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楚国有个人,祭过了祖宗,把一壶酒赏给管家们喝。酒 少人多,怎么吗法呢?大家商量决定:每人在地上画一条蛇, 谁画得快、画得像,谁就喝这壶酒。其中有个人画得很快,又 很像,他想这壶酒无疑是他的啦!可是他见别人还都没画 完,心想:“我给蛇再添上几只脚还来得及啊!”于是他一边 抓过酒壶,一边给蛇添上了几只脚。正在这时,另一个人把 蛇画成了,一把夺过酒壶说:“蛇是没有脚的,你画的不是 蛇。第一个画成蛇的是我不是你!”画蛇添足的人反而没喝 上美酒。这个故事记载在古书《战国策·齐策二》,成语就出自这里。讽刺做事节外生…  相似文献   

2.
《教书育人》2011,(24):73
我过去喝酒有名,现在不喝了。以后喝不喝,我也不知道。有关心我的人问:你不喝了?我说不喝了。问你真没喝?答真没喝。又问:你确实不喝了吗?我说我怎么才能让你相信呢?其实你信不信对我无所谓。  相似文献   

3.
三个和尚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你说这是为什么?难道真的责任都在和尚们偷懒不团结吗?这并不像千百年来人们所公认的常理那么简单,其实这中间有好多东西值得去好好探究一番。首先去勘察一下火灾现场吧,你看那泥巴墙已烧得有一些焦黑,一幅旧布幔早就化为了灰烬,还有一片断瓦残垣,塌着的佛像和两盏油灯、三个薄团,再就是一个水桶和一口缸。这么旧的古庙年久失修,为什么上级宗教协会不拨点款修缮一下呢?据说和尚是喝着酒、吃着肉还大呼小叫什么“酒肉穿肠过,佛心中留”的,自然募捐化缘早有用途啦。是不是因…  相似文献   

4.
三碗不过冈     
唐希懿 《辅导员》2014,(13):93-93
时间:北宋 地点:景阳冈前的小酒家 人物:武松、店家 [一日,武松在路上走着。] 武松:这天气好炎热,可惜没带酒,不然一定喝上一阵再走,呀!有一个酒家!挑着的啥呀?“三碗不过冈”。管它!先进去喝两盅![武松走进酒店]武松(敲着桌子)老板!快拿酒来吃!店家:来啦!绝对好酒!客官慢用。  相似文献   

5.
庆功酒     
箕子城北关有一户人家,父女二人相依为命。爸爸吴德君没别的爱好,就喜欢每天晚上喝二两酒,这酒也不是什么好酒,散装老白干,一次买一大塑料壶,每晚二两,价值五元钱。吴德君原来是县纺织厂的炊事员,后来厂里实行减员增效,他就下岗了。这就意味着断了经济来源,原先的一点积蓄得节省着用,每天的二两酒也就免了。  相似文献   

6.
<正>《春酒》是台湾女作家琦君的一篇散文,文章通过写喝春酒、喝会酒、自酿酒几件事,展现了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表达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现借《春酒》教学设计,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思路。一、情境导入,活色生香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必须在导入方式的设计上下功夫。本文是一个思乡名篇。在课前3分钟播放满文军的《望乡》,整个教室回荡着至诚的心灵呼唤。通过乐曲,可以调动情绪,激发情感,为学习奠定感情基调。  相似文献   

7.
【前面的故事】武松本是河北清河县人,酒后与人争斗,以为打死了人,因此外出避祸,后来得知是一场虚惊,于是准备回老家去看望哥哥。路上经过阳谷县的一家卖酒的小店。此店以善于酿酒远近闻名,三碗即可让人醉倒,店前又有一座景阳冈,所以小店的招旗上写着五个大字:“三碗不过冈”。武松哪里在意这些!他喝了三碗又三碗,最后共喝了十五碗,不但没觉得有什么醉意,而且把店家嘲笑了一番。店家见他喝了那么多酒还要一个人过景阳冈去,便告诉他冈上近日出现了一只大老虎,劝他第二天和别人结伙过冈。武松仍然不信,带着酒意,坚持走上了景阳冈。想不到,意外的情况发生了……  相似文献   

8.
呼啸的寒风,一阵紧似一阵。护林员金老头顶着寒风走进他的“哨棚”里,拿起酒壶摇了摇,“这鬼天气,连酒也不够喝!”忽然,棚外传来了他女儿巧巧的喊声:“爹!”女儿一进“哨棚”,就把一壶酒和一大碗腊肉、花生米摆在了爹的面前。金老头急不可耐地一连喝了几大口酒,边喝边夸女儿:“巧巧还知道爹的酒不够喝!送得真及时;好酒,好酒!”女儿高兴地说:“爹,天快黑了,您放心喝,醉了有女儿服侍您。”。这点酒拿不翻爹,最多叫爹打个瞌睡。爹的海量你还不知道?”  相似文献   

9.
“南朝兴亡”,“系之桃花扇底”(孔尚任《桃花扇本末》)。侯方域、李香君劫后重逢喜出望外,却被道士张瑶星(贯串全剧经线的人物)厉声喝断:“呵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侯、李“冷汗淋漓,如梦初醒”(《人道》),心灰意冷皈依道教。——《人道》是全剧  相似文献   

10.
在上一篇《开放式的结局》中,我们提到了“小叮当”中一个有趣的故事——《阿拉丁神灯》,这可以说是一个“旧瓶装新酒”的例子:意思是说,用旧的瓶子来盛装新酿的酒,或者是说,当你看到瓶子是旧的,以为里头一定是陈年老酒,一定是你所熟知的味道,没想到喝了之后才惊喜地发现,原来竟是你从来没尝  相似文献   

11.
老聂有个小毛病,说话爱眨巴眼。凡是说话爱眨眼的人,脾气都比较急。他喝酒也快,不像老吕一口一口地抿。老聂每次喝一两半酒,多一口也不喝。有人强往他酒碗里倒一点,他拿起酒碗就倒在地下。(汪曾祺《安乐居》)  相似文献   

12.
千里长淮酒飘香,淮河流域不仅盛产酒,也有不少记载酒文化的典籍。《淮南子》描写了一些以酒祭祀、献酒、举行酒宴等活动,体现了酒的礼仪文化;其中也涉及到一些酿酒和酒器文化;同时关注到耽于饮酒,将会造成严重危害,提倡适宜饮酒原则。其中“清醠之美,始于耒耜”的观点弥足珍贵。探析《淮南子》中的酒文化资料,对认识该书在酒文化史上的地位、推进酒文化研究,颇有助益。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故事     
《汉书》下酒《汉书》在前四史和二十四史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是极富文学色彩,可读性强,曾感动过无数读者。相传宋朝文学家苏舜钦每天晚上读书,都要喝一斗酒。读《汉书》时,更是一大杯一大杯地喝,他的岳丈杜衍听说后笑道:“有这样好的下酒物,喝一斗酒实在不算多呀!”梁启超有句云:“我有《汉书》  相似文献   

14.
王天怡 《辅导员》2014,(Z1):90-91
正时间:明朝前后地点:大街人物:老乡(卖梨人)、道士、群众、酒店伙计【一天,有一位老乡在集市上卖梨,他的梨个儿大汁甜,价钱很贵。这时有个头戴破帽子,身上穿着旧道服的道士走了过来。】道士:(用乞求的目光望着老乡)给我一个梨吧!我渴得厉害。老乡:(瞪了道士一眼,生气地冲道士大喊)不给!穷光蛋!滚远一点!道士:(再次哀求)求你了!我真的很渴!帮帮我吧!老乡:(冷笑)来到这里连水都喝不起!还不如死了呢!道士:(缠着老乡)可怜可怜我吧!就给我一个!  相似文献   

15.
我家有三个"馋猫"。爸爸是馋酒的"猫"。为了过酒瘾,他喝高度白酒,而且每顿饭必喝几杯。没下酒菜,吃咸菜条他也是津津有味的。爸爸常常控制不了自己,总是一杯接一杯地喝  相似文献   

16.
河东名酒     
河东自古素以酿造名酒闻名。较为著名的有蒲州(今永济)的桑落酒、蒲州酒,垣曲的菖蒲酒和芮城的堆花酒。 桑落酒因秋季桑叶凋落时酿成而得名。后周大诗人庾信有《就蒲坂使君乞酒》诗,中有“蒲城桑叶落,坝岸菊花秋”可证。《永济县志》中记载:“蒲州城外东南五里土龟原后土祠有桑落泉,因‘桑落酒’得名,酿酒最佳。”李肇《国史补》说:“河中桑洛坊有井,酿酒甚佳。”泉,坊,井皆固桑落酒得名,可见这种酒的酿造源远流长了。  相似文献   

17.
前几天,我在《吕氏春秋》中看到一则故事:有一个人向一位酿酒师傅请教酿洒的方法。师傅对他说:“一斗米、一两酿酒专用的发酵剂、三样东西相互掺和,酿制七天,就变成酒了。”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与酒     
张帆 《少年读者》2008,(5):28-28
古人曾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者也。“篇篇有酒”虽属夸张,但大量以酒人诗,确以陶渊明为第一人。 陶渊明对酒有一种特殊的偏爱,他曾以“五柳先生”自喻,“性嗜酒”(《五柳先生传》),求官的目的只是为了“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归去来兮辞序》),甚至为了种秫酿酒,不惜家人口食与妻子争执。  相似文献   

19.
请看我教学《家》中的一个片断: 师:(板书课题“家”)谁认识它?你是怎么认识它的? 生1:是妈妈教的。生2:我的名字中有个“家”。生3:有一次,我跟爸爸到酒店吃饭,他们喝的酒叫“高炉家酒”。生4:电视上有个节目就叫《家人》。生5:我家吃的酱油就是“王家酱油”。从以上这个片断足以看出课外生活是小学生识字  相似文献   

20.
如果有人问你:你去过最穷的地方是哪里?你怎么回答?林依轮的16岁的儿子林子濠答案是:广州。如果城市有感觉的话,那么广州肯定觉得自己受了一万点伤害。放眼全中国,北上广齐名的大城市,怎么到了林少这里,成了最穷的地方呢?估计听了林子濠这话,《变形计》节目组的编导都笑了。那好吧,让你看看什么是真正的穷。林子濠被带到甘肃,要吃没吃,要喝没喝,他崩溃到哭。这时导演组拿出了父亲林依轮的一个"锦囊",锦囊上林爸说,儿子,太远了,爸爸什么都帮不上你,只能靠你自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