克思主义也在我国的中国化及当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远程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了电大现代远程教育之路。电大远程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是邓小平远程教育思想的现实化,是实践邓小平远程教育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电大远程教育创新的历史任务不断昭示邓小平远程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充分体现了邓小平远程教育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相似文献   

12.
十年前邓小平巡视南方时发表的重要谈话,概括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重要的历史经难,屯是其本人在长期革命生涯中同错误思想战线斗争所得出的经验性总结,今天重温这个重要谈话仍具有重大意义,这就是: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在新的复杂多变的新世纪里,我们更应牢牢把握这好这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把对外开放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他深刻论证了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对外开放的战略、策略与措施。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是世界历史性的事业”的理论的贡献,对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以及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中 ,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对象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方面 ,做出了巨大的新贡献。邓小平从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基本国情出发 ,以不发达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 ,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结构并存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指明了方法和途径 ,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对象的探讨开拓了广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15.
苏州的方华文教授也许是当代中国最多产的翻译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论文旨在对方教授进行简要介绍,并集中阐述他的翻译观点:"红色中国,红色翻译"。方教授认为,政治在中国翻译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由中国政治的性质所决定,翻译活动势必以"红"色为主色调。而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1)历史和社会原因;2)译者的原因;3)政治体系原因;4)公众意愿原因。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演进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社会结构研究范式的自觉转换.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个范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贵的价值;而每一次范式的转换都适应了实践进展的需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的理论自觉和不断创新的时代精神.总体布局的变化不是"对于辩证矛盾结构富于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新发展,它的产生有其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条件,“列宁的思路”即“新经济政策”的理论和实践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思想条件之一。1921年的苏联与1978年的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有相似的历史、相似的国情、相同的社会制度、共同的任务、相似的教训,因此,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特别是“新经济政策”思想就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思想来源,邓小平理论则是对“列宁的思路”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组成部分。重视教育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基础;充分肯定教师的作用,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主体;“三个面向”则是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思想的辩证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是邓小平解决诸多问题的一种基本思路,贯穿于邓小平全面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各个方面.邓小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思想,坚持了马克思主义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原理,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民本主义,就是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以人民为本位的思想,是以民为本思想的理论化、系统化.我国民本主义发端于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经过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发展,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走向成熟.现在,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当代共产党人又有了新的探索.本文试从这一理论曲折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把握其应有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